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料室是专门为高校各院系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而设置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其主要工作就是紧紧地围绕着本院系所开设的学科专业课程开展服务活动。所谓学科专业,是一种分门别类的规范化和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学界曾把浩瀚的人类知识划分成为若干个学科门类,在学科门类之下再划分出若干个一级学科,然后又在一级学科之下继续分割出若干个二级学科或者更多的级别。二级学科通常就被称为“专业”。在高校,学科专业有两种主要属性,它不仅是知识分类后的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从事知识劳动的一种建制。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都是依照这样的学科专业建制来运作的。“资料”通常指生活和生产中的必需品或可作为参考依据的材料。高校资料室就是为传授知识、生产知识和获取知识的人准备必要资料的内部组织。人们常常把资料室看成是图书馆的分馆,或称之为专业图书馆,就是因为两者在工作性质与专业技能要求上基本相同,其差别仅仅在于高校资料室必须围绕着学科专业的类别来开发建设文献资源,并追随着这种具有学科专业属性的知识劳动组织的具体需要开展各项服务工作。
2002年,教育部针对社会的发展变化重新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其中第八条指出:“高等学校的院系(所)资料室是全校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业务工作和资源配置上,接受图书馆的指导与协调。应面向全校开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实行资源共享。”①这个文件在总体上说明了高校资料室工作的基本性质。可是,这种作为“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的资料室都是分布在高校下属院系中的基层组织,虽然从业者隶属于图书情报专业技术行业,而人事编制和行政管理却隶属于不同的院系,从岗位设置到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的配备往往是各自为政,良莠不齐,致使一些高校资料室成为撒销、合并或减员的主要对象。特别是当网络化和数字化大潮涌起的时候,高校资料室就像一叶叶漂泊不定的小舟,时时刻刻都有触礁沉没的危险性。那么,当今高校资料室的职能究竟是什么?其发展方向和理想目标究竟在哪里呢?资料工作者究竟能够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才能够体现出自己的职业价值呢?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到哪里去寻找答案呢?
其实,真正能够较好地回答这些问题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这些长期在高校资料室中默默工作的每个从业者。美国著名营销战略家艾·里斯曾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理念:“战略应是自下而上的制定,而不是由上而下的灌输。”②这个理念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性。要想使高校资料室的事业兴旺发达,要想让资料工作者能够在心灵上找到自己的职业归属感,我们应当代借助营销战略中的定位理论为高校资料室制定出由下而上的发展战略,设定它的基本职能,彰显它独有的服务特色,把各项责任落到实处。艾·里斯还在《马的竞争》一书中阐述这种营销战略,他以“马”指代一个产品,一种想法,一个公司或者一个人,要求营销人员“寻找一匹适合自己的马。”其实,高校资料室要想改变被边缘化的处境也需要找到一匹适合于自己的“马”,这就是一种与图书馆或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完全不同的服务品牌--学科专业化服务。只要我们能够在掌握图书情报专业技术技能的基础之上再精通一门学科专业,那么,无论我们在任何一个资料室中工作,无论制度怎样变革,无论资料室是合并还是关闭,我们都可以凭借自己所拥有的双重能力而成为图书情报行业里的行家里手,成为知识服务业队伍中一支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为此,本文拟借助市场营销学中的定位理论对高校资料室的日常工作进行定位分析,从中梳理出学科专业资源开发建设服务、学科专业化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学科专业化门户导航服务、知识生产与知识创新服务、个性化服务、参与式跟踪服务、专题服务与定题服务等八个方面的职能定位和发展愿景,抛砖引玉,希望同仁都来讨论高校资料室的发展问题,以期从中找到高校资料室的发展途径和理想目标。
一.学科专业化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服务
学科专业化文献资源开发建设是高校资料室开展学科专业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自高校资料室诞生以来,其基本职能就是围绕着本院系所开设的学科专业课程搜集、整理和保存具有学科专业属性的各类文献,以满足教学科研的日常需要。如果说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要照顾到知识体系的多学科性和普遍性的话,那么,高校资料室的文献资源建设则应朝着学科专业的高、深、精、专的发展方向运作。从文献的采访、采购开始就聚焦于学科专业,凡是与之相关、相近与相交的文献都在搜罗之内。为了能够彰显其学术特色,还要求在资料
