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中国一流大学方面开始进行多年的讨论,大学211工程的启动,成为大学建设的一个热点。经过多年的讨论,如何建设一流大学的问题虽然没有一个定论,但教育部的大学211工程工作基本结束,很多所高校成了211大学,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中国一流大学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大学排名问题也热闹非凡,指标不一,难以统一。中国政法大学虽然经过很大的努力,但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还是有所不足,最终没有进入211大学,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经过这些年的探讨,各个高校对自己的定位也愈来愈明确,中国政法大学也作了相应的选择。在近期中国政法大学的党代会,学校党委提出了中国政法大学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在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用20年左右时间,把中国政法大学办成多科性、研究型、开放性、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实现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现代化三大历史任务,在建设法科强校的道路上振兴中国政法大学”。
这一表述一是强调全面建设法科强校,加快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现代化;二是力争用20年左右时间,把中国政法大学办成多科性、研究型、开放性、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即要建设一流的大学。这个努力方向是正确的,因为高校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贡献于国家和社会,哪个高校贡献越大、服务越好,就越有发展前景。今后办校的商业化程度愈来愈明显,办校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不进则退,甚至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套用孙子兵法语:“如何办学,校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下面,本人就中国政法大学力争建设一流法学院校(法科强校),特别是一流法学院校需要建设一流的法学图书馆(或称为法学图书资料中心)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因为,十分明显,一流的高校不仅需要有一流和教学和科研实力,还必须有一流的图书馆(法学图书资料中心)。
一、 建设一流大学的指标和建设一流法学院校的问题
(一) 一流大学的指标和特征
中国政法大学要力争建设一流法学院校(法科强校),做世界知名高校,就需要探讨一下一流高校指标和模式,要说明什么样子是一流高校,以明确中国政法大学的努力方向,党代会对这一问题也作了一定的描述,如:“使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进入全国前50名,法学学科成为毫无争议的中国第一、世界一流,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实力迈入全国前10位,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一批学科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其他学科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 “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政法大学建设成多科性、研究型、开放性,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成中国法学教育中心、法学研究中心、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及国家立法与决策咨询服务中心,使学校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间法律文化交流的主要学府。” “到2010年,争取拥有 5 个左右国家级重点学科、10 个左右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左右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左右博士后流动站、30个左右硕士点。”
在近几年的建设一流大学的讨论中,人们提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些特征和指标。高校研究专家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认为:世界一流大学问题涉及办大学的理念、大学的精神气质。从国际的大局看,“进入21世纪,软力量显得尤其重要,大学更加成为软力量的发源地,诸如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组织形式、新制度结构,都属于软力量,它们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政治、法律、文化上。”因此,应当着眼于更大的视野来考察建设一流大学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的建设也要从中找出立足点和发展方向。他还提出了评鉴研究型大学的九条基本标准:
1、教员整体素质。如一所大学里所有教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比例,比例越高越好。具体还看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表现。
2、学生的素质。在西方,好的研究型大学也通过考试来招生,但他们更看重学生潜在的素质,如有没有社区服务的经历,比如说帮助穷人、帮助老人、环保运动等,因为这表明了年轻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还如有没有领导和组织能力。
