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法律出版社了解到,入选首届全国百佳出版单位的法律出版社今年迎来了55岁生日。成立于1954 年的法律社,是在新中国法制建设主要奠基人董必武同志亲自倡导下成立的。作为新中国第一家法律专业出版机构,为新中国法律法令的出版传播、法律汇编编纂出版、法律及学术著作翻译引进、政法干部培训、法学研究成果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并奠定了中国法律出版基础。
“1980 年恢复重建后,出版队伍全部重新组建,资金十分短缺,社会印刷力量高度紧张。同时,出版社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靠租房、租车、租地开展编辑、出版、发行等业务。其间多次搬家,办公地点从小学教室、游泳池更衣室、工厂、军营,到1990 年才第一次搬进了属于自己的办公楼。”
法律社社长黄闽回忆道,“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步伐,法律社还是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规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黄闽表示,从复建之初,社党委就不断探索改革的新路子。从1989 年开始,出版社制定了加强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建立了考核办法。1992 年5 月,社党委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之后又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形成了一套符合该社工作特点要求的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保证了图书质量和生产管理正常秩序,2002 年率先将发行部改造为股份制公司--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近两年来,法律社优势地位得以巩固和提高,在法律图书市场的综合占有率排名第一,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若干个弱势出版领域的市场份额及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销售收入、净利润等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均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增长。”据他透露,在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该社的品牌效益和社会影响也不断提高,如2008 年被《中国图书商报》列入专业出版最有影响的30 家出版社之一,在全国出版协会和发行协会的社店互评中被评“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单位,并有多部作品分别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图书、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引进版社科类优秀图书奖、中国书刊发行协会优秀畅销书奖等。
2003 年,法律社搬进了14000 平方米充满法律人文气息的新办公大楼。“出版社这些年来取得的成绩,就是因为建立了赛马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考核机制,充分激发员工个人的创业激情、聪明才智和发展潜力。”黄闽表示,“下一步,法律社将按照内涵式发展和建立中国法律出版集团的战略构想,通过内涵式发展和联盟合作,把自己建成法律信息产业的第一内容提供商、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法律信息产业基地。”他说,这一来需要充分发挥建社55 年来尤其是复社20 多年来积累的品牌和专业优势,在法律信息资讯产业的专和深上下功夫;二是在做好传统纸介质媒体出版物的同时,利用数字技术高科技手段,充分整合内容资源,形成媒体互动,配套开发音像、电子、网络产品,扩大市场容量,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建立在产品不断优化基础上的有效规模化,即保持我国法律出版业第一大社的有效品种规模、销售规模,做到法律类出版物从内容到形式的全品种、多层次、多样化;四是在出版社现有母体基础上,立足于内部分社、音像、电子、期刊、网络、社属企业的内涵式发展和内涵的有效扩张,并通过项目合作、资本合作等手段,推动与利益相关者的联盟合作、联合经营,追求和关注联盟体和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资源整合,在做大和做强之间选择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