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图书馆 法学文献与检索 政府信息公开 法律图书馆导航 法律法学网导航
法律信息资源
法律信息服务
数字信息检索
数字技术发展
专业网站建设
澳门法律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信息研究 > 专业网站建设
专业网站建设
暂无下载资料

 “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建设实践研究
            吴郁 点击量:5395
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
【摘要】
本文从“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建设的背景入手,介绍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对数据库在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数据库的人员配备、资源收录、软件系统、标引规则、建设流程和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字】
中国、东盟法律文献、专题数据库
    
      2010 年1 月1 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教育、旅游、金融、投资等多领域合作的全面深入,中国与东盟各国相关的法律研究和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中国法学会于2010 年10 月创设了“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中心以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为依托,整合了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学术、实务专家,主要开展对中国与东盟法律的系统性、基础性、前瞻性研究,旨在为区域一体化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法律和智力支持,为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提供制度建设的法学理论支撑。作为目前国内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与东盟、东盟组织、东盟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领域相关制度研究的专题数据库,由于特色鲜明、专业性强,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将此选题作为进行法律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的第一个数据库,从筹备到建成历时1 年多,目前已经完成初步建设。
 
    一、“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西南政法大学是在我国法律界有良好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数据库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工作,建设好突出学校优势和专业特色的法律文献专题数据库,可以为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奠定基础,为顺利实现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是适应学科发展和建设的需要
    重点学科既是高校的特色学科,又是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科建设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高校在学科建设时会更倾向于打造重点学科,作为教辅部门的图书馆在发展和建设中也应更倾向于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的建立更能发挥重点学科人才的专业优势。因此,各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建立突出自身学科特色的专题数据库。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多领域合作的需要
     实施区域自由贸易战略是中国在经济建设中既定的战略,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法律问题。而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等多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入,信息资源的需要与日俱增,需要有充足的法律文献资源来进行支持。因此,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的开发建设,可满足日益增长的法律文献信息需求,更好地服务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合作。
 
二、“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一)数据库的主要内容
     数据库从国际组织、东盟10 国法律法规、研究成果等不同角度对中国—东盟法律文献信息进行资源揭示与整合,支持中英文两种语言,可以上传图片、音频、视频等类型资源,以全文数据库为主要类型,由东盟组织、中国—东盟法律制度、东盟10 国法律文献、其他区域组织法律文献、热点问题法律文献、研究文献等6 个子库组成。
     (二)数据库的特色
     1. 体系健全
     目前,国内外中国—东盟法律文献信息工作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2010 年,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委托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万方数据统一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系统软件(Unirms.netV2.0)产品开发“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项目。具有多子库的建设结构和多库之间跨库检索的“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目前在国内外是独一无二的,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健全,见表1:
 
1 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法律文献基本数据库
关联数据库
中—东盟法律制度
东盟组织法律制度
东盟10 国法律制度
其他区域组织
热点专题
中—东盟自由贸易区
组织章程
新加坡①
法律制度
南海问题
条约
会议文件
泰国
北美自贸区
研究文献
政策
宣言
马来西亚
欧盟
重大活动
研究文献
决议
印度尼西亚
研究文献
其他
重大活动
条约
菲律宾
重大活动
 
其他
协定
文莱
其他
 
 
纲领
老挝
 
 
 
计划
越南
 
 
 
 
缅甸
 
 
 
 
柬埔寨
 
 
 
     2. 页面美观简洁,使用方便
     数据库采用图文混排的界面,Banner (标题栏)左边以“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会徽和西南政法大学校徽为LoGo,中间是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馆体,右边是2010 年建于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门前的“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的碑墙。数据库支持中英文两种语言,提供友情链接、文献传递、下载等个性化服务,用户按照栏目浏览资源,点击相应条目即可查看具体信息和进行全文下载(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目前主要为校园网用户提供服务。
    3. 数据库系统完善
    “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系统完善,以B/S 为结构,在服务器端保存信息资源,对外发布后可为Internet 连接的任何授权用户访问页面;具备数据录入、维护、审核等后台管理功能和数据检索、浏览、访问权限认证等前台展示功能;支持全文检索、分面检索和中文分词,支持在所有具有检索意义的字段中检索,在不同子库用户可以输入不同的字段如:题名、作者、会议届次等进行检索。
 