搜集时对专门的或专题的研究对象追根溯源,以保持其系统完整性。不仅要搜集某学科专业的元典、经典、各类教材、教学参考书、工具书、专业化学术期刊、专业化报纸等正规文献,并且还要求对相关的学术会议报导、博士硕士论文、网站网页、专业搜索引擎、同类专业机构的研究动态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等灰色文献也搜索殆尽。过去我们所说的“小而全”,其实就是对本学科领域内各类文献的全方位收集。近年来我们又把图书资料的搜集管理工作理念更新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这种“开发建设”的意义则更加丰富,它意味着我们在全面收割该领域内人类知识成果的同时,还要对之进行创造性的整理加工,不仅努力使之朝着有序化、专门化、系统化、全面化、规模化和情报化方向发展,并且还要在搜集、筛选和整理加工的过程中深化认识,掌握学科专业化文献信息的主要类型、知识层次、分布规律、数量质量和发展动态,开展学术分析、学术评价、学术宣传报导和文献摘要、文献综述等深层次的开发性研究,排除信息污染,揭示学术精品的价值,由此为院系的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学科专业化参考咨询服务
高校资料室的学科专业化参考咨询服务,是指资料工作者利用自己拥有的图书情报专业技术职能和学科专业知识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服务方式。参考咨询服务是一种高层次的智力服务。参考指参合查考有关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咨询在中国古代分为“咨”和“询”两个部分:咨是商量,询是询问。当咨询结合起来之后,则有询问、谋划、商量、磋商等意义。在高校资料室中,参考咨询工作并不像图书馆那样专门设立参考咨询部或服务台来解答疑难,而是资料工作在服务过程中随时随地直接解疑答难的一种日常性工作。无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还是专家教授,他们在论文写作或进行课题研究时无不希望捕获所有的相关资料,得到各类可靠的数据,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直接咨询资料人员则是获得这些材料的一条捷径。而资料人员在进行学科专业化参考咨询服务时也具有自己的优势。因为资料室工作与图书馆工作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没有条块分工,在岗位设置较少的情况下,一个人通常需要完成从文献采访、采购、分类整理到流通阅览、管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的所有过程,因此能全面掌握本室的收藏情况,索取本室收藏的文献往往如囊中取物,手到摛来。即便是本室未能收藏的相关性稀有文献,也要追查出它的来龙去脉,提供检索的工具和获取的途径。特别是一些工龄较长、经验较多、学养较厚的资料人员,对于自己所服务的学科专业领域和服务对象都有较为透彻的了解,不仅能够从已有的经典图书一直谈到该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还有较高的文献搜索能力和鉴赏辨析能力,又有良好的人脉关系,自然就容易成为读者的朋友或导师,在解答疑难时就与读者缩短了距离,双方可随意探讨各类问题,相互切磋,相互辩论,相互激发,相互学习,在平等友善的交谈中让各种问题得到适时化解。
三.信息素质教育服务
人们给当今的社会贴上了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等标签,这说明了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任何学科专业方向的学生都需要接受信息素质教育,即便是专家教授也需要不间断地学习有关信息技术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否则就难以驾驭不断更新换代的信息技术工具。我们知道,人的一生能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机会十分有限,要想获得大量的知识,就得善于利用各种介质的文献信息资源。要想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就必须了解纸介质文献、光盘磁盘介质文献和网络文献等文献类型的基本特征,掌握利用它们的技术和方法。因此,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就成为当今社会一项繁重的任务。我们所说的信息素质教育,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术能力、信息资源处理利用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教育内容。古人有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教育的目的,就是向服务对象传递知识查询、知识获取和知识筛选的方法和技能,这里把它称之为向求学者传递元知识。所谓“元知识”,是关于知识的知识。在认识论中元知识有多方面的意义。在信息教育服务中,我们可从中抽取出其“获取知识的工具性知识”。“有关获取知识的工具性知识有许多,比如,有关学习方法的知识、有关查找知识的知识、有关选择知识的知识、有关使用工具书的知识等等。”③高校资料室是本单位师生就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同时也肩负着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和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重要职责。资料工作者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拥有获取知识的工具性知识,了解知识流通的原理和获取知识的多种方法,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时十分方便。即便是借借还还的平凡工作,也常常是我们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机。通过日常的借还业务就可以随时随地向服务对象宣传文献选择、文献分类存放和文献查找利用的基本知识,介绍各种数据库的性质和内容,推荐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等,通过一对一的具体指导,让读者在查询目标文献的实践中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利用各类信息搜索工具的使用技能。实力较强的资料室还可通过开设检索课的方法,向大学生普及检索知识,开展检索训练。使学生的信息查询、信息发现、信息评价和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普遍的提升。