3、常规课程的丰富程度。一个大学能不能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目,不仅要看开出的课目数量,还要看教员有没有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如果没有,即使开一百门课,也是没有什么学术地位的。
4、通过公开竞争获得的研究基金。研究基金多,不仅意味着钱多,更表明学术地位,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长时段的无形资产。
5、师生比例。任何一所好的大学,在配额师生比例时,都得在教育素质和教育成本间寻求平衡。
6、各项硬件设备的量和质。大学的各种硬件设备,是指图书馆、实验室、电脑系统,以及学生宿舍、医疗室、饭厅、体育场地等等的建筑面积。
7、大学的财源。
8、历届毕业生的成就和声誉。衡量历届毕业生的成就,更重要的是看多少人在各行各业里处于创新前沿,其中最重要的是那些对人类的观念和知识的创新、对社会的制度创新起到先导作用的毕业生。
9、学校综合声誉。研究型大学的综合声誉至少包括两种衡量指标:一是其他研究型大学的校长、院长、系主任、资深教授在匿名情况下,对其对口系科、学院、学校的整体评价;二是用人单位的评价。
原教育部长李岚清也曾研究过部分世界一流大学的有关资料,认为世界一流大学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1,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科学的办学思想和创新的办学体制,一般都与杰出的教育家,特别是出色的校领导有关。
2,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日后从中产生了政治领袖、经济泰斗、科技精英、学术大师、跨国企业的领导者等杰出人物,其毕业生的杰出表现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3,世界一流大学在办学模式和培养学生的方法方面,都提倡学术自由,鼓励理论创新;多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少用灌输式的教授方法;既发挥学术骨干的核心作用,又提倡团队合作精神;既注意发挥自身的学术优势,又注意吸收他人之长;不鼓励本校毕业生读本校研究生,而乐于接受他校的优秀毕业生来读研究生;在学术上不搞惟我独尊、论资排辈,重视因材施教,支持年轻优秀学者脱颖而出;等等。
4,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拥有一批具有一流学术水平的优势学科。综观世界一流大学,有的学科很全面,有的比较全面,有的不追求全面,各有特点。但是,作为一流大学,一定有若干一流水准的优势学科。
5,世界一流大学在办学中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占在校生的比例一般为一半左右或更高,尤其重视培养博士研究生。
6,世界一流大学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新的思想、理论、技术、学派不断涌现于此。它们是发表一流研究论文和学术著作的主力军。2001年全球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占两刊同期论文总数的2/3左右。当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我国作者的论文总数中,大学作者的论文也占3/4左右。
7,世界一流大学大都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们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注意吸收其他民族先进文明的成果,是国际科技与文化合作交流的中坚力量,在开放的条件下办学。他们都有很好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如在牛津大学,李岚清参观图书馆时,他们给李岚清看了一本该馆珍藏的中文古籍《顺风相送》。根据书中的记载,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
8,世界一流大学以多种形式服务社会,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科研经费。
(二)一流大学及其排名问题
一流大学问题还涉及和反映在大学排名上,如中国政法大学的奋斗目标是综合办学实力进入全国前50名。近年,英国《泰晤士报》公布了大学全球排名,在这个排名中,我国的北京大学列第17位,清华大学位居第62位;但在同时,国内上海交通大学也公布一份世界500所最佳研究大学的排名表,在这个排名表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位列200―300名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排名的标准不一样,上海交大进行的排名中,学校培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以及学校在世界顶尖杂志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的论文数,占了60%的权重,它反映了一所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学术地位和实力,而这两项指标对我们的大学来说是很低的。我们还没有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很多“985”高校一年最多发表1篇Science或Nature论文,有时还是光头。实际上专家认为,排名只能从宏观上、综合上或者某一个角度看到一些统计意义上的情况,并不能真正体现第1名与第2名、第3名有多少实质性的差距,但是第1名和第10名这两个学校之间肯定有一定的差距,第1名与第100名这两个学校之间肯定有很大的差距,落后的学校必须好好的思考其中的差距。
