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高校图书馆面临着突破传统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的挑战。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就是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空间,创新服务理念、方式和内容,把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等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后,高校图书馆积极拓展其教育功能,利用高校文化对全社会影响巨大的优势,丰富服务内容与方式,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使服务广度与深度都得到延伸,扩大了服务的覆盖面,增强了服务的辐射能力【I】。为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推动学习型和谐社会的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1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延伸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各高校图书馆都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延伸服务,但总的来说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1.服务意识落后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没有深入分析、研究读者来图书馆的目的。没有为读者针对性地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服务还不够积极主动。另一方面.高校馆几乎还没有利用自身在文献资源(包括网络信息)和高素质人员等方面的优势为全社会提供服务的意识。
1.2.服务广度不够
服务广度不够主要体现在进入图书馆的门槛太高。一直以来,各高校馆都没有面向社会开放,只以本校的师生员工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准确地说,只有持有本馆图书证的人员才能进入图书馆,就连无、正的本校师生员工也经常不被允许进入。这样的现象大大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
1.3.服务深度不够
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运用文献资源和网络技术等优势,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信息服务,配合本校的教学科研,开发相关服务项目,如对馆藏_文献资源进行二次、三次加工,为读者提供情报信息的收集、加工,定题检索,课题追踪,外文资料的翻译整理。视听资料的复制及虚拟咨询等服务。但是,多数高校馆对于这些服务项目还开展得不够。
1.4.馆员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各馆都引进了一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但仍然缺乏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大多数馆员平时业务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不多,信息相对闭塞,对图书馆业界的前沿动态了解不及时;馆员激励机制比较欠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积极调动和充分发挥。
1.5.对弱势读者群体关爱不够
高校读者中有一些家庭贫困、身体缺陷的弱势读者群体,图书馆在关怀弱势读者上还做得不够,主要体现在:在读者因肢体残疾或患病而不方便借阅书刊的时候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特殊关怀;对离退休的教师员工等计算机使用能力有限的读者基本上没有提供单独的服务等。
2.我馆在开展延伸服务方面的探索
重庆市大部分高校的新校区都集中在大学城,老校区的人员以研究生、成教生和离退休教职工为主,各高校馆的馆藏结构、人员配备、服务方式等都据此做了调整。目前,重庆市各高校馆都已全面使用ADLib2.0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市内各高校馆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联机公共查询目录(0PAC)的资源共享。本文就我馆开展的延伸服务为例。对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2.1.服务意识的创新
目前,重庆各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是总分馆并存,我校图书馆的工作重心面临向新校区总馆全面转移的趋势,分馆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将图书借还、阅览、咨询等服务项目融合在一起。通过对不同读者群体的分析研究,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主动积极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另外,我馆利用自身在文献资源、网络信息和专业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树立为全社会提服务的意识,降低入馆门槛,为校友、教职工家属子女以及所在社区的相关人员等办理图书证。力争为更多的人提供知识服务。
2.2.服务广度的延伸
2.2.1.对内延伸服务
2.2.1.1. 开展读者培训与导读服务
