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苏格兰北部东岸的海滨城市爱丁堡, 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有许多名胜古迹, 如艺术长廊和音乐厅、苏格兰皇家博物馆、皇家植物园、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圣伍德皇宫、议会大厦、圣支来大教堂、古城堡, 等等。这个苏格兰的首府城市也因此成为欧洲最富吸引力的城市之一。
创建于15 8 3 年的爱T 堡大学(T he Un iv e rs it丫o f E d in bu 吧h )就坐落于这座美丽的城市的中心。她是英国最大最古老的六所大学之一, 也是英国最具规模的大学之一。在校学生总数达2.2 万人, 其中16 % 为来自12 0 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研究生占学生总数的20 % 以上, 教研人员总数近6 80 人。全校共设有三大部门(Co lle) : 人文与社科研究院(H u m a n itie s & Soc ia l-Se ie n e e ), 医药与兽医学院(Me d ie in e & V e te ri n a ry Me d ie in e ), 科学与工程院(S e ie n e e & E n gin e e ri n g )。下设2 1 个学院(Se ho l),其中包括: 艺术学院、法学院、神学院、科学与工程学院、社会科学院、兽医学院以及音乐学院, 等等。26 个学科专业, 其中有2 4 个专业被外部评估机构评为“ 优秀” 或者“ 极为满意” 。各学院主要分布在3 个主要校区: 乔治广场区(晓。rge 匆u are )、国王大厦区(Kin g ’ 5 B u ildin g ) 和波洛克大厅区(Po loc kHal )。位于乔治广场区的旧学院(ol d Co le ge ) 是法学院与欧洲研究所的所在地。
爱丁堡大学的法学院成立于17 07 年, 位于爱丁堡的城市中心, 与苏格兰国会(Pa rli am en t H ou se , 苏格兰最高刑事与民事法庭即坐落于此)、大法院、治安法院和地区法院都不远。法学院下设包括“ 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 在内的7 个研究中心, 研究领域包括公司法与商法, 信息技术法, 比较法, 知识产权法, 宪法与行政法, 国际法, 刑法, 劳动法, 法理学, 犯罪学与刑事司法, 媒体法, 环境法, 医药法与道德规范, 欧洲法律政策与机构, 欧洲私法, 财产信托与继承, 证据与程序, 罗马法, 法律史, 家庭法, 法社会学, 税法, 人权法等领域。
法学院的课程设置上包括普通课程(Ord in 脚Cou rs e , 包括民法, 商法, 合同与不当得利, 刑法, 欧共体法, 证据, 家庭法, 犯罪学的基础理论, 国际法, 欧盟简介, 法律推理与法律体系, 财产法, 公法, 税法) ; 荣誉课程(H on o o Cou rs e , 包括行政法, 民法, 商法, 公司法, 比较刑事程序, 比较法, 竞争法,宪法, 合同法, 刑法, 犯罪学, 不法行为, 欧共体实体法, 环境法, 欧共体文化与大众传媒规则, 欧洲机构, 欧洲法律史, 家庭法, 法国法, 性别与正义, 德国私法与商法, 人权和公民自由,信息技术与法, 知识产权法, 国际法, 欧共体的司法保护, 法律概念的法律理论, 正义伦理与法律, 劳动法, 法律程序, 法律的制定, 媒体法, 医药法理学, 财产法, 惩罚与社会, 税收, 关于法律与社会的理论, 信托与继承法, 不当得利); 法学硕士课程(LLM Cou rs es, 包括商事合同, 公司法, 当代法学理论, 欧洲与国际人权法, 欧洲与国际传媒法, 欧洲法律传统, 国际法的基本问题, 信息技术, 知识产权法, 国际商事仲裁, 国际刑事法, 国际经济法, 国际环境法, 国际网际协议与信息法, 法律与政策,国际税法, 欧共体司法保护, 法律与新技术, 国际市场法, 医药法理学, 欧洲合同法的原则); 理学硕士课程(MSC Cou rs es, 包括犯罪学与刑事司法, 刑事司法与惩罚程序, 犯罪学研究方法,计算机犯罪, 性别犯罪与刑事司法, 警察与治安, 惩罚与社会理论, 理论犯罪学) ; 博士生研究训练课程(PH D T ra ini ng Pror a m , 博士研究生没有课程, 所有时间都给予个人进行阅读调查、实验与研究, 研究训练课程是可以选择参加的免费课程, 教授如何通过网络查找资料, 如何写博士论文, 等等)。