在美国,根据卡内基教学促进会1987年公布的高等学校分类法,把得到认证的14类大学和4年制学院分为5类,即国家级大学、国家级文理学院、地方大学和学院、地方文理学院和专业学院,然后分别进行调查、分析、评选和排名。排名内容基本上是两大类:对学校院系领导人的调查意见和这些学校提供的各种数据。以对国家级大学的排名为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5项指标:学术声誉、学生选择、教师资源、经费资源、毕业率排名、校友满意程度、校友捐赠比例,新生的SAT/ACT年级平均得分、新生的SAT/ACT百分位数中间值、学生成绩居高中班上前10%的新生比例、接受入学申请的人数比例、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全日制师生比、学生平均教育开支,以及学生毕业率。在实践中,一方面是美国社会乃至全世界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以上15项指标为基础的一流大学排行榜;另一方面,人们在谈到一流大学时,最看重的是前4项指标,即学术声誉、学生选择、教师资源和经费资源,而“学术声誉”则始终突出在第一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评价工作的“方法指南”中指出的:学校声誉对开放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和学生就业极为重要。(祝庆云:《知识就是力量》1999年第8期)
排名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的关注度,国家花了钱,老百姓花了钱,学校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果,学生培养质量如何,科学研究成果如何,取得了多少原创性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公众是关心的。现在有些高校对外只报喜不报忧,学校出了问题,无论是学生培养上的问题,还是教师学术研究上的问题,总想捂起来,这是一种很幼稚的想法,也是一种不负责任想法。大学必须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和学生家长有权利知道这个问题。排名基本能反映出学校同行和教育消费者心中对一个学校的评价。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搞排名虽然不会很准确,但还是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二) 建设一流法学院校的问题
通过上述几种对一流大学指标和特征的介绍,虽然还没有定论,我们大体能感受到一流大学应该是什么一个样子,它可以是拥有很多学院的规模很大的大学如哈佛、牛津,也可以是一个专科学院,不是绝对地比经费和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中国政法大学要建法学强科学校和世界知名学校,要成为一流的高校,其期望和目标是好的,能否实现还看它的基础、定位和发展。
本文作者不拥有许多数据,不可能按上述讲到的九项或八项来很细的分析,单列两个表就可看出中国政法大学的基础情况(阴影所标为中国政法大学)。
1.教育部2002年审批的高校重点学科名单和数量
北京大学 81
清华大学 49
复旦大学 40
南京大学 28
中国人民大学 25
浙江大学 24
武汉大学 20
中山大学 20
西安交通大学 20
中国农业大学 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18
北京师范大学 16
吉林大学 16
上海交通大学 16
四川大学 15
华中科技大学 14
天津大学 13
厦门大学 13
东南大学 10
电子科技大学 6
南开大学 18
中南大学 17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
北京理工大学 11
同济大学 10
西北工业大学 10
大连理工大学 9
南京农业大学 8
北京科技大学 7
东北大学 7
中国矿业大学 7
北京中医药大学6
东北林业大学 6
华东师范大学 6
山东大学 6
华中农业大学 6
华南理工大学 6
西南交通大学 6
兰州大学 6
北方交通大学 5
石油大学 5
南京理工大学 5
青岛海洋大学 5
中国地质大学 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5
北京林业大学 4
东华大学 4
广州中医药大学4
南京林业大学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
北京邮电大学 4
东北师范大学 4
重庆大学 4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4
首都医科大学 3
天津医科大学 3
哈尔滨工程大学 3
东北农业大学 3
华东理工大学 3
上海中医药大学 3
上海财经大学 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
河海大学 3
南京中医药大学 3
中国药科大学 3
南京师范大学 3
武汉理工大学 3
华中师范大学 3
华南农业大学 3
华南师范大学 3
西北大学 3
重庆医科大学 3
成都中医药大学 3
大连海事大学 2
江南大学 2
苏州大学 2
中国政法大学 2
北京工业大学 2
北京化工大学 2
北京外国语大学 2
北京广播学院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
中央民族大学 2
中央党校 2
河北工业大学 2
山西大学 2
太原理工大学 2
内蒙古大学 2
辽宁大学 2
沈阳农业大学 2
中国医科大学 2
东北财经大学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
上海外国语大学 2
上海大学 2
安徽大学 2
南昌大学 2
山东农业大学 2
山东中医药大学 2
郑州大学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
湖南大学 2
湖南师范大学 2
暨南大学 2
广西大学 2
西南石油学院 2
成都理工学院 2
四川农业大学 2
西南财经大学 2
云南大学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
长安大学 2
新疆大学 2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1
中央财经大学 1
北京体育大学 1
中央音乐学院 1
中央戏剧学院 1
天津工业大学 1
天津中医学院 1
华北电力大学 1
燕山大学 1
河北医科大学 1
山西医科大学 1
内蒙古农业大学 1
沈阳工业大学 1
沈阳药科大学 1
延边大学 1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1
黑龙江大学 1
大庆石油学院 1
哈尔滨医科大学 1
上海水产大学 1
南京化工大学 1
江苏大学 1
南京气象学院 1
扬州大学 1
中国美术学院 1
合肥工业大学 1
福州大学 1
福建农林大学 1
河南农业大学 1
湖南农业大学 1
中南林学院 1
湖南中医学院 1
汕头大学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1
昆明理工大学 1
西南农业大学 1
西南师范大学 1
西南政法大学 1
西安理工大学 1
西安科技学院 1
陕西师范大学 1
甘肃农业大学 1
