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法律类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层次对高校的发展创新也有一定影响。高校法律类图书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创新意识,从信息服务功能上进行全面的拓展和深化,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是新形势下图书馆求生存、求发展需要探讨的问题。法律图书馆是整个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师、学生汲取法律信息的源泉,是教师、学生人员知识更新、继续再教育的场所,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以法律为特色专业图书馆来说,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快改革,强化其信息服务功能,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满足广大教师、学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以法律为特色专业的图书馆员必须认清新技术对图书馆参考服务和法律研究训练活动的影响。文献分别从图书馆的角度探讨信息服务工作,但针对高校图书馆,特别是高校法律类图书馆信息的研究却较少。本文从探讨法律类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存在的问题
(一) 经费保障与信息增加的矛盾。信息时代信息资源除印刷型载体外,电子及光盘中文载体文献大量涌出。法律文献信息载体类型与出版形式已呈现出多样化,构成r新的法律情报信息源,对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高校新校区的扩建,经费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加上书刊价格逐年上涨.只能“舍书保刊”,造成法律文献收藏量下降、品种不足、新的书刊人藏量锐减,馆藏更新与经费相对紧缺的矛盾日渐突出。
(二) 图书馆馆员素质与信息服务创新的矛盾。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和传递方式,网络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法律类图书馆传统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既懂法律、图书情报学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阻碍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
(三) 服务手段与信息需求的矛盾。随着我国与世界的接轨,法律工作者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和个人工作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在庞大的文献信息中迅速确切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以充实提高自己的诊治水平,法律工作者对获取最有效的文献信息的需求El趋迫切。图书馆受经费困扰,现代化程度较低,信息服务多侧重于手工对文献的收集、整理、加工、保管等低层面上。二、三次文献服务几乎没有开展,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无法检索利用,造成图书馆信息服务滞后,极大地限制了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四) 服务渠道不畅通,缺乏个性化信息服务。对图书馆而言,信息服务是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收集各类相关信息,并对信息中包含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序、分析、综合处理,以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提供给用户,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更注重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以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为目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首先要根据用户个人信息及其需要的数据信息有效地组织成页面,并传送到用户的测览器中,准确有效地获取用户的输入信息,并记录用户动作,以供分析用户个性之用。其次,要建立用户信息库,主要包括有关用户个性特征的信息及元信息。个性特征数据结构的设计是个关键问题,决定着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质量。三是系统接受用户委托后,根据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的需要,随机组合并自动执行委托任务,用户不必关心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在网络上处于什么位置和什么状态。这样能极大地提高信息的供给率,从而捧动教学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个性化信息服务要求服务模式的创新,当前要利用现代技术,将图书馆资源和网上资源进行有效组织.提供给用户,创造一种资源与服务的协调机制。设计制作好图书馆主页,做好部门主页链、导航库,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三、措施
(一)合理建设馆藏
应切合实际,根据图书馆的规模和学科发展、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期刊图书的利用率等来设定。加强1=具书的订阅,保持系统书籍的连续性。为防止所购书刊不当,引起资金浪费,图书馆应与书商联系及时将新书送至馆内,并请相关相关学院的主任、教授及学生来决定是否购买这些新书,从而避免资金浪费,增加图书利用率。
(二)继续深造、系统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鼓励优秀馆员继续深造。鼓励优秀中青年工作人员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对官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据统计,图书馆中非法律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都很高。这和他们所从事工作的要求很不相称。因此,对他们要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与开展学术研究相结合。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学习图书情报学、法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应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同时,领导要敢于给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压担子,为其寻找和确立学术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使其在工作中经受锻炼,提高工作能力。
(三)开发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和信息需求的迅猛增长,图书馆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资源,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需要,已是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开发信息资源,加强与兄弟单位的联系,开展馆际间互助,实现资源共享足法律类图书馆步人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数据库是现代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信息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正是通过数据服务的广泛渗透来实现的。传统人工查找文献的工作量大,效率低,占去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工作时间。针对这一突出的问题,采用电脑检索,使文献的查准率、查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 加强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
传统的印刷型文献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但是网络环境下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馆员不应只是被动地搜索,而应主动做好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维护工作。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固定的服务对象、重点收藏。馆员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正确策略,按专业收藏信息资源,重点收藏专业学科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信息资源。从而为自已所服务的对象群体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特色、专题网络参考源数据库。从本校最知名、最突出的重点学科人手,如法律学科等.将所收集、评价、加工、整理后的相关网络参考源集成,对某些需付费却重要的数据库进行购买;对条件有限的重要网站建立镜像站点,对免费获得的重要内容进行下载存储,合理组织,从而建成符合本馆咨询需求特点的、方便运用的网络参考信息系统。
(五) 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
自动化水平是高校法律类图书馆首要条件,自动化管理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实现图情网络化。近年来不少高校图书馆都成功组建本学校局域网,无疑为本校内部和外部信息网络化创造了良好条件。信息资源网络化是建设法律类特色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应逐步提高网络化程度,建立一些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