我有幸到爱丁堡法学院进行(至少) 3 年的博士研究。在9月初注册的新生周里, 学校和学院为我们安排了许多讲座和酒会, 帮助新生特别是外国学生熟悉爱丁堡市的风土人情和爱丁堡大学的机构设置。例如, 最初的讲座中就包括怎样使用图书馆的专门课程介绍。
爱丁堡大学有大小17 个图书馆, 除了最大规模的主图书馆(Mai n Li bra ry ) 之外, 各学院都有规模不一的专门图书馆。每个图书馆的每层楼都有专门的学习区(Qui et St ud y zo ne )
, 小组讨论区, 专门的电脑使用区(区别与专门的电脑使用区, 图书馆的每个角落都有大办公桌并配备电脑和扫描仪, 不远处就是打印机和复印机, 然后就是一排排的书架)。图书馆提供学生免费的无线上网连接甚至免费租借笔记本电脑给学生使用(就和借书一样)。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很方便就可以找到咨询人员(很多工作人员是学生代表, 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负责关于电脑技术方面的咨询工作), 但是更多时候是鼓励我们自己根据详细的指示信息自助性地(通过专门的借书机器) 借书、还书、续借等。清晰的指示和方便的设施之外, 还有专门的免费课程教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例如怎样使用学校的扫描仪, 如何使用学校的网上图书馆, 在写论文的时候如何查找资料, 如何用学校电脑上的程序例如end no te ) 创建和编辑自己个人研究的书目和脚注尾注, 等等。对于博士生, 学校安排了专门的课程教我们使用专业网站查找案例和相关书籍与论文, 甚至有非常细致的课程教我们使用exeel, photo shoppo w ein t 等工具软件来制作个人的pre sentation(个人陈述, 是硕士和博士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即用清晰简明的图表、幻灯片或模型来阐述自己的论文或观点)。图书馆是每周7 天都开放, 普通工作日会开放到晚上10 点钟, 周末的开放时间短一些(到下午5 点钟), 周日则是由于要做礼拜的缘故上午不开放。
图书馆的借书制度也很完备, 一般来说, 同样的书的不同版本全部会被收藏, 从最初的珍藏本(发黄的书页, 考究的外观)到最新的版本。珍藏本不允许带出图书馆, 只能在图书馆内查阅或复印, 称为reseve ; 中间的版本一般是可以长期外借1 一3 个月, 称为s tanda rdfoan ; 最新的版本因为借阅较为频繁, 一般是短期借阅(1 周), 称为sho rt loa n 。同一版本的书也会收藏多本(有时是被不同的院图书馆收藏)。借书的时间长短也根据对书的需求量和学生的研究水平、专业需要的不同而进行不同调整。图书馆的藏书较全, 虽然我一到爱丁堡就去办了爱丁堡城市图书馆以及苏格兰皇家图书馆的图书证(前者可以借出, 后者只能在馆内阅读), 但是由于校图书馆和院图书馆的藏书齐全, 目前还没有去城市图书馆和皇家图书馆借过书。顺便提一句, 这里所有的图书馆都是免费对外开放, 外国人凭护照也是同样免费办理图书证, 而据我了解, 各大学的图书馆也面向公众, 比如到牛津大学的图书馆, 拿出爱丁堡的学生证(证明身份的文件) 就可以获得当天使用的图书证免费进人查阅书籍。在主图书馆有中文书籍, 例如牛津英汉字典, 英汉法律字典, 马克思·韦伯的《世界经济通史》; 在法学院图书馆(相比主图书馆和新学院图书馆而言较小), 我非常惊讶地发现收藏了中文版的法学书籍,例如有德沃金的(认真对待权利》的中译本, 以及当代中国法学家的著作, 例如范忠信教授的《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与暗合》。
除了在图书馆自习之外, 小组讨论是这边非常注重的学习方法。我所认识的各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都要花相当的时间在小组讨论上, 在这里gro uP w or k 的分数占课程分数的1/ 3 左右, 所以, 和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时候小组的成绩就是小组成员个人的成绩(这种情况下小组成员的成绩是一样的), 有的时候则依据个人承担grouP wor k 的不同部分而有不同评估结果。分工与合作的精神在小组讨论这种模式下体现得非常明显。有时候中国学生不适应西方式的辩论与讨论, 认为很多问题比较简单不值得讨论, 倾向于独立完成安排的任务。有时候的确如此, 讨论的问题非常具体简单; 但辩论的技巧和表达的自信也源于这些看似简单的讨论中。