2.全国高校与法学相关的重点学科和学校
(以教育部2002年审批名单为准)
1.北京大学及其重点学科
法律理论
宪法学
刑法学
经济法学
2.中国人民大学及其重点学科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刑法学
民商法学
3.中国政法大学及其重点学科
法律史
诉讼法学
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及其重点学科
国际法学
5.吉林大学及其重点学科
法学理论
6.厦门大学及其重点学科
国际法学
7.武汉大学及其重点学科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国际法学
8.西南政法大学及其重点学科
经济法学
从上面2个表格可以看出,中国政法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重点学科的排名,也可看出在法学学科中法大重点学科所占的比重,它点出了中国政法大学最基本的“校情”。如果再套用上述九项或八项的指标,中国政法大学还有些不利的因素,这一基本情况与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有很大的距离。如何给中国政法大学定位,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政法大学,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去做,我们不能光喊口号。
针对建设一流大学的问题,原教育部长李岚清曾在记者采访中说过一段话,本文作者觉得这好像是对中国政法大学说的,对中国政法大学应当有启发:“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教育大国。无论是从我国本身的需要来说,还是从对人类的贡献来讲,我国都应当办出若干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但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想首先要说明三点:一是一流大学要有长期的优良学风和深厚的学术积淀,也就是需要有很好的基础。二是创建一流大学主要是学校通过自我建设和不懈的奋斗,达到一个社会一致公认的客观标准。没有任何人可以用‘任命’、‘验收’等方式承认或授予谁是一流大学。三是投入是必要的,但是只靠投入建不了一流大学。我想特别提醒的是,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决不能所有大学都以建设一流大学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和定位。事实上也只有若干所大学有这种可能性。因此,各高校应当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各自的特色,免得走弯路。”
二、 建设一流法学院校与建设一流图书馆(或图书资料中心)的关系
中国政法大学要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政法大学建设成多科性、研究型、开放性,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成中国法学教育中心、法学研究中心、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及国家立法与决策咨询服务中心,使学校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间法律文化交流的主要学府。
本文作者认为,向着一流法学院校(法科强校)跨越式前进,不但要求在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上下功夫,而且必须在图书资料建设上下功夫,加强学校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软件、硬件的建设,要有长远的、具体的、与建设一流法学院校(法科强校)相配备的规划。以前中国政法大学提得是建立三个中心,现在提出建立四个中心,不管这些口号怎么提,但这三者关系或四者关系是有一定的逻辑结构的。本文作者认为,法学教育中心、法学研究中心、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是建设一流法学院校(法科强校)三个相辅相成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建设一流法学院校(法科强校)的基础部分;国家立法与决策咨询服务中心是前三个中心(基础部分)的延伸。基础部分做好了,是一流水平的,才可能实现国家立法与决策咨询服务中心的目标。如果你不是一流的,就没有人找你咨询,没有人找你做项目,何以成为国家立法与决策咨询服务中心。另外,国家立法与决策咨询服务,不光是做研究项目,也有不少直接就是法律图书资料信息的咨询服务,没有丰富的、全面的、逐年积累的传统的报刊图书、微缩制品等资料和现代电子网络资料,没有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也很难开展这一项工作的。
世界一流大学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曾来中国演讲一流高校建设问题,强调优良的图书馆、实验室是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为此, 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费投入巨大,办学设施优良,拥有一流的图书馆、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料,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突出反映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条件方面。如:哈佛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638年,是美国最古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分布在该校90个图书馆的馆藏有近1300万册,以及大量的微缩制品、地图、照片、数据库和其他材料。麻省理工学院共有5个主要的图书馆:工科图书馆、理科图书馆、社会科学和管理图书馆、建筑与规划学图书馆以及人文学科图书馆。另外还有5个规模较小的专业图书馆:音乐图书馆、健康科学图书馆、航空航天图书馆、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图书馆以及收藏观赏图书馆。