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图书馆 法学文献与检索 政府信息公开 法律图书馆导航 法律法学网导航
法律信息资源
法律信息服务
数字信息检索
数字技术发展
专业网站建设
澳门法律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信息研究 > 法律史料文献
法律史料文献
暂无下载资料

 中国古代关于慎刑的两篇稀有法律文献
——《劝慎刑文》(并序)及《慎刑箴》碑铭注译
            冯卓慧 点击量:6320
    

    宋代碑铭《劝慎刑文》(并序)(注:该文刻于石碑上,石高6尺6寸8分,宽3尺6寸5分。文共33行,每行61字。石碑正书现藏陕西碑林博物馆。)和《慎刑箴》(注:该文刻于上注石碑背面,文共21行,每行44字。)是两篇难得的中国古代法律史文献,后文在《宋史》上曾提及。两文同刻一碑,正面为《劝慎刑文》,反面为《慎刑箴》,均为北宋初年礼部尚书晁迥撰文,庞房篆额。《慎刑箴》有书者姓名庐经,推知《劝慎刑文》亦当为庐经所书。此碑全国仅有,现存陕西碑林博物馆。碑文对研究宋代的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和唐宋儒家法律文化源流概况、乃至对中华法系刑法观念以及弥补古籍佚失均具有重要价值。多年来它曾使法律思想史界、刑法学界有识之士渴求研究,我受学界有识之士之托写此文,欲使重要法史文献揭开封尘面纱,发挥其真正价值,故虽为抛砖之文,仍求斧正,更望该二文弥补学界研究之阙如。

    北宋初(太宗至仁宗1034年前)的法制建设特点及其法律思想与法制建设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现有的中国法制史或中国刑法史的教材及专著中,很少作详细研究。关于宋初的法制特点,比较统一和肯定性的看法是,实行严刑重典镇压盗贼。诸如:“宋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就是‘颇用重典,以绳奸慝’,妄图‘用重典以救时弊,故法律之外,徒流或加至于死’”;[1](P404)“重典治盗贼,立‘盗贼重法’和‘重地法”’;[3](P196)“用重典,猛刑罚”[4](P282)等。然而,读现存于陕西碑林博物馆内的两篇北宋初的石刻碑文《劝慎刑文》及《慎刑箴》,再考其作者生平及影响,可知该二文为北宋初知名法律文献,直接影响最高立法者的法律思想。二文所反映的法律观与前述诸引文的定论有较大相去之处。碑文成碑年代为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因年代久远,碑已残断,共缺65字。我们对碑文及缺字,印证其它正史古籍,在注释中大都做了校补。鉴于此碑为全国仅有,史料价值极高,故作校、补、考、注、译以献学人,冀促进宋代法史研究,也希望有利于刑法学界对我国古代慎刑思想的研究,并望对弥补我国法制古籍文献有所助益。

    一、《劝慎刑文》原文注译

    劝慎刑文(并序)