四.学科专业化门户导航服务
学科专业化门户导航服务,是指在网络化与数字化环境下对网络中具有学科专业属性的文献资源进行揭示与导引的一种服务方式。如今网络上的文献资源已经很丰富了,国内外的各大图书馆几乎都把自己的馆藏目录,甚至把全部文献内容都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后搬到网络中,还有一些学术期刊、会议论文、网络论坛等内容也以最快的速度首先在网络上亮相。然而,网络化数字化文献大多都有很强的隐蔽性,电脑屏幕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无数的商业广告都想贴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学科专业文献往往被大量的信息垃圾所遮蔽,不使用特殊的技术方法去揭示就很难发现它们。要想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学科专业化文献资源,开展学科专业化导航服务是当务之急。但是,开展这项服务难度较高,其特殊性在于它需要具有学科专业水平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双重人才来承担。如果仅仅是个网络能手,可从网络中倒腾出许多东西,若没有学科专业水平,就难以识别出网络中的那些文献都属于什么学科领域。如果仅仅在学科专业方面是专家教授,若不能熟练使用各种网络工具也就不知道那些具有学科专业价值的文献究竟隐藏在什么地方。因此,就需要有既精通学科专业又擅长网络信息技术的人利用跨系统检索技术、元数据采集技术、网络链接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对分散在网络中的学科专业文献进行全面的深入的调研,经过分析、评估和筛选之后,再对选定的网页网址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制作成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导航数据库或导航网站,使那些淹没在汪洋大海中的学科专业文献显现出来,以便于让各科学者都能够通过这样的路径得到它们,从而使网络中的学科专业化文献得以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价值。高校资料室工作者若要开展这项高难度的服务也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当今的高校资料室大多都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从业者已经拥有了娴熟的网络信息技术,而每个资料室都有自己服务的学科专业领域,在熟悉纸介质学科专业文献的基础上在网络中识别数字化文献的类别与范围是相当容易的。因此,我们也应当把这项服务开展起来。
五.知识生产与知识创新服务
“知识生产”是个复杂的新概念,如今学界还没有较为一致的定义。傅翠晓等人在《知识生产研究综述》一文里指出,狭义的知识生产指新知识的生产,而广义的知识生产则指知识的原创性生产和复制性生产过程的总和。“知识生产具有多样性特征,即知识形式多样性,生产主体多样性及生产目的多样性。”④“知识创新”通常是指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高校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教师们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把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和积累新知识作为重要的任务和理想的目标。因此,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就成为高校科研工作的重心。高校的学科专家和知名教授往往都分布在各个院系里,他们不仅是传授学科专业知识的导师,并且也是这些学科里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的主导力量。高校资料室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方法为他们的知识生产与创新提供最为新颖的文献资料,另一方面也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的最新发现、发明、创造和重大设想等内容在最短时间内发布出来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比如,利用电子邮件、聊天室、QQ学术群、QQ社区、博客系统等技术,创建出网络交流空间或者构建出知识创新服务体系,以便于专家教授、博士硕士等类人才随时发表自己对于本学科本专业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介绍本学
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开展对新成果的学术评价,或者在此寻求合作者,大家共同解决某个较为重大的困难问题。还可利用简易信息聚合工具RSS系统对分散在学科里的信息进行聚合,使之形成规范化、有序化、结构化和综合化的新知识园地,再通过WiKi系统把各学科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提练,编制成百科全书式的新学科、新知识条目,形成共建共享的百科知识交流平台。通过这种知识创新服务体系,就可使各学科专业中的学者们奉献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推动新知识的快速增长。
六.个性化服务
