新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无论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还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全面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已成为公安教育迈入新世纪的主题之一。在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跨入的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新世纪,更重要的是跨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引起了公安工作的深刻变化,也冲击着公安院校传统图书馆的陈旧观念和管理模式。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让公安院校图书馆的建设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图书馆认知上的转变:信息化
尽管公安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图书馆的建设相对于普通高校图书馆要弱小一些,但公安院校图书馆作为公安文献信息的集散中心,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驶上“信息高速公路”。我们应建立起信息化的观念,在衡量一个图书馆时,将不再以规模多大、馆藏图书多少、人员多少等作为评判标准,而是取决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手段是否现代化、多样化、社会化、数字化的程度等因素。当然,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应用的同时,还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服务方式,但传统的服务方式已不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流,而是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继承部分。
二、馆藏结构的转变:多元化
长期以来,公安院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单一,以印刷载体为主,并由此影响着图书馆业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图书馆传统的收藏模式发生变化。传统单一的印刷型载体正向缩微载体、磁性载体、光电载体方向发展,文献体积越来越小、密度越来越高、信息含量越来越大、存取速度越来越快、输出信息方式越来越多、收藏范围越来越广,凡与公安工作及其研究有关的一切记录及载体均应纳入图书馆的馆藏范围。与此同时,要树立起全新的文献保障体系观念,在参加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r.TS)建设、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联人的同时,各公安院校图书馆要建立起地方性的公安文献信息保障中心,最终建立起全国性的公安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只有建立起全新的公安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才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才能服务于公安工作和公安教育。
三、文献信息资源存贮方式的转变:数字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安院校建成了校园网,搭起了沟通外部世界的桥梁-“信息高速公路”,“路”修好了,但“车”呢?一个非常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公安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由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发起组织,全国公安院校图书馆协作组部分成员馆参与的《公安文献全文数据库》的共建活动,拉开了公安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的序幕,可以说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这项工作:一是在藏书建设过程中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加大对各类全文数据库的购买力度,增大数据库在馆藏结构中的比重;二是组织馆藏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有的必须自建,如书目数据库等,有的可以发挥公安院校图书馆协作组的作用,采取联合共建的方式进行如各类公安专业文献数据库;三是对公安网上的各类信息进行有序化整合,建成各类专业数据库,如公安简报库、案例库等;四是根据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对互联网上的有关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建成各类数据库。
四、图书馆结构上的转变:网络化
在观念上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图书馆无论馆藏多么丰富,也无法满足读者的所有需求。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已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图书馆结构上的网络化。可以说没有网络化建设就没有现代化图书馆。建成局域网的图书馆,任何一个信息点都可以通过网络连成一条线,如能再进人区域网、国家网、互联网,就可以由线到面构成图书馆系统的信息网络。读者在取得信息服务时,不必考虑自己离图书馆有多远,坐在家中或办公室通过计算机网络迅速准确地获取自已所需的信息,真正实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成熟的网络技术、“金盾工程”的建成,使公安院校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具备了较好的条件,通过公安院校信息网的联结,可以实现公安系统内的信息资源共享。
五、图书馆服务手段的转变:现代化
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将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告别手工操作,逐步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信息服务,实现文献信息加工、存贮、检索、传递和利用等程序的自动化管理。我国公安院校图书馆目前仅有少数几个馆初步完成了现代化的转型,大部分馆的基础还较差,自动化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各馆在进行此项工作时,首先要有一个先进、合理的规划,在配置设备时标准要高一些,选择的管理软件一定要成熟适用,有条件的馆要搭建起全文检索台,建成图书馆自已的局域网,并且必须成为校园网的一级结点。
六、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立体化
新世纪的公安院校图书馆应坚决摒弃单一的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深层次的服务。在继续做好借书、阅览、参考咨询等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息服务和网络化服务,即不仅“为读者找书”,还要“为书找读者”,将图书馆从“知识的宝库”变为“知识的喷泉”。信息服务的方式主要有情报调研、定题服务、信息检索、科研查询、建立各类公安专业数据库并提供使用等。网络服务的主要形式有电子邮件、文件传送、电子公告、数据传输、远程教育等。
七、图书馆服务对象的转变:社会化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用户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持证读者。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就应该让全社会所有的人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利用他们所需的信息,图书馆的用户将现实社会化的转变,图书馆将成为全民的知识宝库和信息源泉。公安院校图书馆用户社会化含义有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除本院校的持证读者以外的本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他们将通过公安计算机网络成为公安院校图书馆的社会用户,他们将能充分利用各公安院校图书馆的公安文献信息;二是社会公众用户,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入公安院校的网站,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当然在内容上受一定的限制。对有保密要求的公安文献信息,他们将受到阅读权限控制。公安院校图书馆用户的社会化,要求我们在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时,既立足于教学科研,又服务于公安实战,要把图书馆建成本地区乃至全国的公安文献信息中心。
八、队伍建设的转变:专家化
随着公安院校图书馆网络和自动化建设的逐步推进,最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将在信息加工和信息服务中不断得到应用,新世纪对公安院校图书馆的队伍建设发出了新的呼唤:专家化。这就要求各级领导重视图书馆这支队伍的建设,尽量配备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重视在职人员的再教育,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具备多种能力。首先是基本的业务能力,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独立进行文献信息的采集、整序、流通和咨询等。其二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即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具备处理信息所需的实际技能,以及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能以各种方式进行组织,使之有序化,并能经过分析、综合、加工而产生或转换成新的信息,因此,要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其三具有创新能力,这是图书馆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因为现代科学技术使图书馆面临机遇与挑战,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高新技术条件下的图书馆工作规律需要探索,服务模式与手段需要创新,没有创新能力就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其四是语言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已无国界,担负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如无外语知识将无法胜任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