    〔正文〕正奉大夫(注:宋代对文官的任用,分任官与任职。官称为“散阶”、“散官”或“阶官”,共二十九等,每等附有官品。正奉大夫为散官的官称,其官员为正四品以上。)、守礼部尚书(注:宋代中央机关包括三师、三公、尚书省,中书门下、御史台、九寺、秘书省、诸监、太子宫、殿中省。其中尚书省内设有六部尚书,礼部尚书为其中之一的职官。守,本为汉制,意思为试署。唐承汉制,以低职占高职缺称为守。此处表明,宋又承唐制。晁迥以低位散官又担任了高位的有正式编制、有固定职位的职事官礼部尚书。)、充集贤院学士(注:集贤院为官署名。宋代设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称为三馆,掌管秘书图籍等事。集贤院设大学士,以宰相充任;并设学士、直学士、修撰、校理等官,无常员。三馆任官职之人是实行召试后,被选定者始可任其职。召试即由皇帝特旨在正式科举考试之外,已中试历任官职者再参加的考试。充,表示兼职充任。此句表明晁迥由召试中选而又兼任集贤院学士之职。)、判(注:判,宋初未改官制以前,以“判”某官为实职。居散佚者,担任实际事务称为“判”。)西京留司、御史台柱国(注:御史台,唐宋中央监察机构。柱国,宋承前朝体制,设勋官,柱国即为勋官的一种称号。宋代的勋级有十二级,级高者为尊,低者为卑。最高级称上柱国,其次即称柱国,为从二品官员。)、南安郡开国公(注:开国公,宋代爵位。宋代爵位有十二等,开国公为从高向低计的第四等。《宋史·一六九职官志》:“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注:宋仿唐制,赐爵之时,即按爵次食邑,并依爵次高下,定所食户数的多少。宋代的食邑户数虽规定甚高,但未必尽依其制加封。宋的食邑等差据《宋史·职官志》载为:“一万户,八千户,七千户,六千户,五千户,四千户,三千户,二千户,一千户,七百户,五百户,四百户,三百户,二百户。”)、食实封陆佰户(注:宋承唐制,除食邑之外,又有“实封”之制,称为“食实封”。食实封才有收益,即属实际受租、调的利益。按《宋史·职官志》载:“唐室,但食邑者,率为虚设,言实封者,岁入有差。”迨至宋仍依唐制,“空有食采之称,其同画饼之妄”(《职官志》)。食实封数也有规定:“一千户,八百户,五百户,四百户,三百户,二百户,一百户。”(《宋史·职官志》))、赐紫金鱼袋(注:宋代文官的服制有别,以区分官员身份。分为绿、绯、紫三色,紫色为最尊,绯色、绿色次之。史载:“本朝之制,文臣自入仕着绿,满二十年换赐绯,及银鱼袋。又满二十年,换赐紫,及金鱼袋。”(《宋史·舆服志》)晁迥(注:晁迥,字明远(约947-1031年)。宋人,宋太宗时中进士,出仕,后经历太宗、真宗、仁宗三朝为官,任职至礼部尚书,以太子少保致仕。致仕后仍进昇为太子少傅。享年八十四岁。参见《宋史·晁迥传》。)述。

    〔译文〕《劝慎刑文》(并序)

    本文由任正奉大夫,且依低位散官担任高职的职事官礼部尚书,并兼职担任集贤院学士,实际任西京留司,享受御史台柱国的勋官待遇,被皇帝特恩封爵为南安郡国公,赐食邑四千三百户,实际享受食实封租调利益陆佰户,官服着装为紫色服制并佩戴紫金鱼袋的晁迥所著。

    〔正文〕序曰:嘗(注:嘗 (cháng):“尝”的异体字,此处当“曾经”讲。)览朝士(注:朝士:朝,朝庭,士,男子能任事之称。《白虎通·爵》:“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朝士,指在朝庭上任职之人。)所述《戒杀生文》,服其善,利居□(注:利居□:此句清人王昶《金石萃编》于“利居”后缺二字,查陕西碑林博物馆碑文,有“政”字可见。),续之以贊(注:贊:“赞”的异体字。),而资助之。大旨(注:大旨:大意,大要。旨通指,意指;《易·系辞下》:“其旨远。”孔颖达疏:“其旨意深远。”大指:大意,大要。《淮南子·要略》:“执其大指。”)惜乎生物之性(注:性:生命,生机。《左传·昭公八年》:“今官室崇侈,民力雕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焉!唯人万物之灵(注:灵:好。《诗·诊鹿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郑玄注:“灵,善也。”),厥(注:厥(jué):其。《书·禹贡》:“(冀州)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理尤重。因而别撰《劝慎刑文》,明(注:明:表明;显明。《荀子·非相》:“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国策·齐策一》:“王曰:‘此为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引善恶报应;亦(注:亦:此句《金石萃编》有“亦”字,为“亦冀流播”。今碑文“□流播”。)冀流播,警悟当官之吏,疚心(注:疚心:内心负疚。《秋兴赋》:“彼四之疚心兮,遭一涂而难忍。”龚自珍《己亥杂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于刑,广树无疆□(注:广树无疆□□也:此句《金石萃编》于“无疆”后缺二字,查碑文后一空格处有字样,疑为“福”字。)也。