高校资料室的个性化服务,是指在学科专业化服务的基础上根据服务对象个体在学识水平、研究兴趣,研究方向、研究课题等方面的差异提供特殊服务的一种方式。高校是各类人才聚集的地方,即便是相同学科专业的学者来研究相同的问题,也往往是独辟蹊径,各有枝节。只有针对具体的人、具体的研究内容和具体的研究进程差异提供差异性服务,才能切实地做好服务工作。个性化服务的特殊性就在于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双方能够知己知彼,有的放矢。高校资料人员对于从事个性化服务也有特别便利的条件。因为,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院系的师生员工,在日常的频繁交往中大家彼此相知。所以,资料人员可以根据对专家学者各自的特长、研究领域和研究题目的把握提供个性化服务,专家和学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具体的要求,供求双方勾通交流十分便利。服务者可以像开设“小灶”一样,随时为有特殊需要的人制作出适宜于个人口味的精神食粮。其实,绝大多数的科学新发现就是从思维方法,材料选择,操作技术的个性化和特殊化运作中得来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差异,乐于从事个性化服务,就可以使许多科研工作者得到切实的帮助,分担他们的繁杂劳动,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从事研究性工作。
七.参与式跟踪服务
参与式跟踪服务是指资料工作直接参加各类科研教学活动,让信息服务伴随着整个活动过程而展开的一种服务方式。参与是了解服务对象的一种最佳途径。没有参与,就没有发言权。高校资料室的服务优势就表现在对本院系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广泛参与上。因为院系资料人员是院系的内部员工,有机会参加院系的各项教学科研会议和各类学术活动,经常与自己的服务对象进行交往互动,这样就有机会及时掌握本单位的教学科研发展动向,准确了解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意愿和需求变化。当今社会上的重大项目往往都需要集体的力量合作完成。项目主持者在寻找合作伙伴时,需要选择那些有不同特长的人组成团队。资料工作者由于擅长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无论是参与科研还是参与教学活动,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重大课题招标或申报重点研究项目时,我们可首先从课题的前期调研和搜集课题可行性论证资料开始做起,通过查新服务、情报服务、资料搜集整理服务,数据分析处理服务等环节,为课题获准立项提供翔实的论证材料。在课题立项成功之后,便可根据研究进程的实际需要全面搜罗资料。只有通过参与具体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才有可能追随着研究的进程把服务工作做得扎扎实实,有始有终。除了提供资料服务之外,我们也可分担其中的研究任务,把信息服务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在参与式服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资料工作者若是获得了较多的参与科研的实践经验,就可以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
八.专题服务与定题服务
专题服务与定题服务在服务性质上十分相近,都是根据服务对象特定的专门性课题或专项性课题开展服务工作。其区别在于,专题研究强调的是专门化,要求集中研究较为单纯性的问题。比如社会制度研究、马列主义研究、中国革命史研究、古典名著研究、中国戏曲研究或医学中的某种疾病研究等等,这些较大的专题往往需要开展专门化、持续性研究,因此需要有资料人员就这些专题长期搜集专用的资料。凡是与题目相关的论著、论文、报告、图片、会议或重要言论等等,都要一一收集起来,进行分类整理。并编制出专题索引或制作成为专题数据库。资料工作做得越是精细,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就越高。而定题研究所强调的则是定题、定人、定期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定题研究往往具有时效性、跨学科性和综合性。因此定题服务的内容上较为广泛驳杂,要根据研究的具体需要去搜集、筛选和整理各类与之相关的信息。无论是专题服务还是定题服务都是传统情报资料服务的基本形式。这对于高校资料室来说,也是两种最为常规的服务类项。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报刊资料最早就是由资料工作者剪贴专题资料,制作专题与定题剪报逐渐发展起来的。当今产品中共有148种期刊,被分为四大系列,除了原发期刊这个系列之外,其他的“复印报刊资料”、“文摘”和“报刊资料索引”三大系列产品都是资料工作的基本服务内容。这种辉煌的业绩就说明:即便是平凡的资料服务工作也能够为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大贡献。全国高校资料室的资料工作者都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向着这个服务目标迈进。如果资料工作者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各个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服务工作做得尽善尽美,那么,我国高校的科研和教育事业就一定能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资料室的职能就是为高校各院系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提供具有学科专业属性的特色服务。高校资料工作者所从事的劳动就像扎根于地下的树根要为树干提供养料一样,从不间断地为师生们输送适宜于提升智力的精神养料。也许平时我们没有多少机会可以直接向社会展现个体的耀眼业绩,可是,当人们在欣赏红花绿叶、品尝甜美果实的时候,有谁能够否定树根的功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