近年来,各高校馆电子馆藏的数量都大幅增长。但仍然有许多读者还不会利用图书馆的网络来查阅电子文献。因此,首先要对读者进行关于图书馆基础知识的培训,如我馆在图书馆主页上进行馆藏介绍(包括纸质馆藏和电子馆藏)、书目推荐,并开设新生专栏、新书通报、书目查询、超期公告等栏目;其次。要教会读者在网上进行新书征订、网上预约和续借等自助服务。另外。还对读者进行各种电子文献检索方法的培训,包括目录学、图书分类法等图书馆相关知识以及各种数据库的检索、下载及使用方法等各种内容的培训【2】。最后,还要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来指导读者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以帮助其提高阅读能力。
2.2.I.2.开设“绿色通道”
所谓开设“绿色通道”,就是为以下对象提供特别的借阅服务:一是各学院的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二是经学院同意的,有一定规模的、有组织的各类学习研究小组和读书小组;三是年度借阅量、阅览次数排前lO位的优秀(计划内)本科生。以及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或承担教学科研项目的师生读者。
2.2.1.3.营造图书馆文化氛围
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我校图书馆经常举办书画、摄影等艺术展览,主要以师生校友创作的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为主.既达到了提高图书馆文化氛围的目的,又美化了图书馆的环境;同时,我校图书馆经常邀请国内知名教授、著名法学家等举办学术讲座。并将讲座内容在图书馆网上公布以吸引更多读者浏览。与此同时,我校图书馆以图书馆资源为依托,创办馆报《法府书香》。注重宣传图书馆的人文形象,并与西政各网站和图书馆网络链接互动.得到国内外诸多著名学者的关注支持。如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张伟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慧星.北京大学贺卫方教授等,纷纷为报纸题词祝贺或接受访问。热情为我校读者荐书,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2.2.2.对外延伸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馆在为本校师生作好服务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等优势对外(主要指政府部门和企事业等单位)提供馆息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文献的收集加工、查询检索、定题跟踪、外文或古籍资料的翻译整理、视听资料的复制传递等。目前。我馆由学科馆员通过网络向各学院提供文献传递、代查代验。进行现场及各种虚拟咨询服务.起到辅助教学、引导科研,提供教学参考资料目录,承担本学科文献检索课教学并提供本学科前沿信息动态的作用。
2.2.3.加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目前.我馆馆藏文献总量400余万册,包括纸本文献约160余万册.数字文献折合馆藏240余万册.普通古籍线装书17 000多册、善本书53种605册,其中珍藏的清代法律古籍文献被专家鉴定为研究级藏书。2010年成功人选首批“重庆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书体系以政治法学类的专业文献为主.非政治法学类的专业文献为辅,一般性文献为补充.内容涵盖古今政治、法律等社会人文类书刊,美、英、法、德、日和前苏联等国家的重要法律、法规、法学专著等。覆盖所有学科和专业,基本上能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数字馆藏除了常用的CNKI、万方、人大复印资料、TEPS台湾电子期刊CETD台湾学位论文等电子期刊库、北大法宝、北大法意司法案例库和法律法规库等为代表的国内最高水平的法律专业数据库外,还拥有Westlaw。LexisNexis,HeinOnline、Lexis学术大全、DIALOG、外文期刊整合系统、金图原版外文电子书、MyET多媒体英语资源库等国际最著名的法律专业外文数据库。
我馆根据学校的学科发展方向,全面加强文献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硕博论文.精选出我校部分优秀学生毕业论文约2000余篇以供查询;二是经典法律图书,邀请校内外法学专家、学者精选出100部法学经典,在图书馆网页上推荐给读者;三是《中国法律期刊文献索引>,共19 893条;四是定期推出惭新法学快报>以介绍最新法学动态;五是学子文库。主要展示本校教师、校友等的科研成果;六是由特藏资源建设部负责特色数据库(东盟法律数据库)的开发和特藏古籍文献的整理利用等工作。
2.2.4.服务深度的延伸
图书馆最基础的服务内容之一就是购买文献资料,在文献资源的采购上我馆开展了订单式的个性化采购办法.通过以特定读者为对象的采购推荐、文献提供等“订单式”服务。使读者拥有图书借阅的自主权,优化馆藏文献资源结构。我馆文献资源建设部推出了“读者订购书,图书馆买单”的创新服务,经常举办外文原版学术新书展等活动。在展会上由各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以及师生选择后向图书馆推荐。再由图书馆出资购买。
2.2.5.定点漂书
一方面.部分读者为了学习和考试的需要.买了大量的考试类书籍以应付考试之需,过后就当废纸卖掉;另一方面,许多贫困读者难以负担大量买书的开销,而图书馆借的书既不能在书上做笔记.又担心万一超期后会被罚款。因此,我馆提供定点漂书室,为读者提供平台,以鼓励读者捐赠自己的闲置书刊以进行漂流.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并帮助贫困同学节约开支。
2.2.6.关怀读者中的弱势群体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对弱势读者群体的服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我馆在读者因肢体残疾或患病而不方便借阅书刊的时候及时采取措施.为其提供代还代借、代为查找书刊等服务。主动予以关怀.起到了帮助其建立信心的目的;对使用计算机能力有限的离退休教师员工提供代查书目、文献传递及复印打印等服务。
3.结语
作为专业图书馆,我馆应在做好法律信息服务工作的基础上逐渐探索。争取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服务,为我国的法制建设提供可靠的文献信息保障,同时。也为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