该学院图书馆系统共有藏书250万册,1.8万余种期刊和50个在校园网上服务的数据库。牛津大学由100多座独立管理的图书馆提供着丰富而多样的服务,这些图书馆可分为四类:中心图书馆、校图书馆、系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其中最大的图书馆有400名工作人员,而大多数系和学院的图书馆只有一两名工作人员。剑桥大学图书馆藏书360万册,手稿1.5万份,各类地图85万幅,各学院另有自己的图书馆。该校图书馆被列为英国的版本图书馆,享有免费获得一册英国出版的任何书籍的权利。另外,所有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图书馆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相联的现代化管理(参见《世界教育信息》2003年6月“世界一流大学状况” 一文 ,作者国务院学位办重点建设处)。如哈佛大学,每所宿舍都有自己的餐厅、图书馆、活动室、文娱设施和教室,各宿舍自行组织学习和社会活动(刘宝存:“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2004年2月)。
可见,一流的学校图书馆是一流学校必备的条件,因此中国政法大学要建设一流法学院校(法科强校),必须有建设一流图书馆的规划和具体的措施。本文作者认真研究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建设大纲(规划了20年)――党代会的报告,认为中国政法大学在发展规划、学院设置、教学安排、科研项目、党的建设等方面,施墨较多,有的规划比较具体,但在“图书资料中心”的建设方面,仅停留在口号上,没有规划,更没有具体实施措施。只是简单地说了:“提升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活动中心的文化品位,使学生的业余学习、娱乐和交流充满雅趣”。没有关于加强学校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软件、硬件的建设的内容,也没有长远的、具体的、与建设一流法学院校(法科强校)相配备的图书资料建设规划。
这是令人遗憾的,而在实际上全校师生对图书馆建设和读者服务等方面是有许多意见和建议的,每次教代会都反映出一些问题。其中,有些问题通过图书馆的自身工作调整和提高可以得以解决的,有此问题属于宏观发展问题、硬件投资问题,图书馆自身是难以解决的。
三、 建设一流法学图书馆(图书资料中心)的设想
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与国内很多大学图书馆一样,与国内的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着下列问题:(1)文献资源不足,网上信息不很丰富,文献保障率不高。(2)网络环境和资源共享服务不够完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高。(3)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馆舍条件急需改善,学习环境有待净化。(3)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术队伍人数少,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建设一流法学院校(法科强校)的中国政法大学的需求。
为此,本文作者认为,中国政法大学要建设一流法学院校(法科强校),就不能不认真考虑建设一流的图书馆(法律图书资料中心),它不是口号,应该是看得见的规划,看得见的实施措施,保障图书馆每年也是跨越式的前进和迅速积累,满足中国政法大学师生的需求。具体设想如下:
1.中国政法大学要制定长远的、具体的、与建设一流法学院校(法科强校)相配备的图书资料建设规划(即法律图书资料中心建设规划)。具体来讲,主要有下面几个内容:(1)确定5年、10年和20年的图书馆(即法律图书资料中心)发展方向、目标和规划。(2)保障逐年递增的图书采购经费和硬件发展资金。(3)要建设中国政法大学数字图书馆,要有一个独立的网络平台,有方便友好的界面,既可广连无限的网络世界,又可承载众多的数据库;既能很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又能为社会提供咨询和服务;它既连接所有中国政法大学办公、教学和科研场所,又连接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宿舍,为全校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在做好传统形式图书资料积累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数字图书馆是一流图书馆发展的必备的项目。
2.改善图书馆工作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优雅的学习和工作场所,提升学校文明气氛。
3.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特别是中高级职称人员待遇,维护和增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国内外一流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般为两类,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前者必须具有相关的学位、学历,专业馆员大多数承担高级管理、参考咨询、书刊选订、专题数据库推荐和利用、网络建设、网上资源利用等重要工作,是图书馆建设的主要支柱。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还需要很多图书情报学、法学、计算机、外语等各种专业人员充实图书馆队伍,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来向广大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
4.图书馆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为读者服务为宗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供更人性化和现代化的服务,对图书资料和数据库进行二次开发和三次开发,提供更便利的检索工具,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和专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