    〔译文〕序文道:我曾经阅览过朝中官员所陈的《戒杀生文》,很佩服文章写得好,有利于官员的做官为政,所以续写这篇文章,以表示我对《戒杀生文》的赞助。文章的目的在于呼吁官员们要珍惜生物的生命啊!人是万物中最皎皎者,珍惜人的生命,这个道理就更为重要了。故此,我专门撰写《劝慎刑文》,公然引证一些善恶报应的史实;同时也希望我这篇文章能够传播开来,使当官者能因而警悟,对于滥用刑感到内心负疚,为自己广树无边之福。

    〔正文〕文曰:《易》(注:《易》:《易经》,又名《周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称,“君子明慎(注::”用“的碑文字体。)刑,而不留狱(注:狱:狱讼;讼事,指刑事诉讼。《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剂禁民狱。“郑玄注:谓相告以罪名者。引申为罪案。《易·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孔颖达正义:审慎用刑而不稽留狱讼。)”。至矣哉,前经格言(注:至矣哉,前经格言:此句为主谓倒装句,为强调谓语的作用,而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如《史记·高祖本纪》:“壮哉,县!”)!凡断狱者,既明且慎,而不滞留,吏训详悉,无□(注:无□于此:今碑文此处缺二字,为“□□于此”。但前□中可见字样。全句疑为“无过于此”。)于此。

    国家岁举恤刑之诏,赐天下长吏(注:长吏:长读Zhǎng.称地位较高的官员。《汉书·景帝纪》:“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颜师古注引张宴曰:“长,大也;六百石位大夫。”也指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条□(注:条法甚备:此句碑文现缺二字,为“□□甚备”。王昶《金石萃编》有“条”字,列于侧旁。全句应为“条法甚备”。)甚备,而年祀(注:年祀:祀,商代称年为祀。《书·洪范》:“惟十有三祀。”故古人亦借用,表示年。年祀,年代之意。)远(注:远:(jin),同浸。“渐”的意思。《汉书·五行志》:“其后盛。”远,渐远。),因循怠忽(注:因循怠忽:因循,沿袭。怠忽,懈怠,忽视。)。若能视之如新奉行,弥笃哀矜(注:弥笃哀矜:弥笃,十分深厚。《宋史·苏辙传论》:“辙与兄……友爱弥笃。”哀矜,怜悯。《论语·子张》:“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服念(注:服念:服,事,职务。《书·旅獒》:“无替厥服。”服念,在任职时应考虑。)不失其职,此乃以恻隐之仁,崇树胜因(注:崇树胜因:建立有益的条件。崇,增长。《左传·成公十八年》:“今将崇诸侯之奸。”树,建立。胜,益也。《管子·揆度》:“其胜禽兽之仇。”因,佛教名词。佛教常以事物相互间的关系来说明它们生起和变化的现象,其中成为事物生起或毁灭的主要条件叫做“因”。),□□佗(注:□□佗:此句意不明,疑指佛教的护法神。)等万万殊矣(注::〔广韻〕,许县切。《说文》:营求也。)!

    〔译文〕正文道:《易经》宣称:“有道德的君子应明察案情,审慎用刑,并且不留滞讼诉案件。”前经(指《易经》)的这个格言好极了。凡是审理刑事讼诉案件的官员们,都应当既明察案情而又审慎用刑,并且不滞留案件。做官为吏的人,应当详细知悉的训导,无过于这点。

    国家每年颁布恤刑的诏令,赐给天下官员法律条目十分完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员们渐渐疲沓懈怠,不重视这些诏令了。假如官员们能把这些恤刑的诏令看作新颁行的一般,对犯罪者十分怜悯,在自己的司法工作中不玩忽职守,这就是以仁爱的思想,创造感化罪犯的条件。佛教的护法神们,营求的是与那种枉法的行为绝对不同的啊!