对于博士研究生, 各个学院配备了专门的办公室。我现在所在的法学院博士生办公室, 位于法学院的地下室(法学院的地下一层全是学生办公室, 自习室, 机房等, 地上几层则是行政办公室, 教室, 图书馆, 教师办公室等)。办公室大概有80 多平方米, 内有大约巧人左右, 每个人配备一张大书桌和电脑。博士生办公室无论节假日全天24 小时开放, 凭学生卡和密码进入。
我在进入博士生办公室的第一天, 先是倍感轻松, 因为有自己个人的书桌(有带锁的抽屉) 和电脑, 比较方便, 然后马上感觉到办公室气氛的严肃。办公室内非常安静, 大家很少讲话。所有的博士生都埋头工作, 偶尔抬头相视一笑—倒并不是因为博士生的性格沉闷, 在“ 万圣节” 的时候, 他们照样穿戴奇装异服展示自己—而是由于研究任务的繁重。每天我早上8 : 30到办公室, 已经有一两名老生先于我到达; 而我在晚上6 : 30 回家时, 则还有一两个人在埋头工作, 有的博士生甚至在回家吃完晚饭后回到办公室继续学习(24 小时开放给博士生)。
大家交流较少也许还有一个原因, 是由于每个专业的博士生只有l 一2 个人, 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博士生又都混杂在一个办公室, 于是都更注重个人研究。二年级的学生看起来最忙碌,每天都对着电脑猛敲键盘。一般而言, 二年级的学生每4 周要求完成文章的一个章节(6千字左右, 如果是4 号字体大概是4 0页以上), 所以他们特别忙碌。三年级的学生则忙于修改论文和准备个人陈述。作为一年级的新生, 我和一个英国女孩、一个美国男孩和老生相比都显得相对轻松, 因为还处于大量阅读和搜集资料的阶段。尽管如此, 我的导师要求我每两周见他们一次, 汇报研究进展, 所以尽管相对于二年级学生轻松, 我也是每天从早到晚泡在办公室读书, 不敢有所懈怠。
欲进人爱丁堡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 通常被要求写一篇正式的研究报告re sea 二h p ro po sal 和一到两篇的论文范文writing sam-ple , 并与相关领域的教授进行联系。如果教授认可了研究报告就会通知招生部门接受该学生。我就是这样被接受的。我的责任导师是祖籍波兰的爱丁堡人(生于斯长于斯) 真农· 班考夫斯基, 主要研究兴趣在法哲学法理学方面。在第一次见面时, 教授就非常认真地介绍了我将要从属的显赫“ 家门” (th e fa m o usfam ilv tre e ), 即在英国占主流的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流派, 教授说从哈特到哈特的嫡系弟子兼合作人麦考密克(现爱丁堡法学院的重要人物, 办公室即在真农教授旁边), 再到麦考密克的弟子兼合作者真农, 我属于第四代传人⋯ ⋯ 听到这话既骄傲, 又感觉压力更大, 因为导师随即强调: “ 因此我会对你很严格, 你必须非常努力。”
有一个小插曲可以提一下。根据英国的学术传统, 在世的法学家的著作一般是不被引用的。但这个传统到目前已经变化了很多, 我也因此闹了笑话。真农教授与麦考密克教授的年纪相差无几, 但真农对后者非常尊敬地称为老师, 文章中也经常会提及后者的观点, 致使我一直以为麦考密克已经故世或者退休, 总之该是个非常老的老头(请原谅本人的孤陋寡闻)。后来在博士生的见面酒会上, 当麦考密克教授走到我跟前与我握手并介绍他自己时, 我并没有反应过来他是谁, 非常“ 无知者无畏” 地礼貌地介绍我自己.
根据我之前申请时递交的研究报告, 真农教授为我配备了二导师伯克曼谢菲尔, 德国人, 研究比较法。通常, 应该是在第一年年末配备二导师, 也许是因为我之前和谢菲尔教授见面谈话, 他对我的研究方向比较感兴趣, 所以提前给我指定了二导师。在和两位导师的第一次正式见面(之前非正式地见过四次,在博士生迎新会, 博士生酒会, 已经毕业的中国师兄的临行饯别等场合) 之后, 我被要求提交进一步的研究报告。而针对第二份研究报告, 大导师、二导师继续指引研究阶段和各阶段的研究重心, 并要求每两周见导师一次汇报研究进展, 递交研究成果。因此, 虽然相较于二年级学生轻松的我也是每天绷紧神经地阅读、搜集资料和写关于研究进展的报告.