    三、“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实践
 
    (一)数据库的人员配备
      一个数据库的建设要涉及到计算机软件系统、专业学科、图书情报专业等相关知识,而人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数据库从一开始就由一个紧密合作的团队(包括工作组和顾问组) 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建设,共分为三个时期完成:在建设前期,由专家组和项目组成员共同确定数据库栏目版块和收录范围。在建设中期,由项目组人员(学科馆员)和软件组人员(包括系统分析员、程序员等)共同对页面风格和门户布局等内容予以明确:学科馆员负责对相关数据库信息的资源分布、馆藏文献特点、用户需求等因素进行调查,设置文献类型和发布方式,制定信息分类和信息源采集规划;由软件人员进行软件的定制开发、安装部署、系统安装培训与试运行等工作,并建立元数据标引规范。在建设后期,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由项目组工作人员集中力量进行数据建设。
     (二)数据库的资源收录
    “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共有六个子库,分别收录的内容为:
     1. 东盟组织法律文献数据库,主要收录东盟成立以来国内外网站中与东盟有关的条约、章程、宣言、纲领、协定、备忘录、联合声明等内容。
     2. 中国—东盟法律制度数据库,主要收录东盟成立以来国内外网站中有关中国与东盟各国签订的所有相关条约、章程、宣言、纲领、协定、备忘录、联合声明等。
    3. 东盟10 国法律文献数据库,主要收录自东盟成立以来东盟10 国(包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老挝、越南、缅甸、柬埔寨)各部门的法律、法规。
    4. 其他区域组织法律文献数据库,主要收录其他国际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性组织)的相关条约、章程、宣言、纲领、协定、备忘录、联合声明。
    5. 热点问题法律文献数据库,主要收录与南海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6. 研究文献数据库,该库文献来源为自东盟成立以来,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有关东盟研究的各类型研究文献论文(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和学术专著)。
    (三)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中国—东盟法律制度数据库”建库时选择万方公司为数据库进行软件开发,在遵循相关标准与规范(如本项目遵循CALIS 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满足资源建设与发布的基本要求,数据库建设以CALIS《特色库项目本地系统技术规范》为参考标准,基于DC 元数据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遵循CALIS 元数据的扩展规则。元数据的字段标准采用易于掌握和使用的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e 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格式。由于受建库软件系统功能的限制,将所有文献(除学术专著用RAR 格式外)统一制作成PDF 格式的文件。在PDF 文件的制作中,对各字段如标题(中英文)的格式及正文中字符长度等建立相应规范,以满足数据库入库、发布对数据格式的要求。规范加工完成的文献资源以分类文件夹形式存放,文献资源文件的命名、分类及存放等具体规范都必须保持一致①。
     (四)数据库的标引规则
     数据库的建设要求元数据的标引必须标准化、规范化。按照数据来源于不同类型的资源:互联网数据、法律法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专著等几种元数据格式,根据用户的检索需求和习惯以及各子库的特点设置元数据格式。在所有子库里统一设置相同字段,如标题(中英文)、正文、全文文件、制作日期、制作人等。在互联网数据和法律法规库里设置了一些相同的字段: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国别、语言、发文文号、颁布部门、时效性、颁布日期、实施日期、行业地区码及部门代码、效力级别、代码、内容分类等字段属于法律法规库的必填字段。在各论文库里增加一些字段如: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分类号、关键词(中英文)、文摘等;在期刊论文库里增加:刊名(中英文)、年、卷、期数。学位论文里增加专业、导师、授予学位、授予学位单位、学位年度等字段。会议论文里增加会议名称、届次、时间、会议地点、主办单位、母体文献、出版地点、单位、时间等字段。在图书子库增加ISBN、出版社、格式、出版时间等字段。
     (五)数据库的知识产权问题
      “中国—东盟法律制度数据库”作为专题法律文献数据库,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图书馆为了维护著作权人的版权,在数据库的使用上进行空间、权限等方面的限制,只在本校范围内提供网络服务,图书馆不从中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利益。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数据来源于法律法规的属于保护例外,“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①。而互联网和研究文献则应按照我国2010 年《著作权法》第22 条规定,在有些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②。
     (六)数据库建设流程
     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数据的来源是互联网数据、法律法规,还是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或学术专著,都要经过从“新建”、“编辑”、“审核”、“签发”的工作流程,根据资源特点及数据库发布要求,在系统中对已上传的数据资源进行元数据标引,在新建文档中进行编辑,再由审核员对已完成的新建数据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包括数据标引是否规范、准确,上传的数据资源与标引内容是否符合,分类是否正确等,审核不合格予以删除,审核合格则进行签发。
 
     四、结语
 
     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数据录入的完成并不等于数据库建设的完成③。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数据库的宣传、市场化跟踪调查、收集用户反馈信息等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项目组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专栏审查制、岗位责任制、质量审核制、安全管理、用户反馈收集、信息及时更新等制度),通过这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建立来确保数据库建设的质量,维持数据库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图书馆拓展文化市场的一种手段,数据库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因此,要不断增强“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的竞争力,展示图书馆资源、技术和服务的创新成果④。随着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将会申请独立的域名并提供WEB 形式的开放式检索。
 
 
本文原载《东南亚纵横》 2012(9)
【注释】
 
①各国法律下设子项目(即各国国内部门法),包括: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对外贸易法、外国投资法等部门法。
① 刘建平:《“纺织服装史图文专题数据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图书馆建设》2009 年第1 期
①《著作权法》第5 条第1 款
②《著作权法》第22 条第8 款:“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③徐云:《“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建设思路与实践评价》,《图书馆论坛》2007 年第4 期
④丁兰兰:《特色·效益———评价专题数据库建设的两项重要指标》,《图书馆界》2010 年第6 期
        
        
      首都法学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
      国家图书馆       美国法律图书馆学会(AALL)       国家检察官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       国际法律图书馆协会(IALL)       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电话:010-82668266-152 传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页 | 联系我们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