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提的政法院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访工作,是指政法院校图书馆的采编等工作人员为保障和提高图书的馆藏质量、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访问专家学者、多路收集读者需求信息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购书范围和馆藏布局, 以保证馆藏建设与教学科研之需相对接的一系列业务运作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项工作在院校图书馆中处于前哨地位, 是其他一切业务的基础。然而、遗憾的是,这项工作却往往被业内人员所忽视。本文拟从现状问题、采访工作的重要性、应遵循的原则和操作方法等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现状问题
(一) 、政法院校图书馆的馆藏现状问题。目前, 政法院校、图书馆的藏书数量都较多, 就拿我们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和广西大学法学院资料室的藏书结构和数量来看, 藏书数量就不少。我院不包括期刊在内的图书就有十三万多册, 西大法学院有六万多册。品种除涉及自然科学类的书籍外, 各学科门类的图书几乎都有入藏。然而, 质量上尤其是适用程度上却不很理想: 十年前入库的图书、很少有人问津的法律专业书占据着书架上相当的位置, 而借阅率高的有关教学、科研重点专业书却因复本量太少等原因而造成读者想借而借不到的遗憾; 又如内容相同或相似而书名有别的图书大量存在于书架上, 造成不应有的浪费; 等等。总之, 目前的不少法律院校馆藏结构和资源利用是不尽如人意的,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
1.书库空间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馆舍面积相对不足, 日积月累购进的图书, 使得书库摆书的位置越来越狭窄, 有时不得不把相当数量的复本转移到非书架的位置上堆放, 这对流通工作造成许多麻烦与不便。
2.设备短缺的矛盾仍难缓解。由于购置设备
需一次性投入较多经费, 按现行行政拨款体制运作, 大多久拖未决, 如使用于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计算机设备、读者管理设备, 放置和保护图书的设备等等, 都难以配套齐全。
3.藏书利用率低, 读者拒借率高的现象较为普遍。
长期以来, 包括本院在内相当多的图书馆, 没有把选书的采访工作放在藏书建设的首要位置, 或者工作做得不够, 基本上延袭传统的老三段, 即出版物类型、采购原则和计划、收集方法。这种固定的模式, 实际上混淆了图书馆采访的概念, 低估了选择理论的意义, 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法律院校图书馆采访活动落后的现状。理论研究资料显示, 在我国图书馆界普遍存在一种倾向: 把采访看成是为个人的求书技能。只考虑书刊本身价值, 对书籍的使用价值注意得较少, 不少采访人员对制定选书方针和计划不太感兴趣, 望文生义地挑选图书, 这种倾向影响了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和服务质量, 留下许多不良后果, 一方面书库内堆积着大量图书没人看,另一方面又使许多读者借不到想要的书。
4.图书大幅涨价和经费相对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据我馆统计, 从十年前开始, 每隔三年左右,购买相同页数和质地的图书, 所需的经费大约要翻倍, 一些法律专业性的书籍和工具书, 大型法规汇编及注释涨价幅度更高, 包括法学杂志在内的期刊, 涨价速度在98 年以前, 则为每年25%左右, 报纸也是如此。但这些年大部分图书馆经费增加得却很少, 用相同的经费购买图书, 肯定使其绝对数量一年年递减。
(二) 政法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现状问题。
在一些政法院校的图书馆中, 图书馆的采购人员大都将市场上出售的专业和非专业图书期刊按一定品种和复本量制定购买计划, 这个计划的制定基本是在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的。这种封闭表现为两种形式, 即对内封闭和对外封闭。对内封闭就是对本馆内部的封闭, 即非采编部门的本馆人员无须参与制宝购书计划, 他们的要求( 包括内容上的、质量上的、数量上的) 都不体现于购书计划中; 对外封闭就是对读者群的封闭, 即读者太多无法得知也无法要求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内购进什么书, 购进多少书。因此这一操作过程, 就非常缺乏购买或订阅前的信息调查( 包括读者需求品种和数量调查, 使用时间调查, 使用程度调查和各类书使用的读者总数量的调查) 以及这些书刊杂志使用后的信息反馈( 包括书刊的周转期, 借阅的高峰期, 该品种的总借阅人数, 一定时期内的该种书刊杂志的拒借率等等) 。毫不夸张地说, 在我们这类图书馆中, 真正意义上的采访工作还是个业务上的空白点, 即使图书馆做了, 质量上也未达到要求。
二、采访工作的重要性
根据现有的环境和条件, 若图书采访工作的状况依然不变, 馆藏状况与资源利用状况则难以改变。只有改变图书采访工作现状, 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诸如藏书空间相对狭小的矛盾、设备短缺的矛盾、文献资源利用率低的矛盾、书刊涨价与经费相对不足的矛盾等等。