除了自己的论文研究之外, 为了体验这边的法学课堂教学方式, 我主动要求去旁听教授对于法学硕士生开设的课程—当代法学理论。我惊讶地发现, 一年的授课型硕士的学业压力并不轻松。每堂课之前教授会布置大量的背景材料要求阅读。例如有一堂课的阅读内容包括主要阅读哈特《法律的概念》的第一、五、六共三章、参考阅读富勒《法律的道德性》、 德沃金《法律帝国》、菲尼斯《自然法与自然权利》与哈特《法律的概念》相关的章节, 加起来多于六章的内容。这样大量的阅读任务对于英语为非母语的我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因为虽然在国内读过相关内容, 但是课堂自由讨论和老师信马由缀的讲课风格, 如果没有事先阅读专业术语, 就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进度。实际上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也要非常努力才能在一周内消化和理解这么多本专著的内容并能够进行有意识的比较。相对于课前阅读的繁重, 课堂上的授课方式却极为轻松。在课堂上, 教授没有专门准备的讲课稿, 常常是拿来相关书籍, 与学生坐在一起(圆桌会议似的)进行授课。授课的内容也显得较为松散, 除了会将重点固定在特定章节中之外, 基本上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信手拈来几个典型案例对理论进行阐述和追问, 在引导学生的发言之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多数时候是不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个人的倾向性还是会表现得较明显)。对于典型案例的熟悉是教授专业水准的体现, 有时候也会举非常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说明某些观点, 例如, 用交通规则、红绿灯来解释法律是外部强制规则还是人们自主选择的规则, 用猴子从偶然在盒子里面找到香蕉到习惯性翻盒子的例子来解释偶然性与理性。上课的气氛可以是轻松的, 因为有一次一个学生要求教授提供蛋糕后, 每堂课教授都烤一个蛋糕带来给学生们吃(也说明学生数量不多)。我认识的来这里读国际贸易、经济和教育等硕士专业的中国学生则说他们的班级较大, 有时候是多个专业共上一门课, 所以分组讨论并完成任务是他们主要的课程安排。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生第一个月就进行了高等数学等专业的摸底测试, 与传说中的不一样, 这边的考试即使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也是非常难的。我所认识的一年级物理专业的英国本科生的课业较轻松, 所学的内容的确和我们高中时候学的差不多, 更加重要的是, 他们真的不要求对于公式的背诵与记忆, 我们高中时候被要求记熟的函数图像, 他们用计算器输人数据, 计算器直接会画出函数图像来, 而考试是允许带计算器的⋯ ⋯ 就像对我们博士生公开的讲课一样, 教会学生使用工具是正当的, 节约了时间给学生进行更加创造性的发挥。
除了平常见导师及写研究进展报告之外, 博士生第一年要提供第一年报告(the fir st yea r re Po rt )。所以与国内的博士不同,在取得了博士生研究资格之后, 如果不能证明研究能力, 在第二年就会丧失博士研究生资格而被转成较低学业。第一年报告和我们在国内提交的论文开题报告差不多, 要求报告中写明研究的基本论题内容和研究价值, 列明提纲, 并要求写出其中一个章节。所以第一年研究报告比开题报告看起来更像一篇正式的论文。第一年研究报告在导师的协助和指导下完成, 递交给学院, 由其他两到三位非责任导师进行评估, 导师对第一年学生的研究态度进行评估(比如是否参加了一定的硕士课程, 是否经常见导师,是否递交过研究报告等等), 这两份评估递交给法学院院长, 由院长决定是否批准该生继续进行博士研究。第一年报告之后, 每年要求上交类似的年度报告(an mi al re po rt ), 但评审机制较松散。到了第三年或第四年递交论文的时候, 导师和校外专家的评审意见同样关键, 导师对于自己学生的论文不讲情面, 校外专家的评审同样严苛。一旦导师或校外专家提出反对意见, 学生的论文就不得通过, 而这种情况是真实而且常常发生的。我认识的博士生有少数读了5 年毕业的, 有部分正在读第四年, 有的是被导师否定了论文而全部重写, 有的是没有获得校外专家的通过而继续修改。一道一道的关卡设置下来, 混文凭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