三、应遵循的原则
笔者认为, 图书采访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 一) 根据图书馆性质和任务制定购书范围和数量。
作为政法院校图书馆, 它的任务就是用购回的图书满足读者的需求, 在购书范围上, 既要突出法学专业的重点和教学内容, 又要兼顾对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还要关注学生增长知识必不可少的其它种类的书刊资料。在数量上, 则应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科研重点和社会现实, 对专业和非专业书籍在经费上统筹安排, 根据具体需求, 分门别类地进行定量。
( 二) 围绕读者群的需求, 订立采访计划。
由于法学教学及科研的特殊性, 读者对书刊的需求亦有其特殊性, 比如现阶段, 国内立法尚待完善, 新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不断出台, 这中间不但有全国性的, 还有地方性的, 因此, 教学和科研必须不断地调整计划, 以跟上时代步伐, 反映到政法院校图书馆的读者对图书资料的需求上, 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采访工作中, 这一信息的收集和购书计划的变更, 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可以说, 读者的需求, 不管其来源何方, 需求时间的长短, 只要是需求, 那它就永远是图书馆采购计划的风向标。图书馆满足读者的需求, 既要有长远的打算, 又要适时调整, 不断地完善馆藏, 使所购图书资料充分发挥作用。
( 三) 采方人员必须熟悉读者和馆藏资料。
读者群的存在, 是图书馆生存的基础, 因此读者的需求是所有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其中包括本院本院校的专业设置, 教师的职称结构、学习状况、教学方向和研究重点, 他们平时对各自书刊资料的占有情况, 个人的阅读习惯及其教学科研信息的交流面等等。对学生读者则需掌握其教学进度, 可能需要的案例, 工具书, 不同专业所需的不同资料等情况, 以及他们课余的爱好等等。总之, 采访人员对其读者的了解和以馆藏现状的了解, 不仅是业务工作的需要, 也是从事这项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素质。
四、操作方法
(一) 、建立专业采访人员与各读者群代表相结合的图书采访信息机构。读者群可以分为: 教师读者群、学生读者群, 法律专业人士读者群和社会公众读者群, 由这些读者群当中的代表与专业图书采访人员一起, 就购置图书的计划, 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经费的可能, 作出总体上和细节上的安排。
(二) 建立采购前的决策制度和有关文献资料使用后的信息反馈制度。根据读者群代表和专业采访人员对购书计划的初步安排, 由图书馆的业务领导、采编人员, 根据经费的安排和有关的出版情况, 以及在此之前获得的读者需求信息进行综合考虑, 选取最佳方案, 作出最后购书决策。此外, 有关书刊资料使用之后, 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使用状况进行调查, 包括书刊资料流通量、周转期、拒借率、读者对书刊资料利用程度, 借阅的高峰期和低潮期, 读者对书刊资料内容的反映,,等等, 以及时弥补遗漏和不足, 为后续工作积累经验。
(三) 加强与有关出版机构, 市场流通机构的信息交流。
这些年来由于出版的无序和出版量暴增以及相关学科内容上相互交叉, 加上图书流通市场管理的相对落后等原因, 导致了采访人员对图书出版流通信息的了解相对置后, 不利于图书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因此加强这方面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尤为必要。
(四) 加强与院校行政部门的协调, 将使用于院校其它处室资料购置的费用, 相对集中于图书馆的采购计划之中。
由于经费分散, 在购买的品种与内容上多有重复, 实际利用率不高, 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以我院为例, 其他处室购书经费的总和, 相当于图书馆全年经费的三分之一, 其实在其他处室自购书刊资料中, 有相当的部分是可以在图书馆找到的,何以必要重复再买呢? 因此院校图书经费的统一管理, 经一使用是必要的。
(五) 建立一些灵活的采购制度。
尽管采访人员经过努力掌握出版商和读者“供需双方”大量的信息, 也难于保证所购的书都能个个满意。加上法律书籍的时效性很强, 流通渠道不统一, 因此采编人员在一定范围内、一定原则下, 允许读者代表将教学科研急需而馆藏又没有的书刊资料先行购买, 然后归入馆藏。这种补救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当然是要严格控制的。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政法院校图书馆的图书采方工作, 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服务于教学科研的质量问题。做好这项工作, 对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挡次, 发挥图书馆在迎接知识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