    〔正文〕□得情勿喜(注:□得情勿喜:句意为:了解了犯罪案情后,不要幸灾乐祸。《论语·子张》:“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字疑为“苟”或“如”字。)。先哲(注:先哲:前代有才德的人。《周书·儒林传序》:“自书契之兴,先哲可得纪者,莫不备乎经传。”)垂戒者,盖□道化之末而及于礼(注:盖□道化之末,而及于礼:此句意为:用博爱、仁义的观点教化人民,教化不行,再用礼来制约。道,即韩愈《原道》中所提的观点,是博爱仁义的总称,源于儒家的仁爱观。“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化,指教化,感化,转移人心风俗。《礼记·学记》:“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诗·周南·关睢序》:“美教化,移风俗。”《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礼防之末,而及于刑。刑以辅政,弗获已(注:弗获已:不得已。)而用之也。不当锐意以快其心(注:不当锐意以快其心:不应当加急用刑来满足个人的愿望。锐,疾,快。)。然有便宜从事(注:便宜从事:指可斟酌事势所宜,自行处理,不必请示。《史记·肖相国世家》:“何守关中……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便宜,方便,适宜。《南齐书·顾宪之传》:“愚又以便宜者,盖谓便于公宜于民也。”),□用其刑者,必须事出权变(注:□用其刑者,必须事出权变:前句□字当为“盖”,全句语气方通。权变:指权宜机变。《史记·张仪列传赞》:“三晋多权变之士。”),以去巨蠹(注:巨蠹:指对国家财富侵吞,为害巨大的人。蠢,本意为蛀虫,引申以喻侵蚀或消耗国家财富的人或事。《韩非子·五蠹》:“此五者,邦之蠹也。”),安齐民为□(注:安齐民为□:以安定百姓为目的。齐民,旧指平民。《汉书·食货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戈猎博戏,乱齐民。”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应为“宜”合适。),非可常用。苟不以此,但好深刻(注:但好深刻:只喜好用刑苛刻严峻。深刻,苛刻严峻。《汉书·食货志上》:“刑罚深刻,它政悖乱。”),为尽理酷暴(注:为尽理酷暴:是追究法理到达酷暴的地步。尽,穷究;理,法理,法则。),为绝伦穷极(注:为绝伦穷极:是特异到极点。绝伦,特异。),残忍自徼(注:残忍自徼:自求残忍。徼(yāo),通“邀”,求取。《左传·文公十二年》:“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赫赫之名者,非公也,是私也。违古圣钦哉之训(注:违古圣钦哉之训:违背古代圣哲要求恭谨处政的训诫。钦哉,恭谨地处理政务。钦,忧思难忘的样子。《诗·秦风·晨风》:“忧心钦钦。”),其有滥而不明,轻而不慎,用情乐于杀人者,殃咎响答(注:殃咎响答:灾祸罪责及申斥。殃,灾难。咎,罪责。响,发出声音,此处引申为申斥。答,应为“谷”字,呵斥。《字窠补》:“古若刀,音‘角’。口上呵也。”),安可胜纪(注:安可胜纪:怎能全部记录下来。胜,尽。纪,通“记”。)?布(注:布在信史:陈述在确实可信的历史资料上。布,陈述。丘迟《与陈伯之书》:“卿布往怀,君其详之。”信史,确实可信的历史。韩偓《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笑余迂古因成此篇》诗:“莫负美名书信史,清风扫地更无遗。”)在信史,可举大端(注:大端:主要的头绪。端,头,头绪。《汉书·天文志》:“县(悬)土炭”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先冬至三日,县土炭于衡两端。”):

    〔译文〕得知犯罪案情后,不要幸灾乐祸。先辈有才德的人这样告诫我们的原因,是因为要我们先以仁义教化人民;教化不成,再运用礼义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礼义防范又不成,才动用刑法治罪。刑罚是用来辅助政事的,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动用刑罚治罪。做官的人不应当加急用刑以满足自己的愿望。然而遇有可以斟酌情况自行处理的案件,在运用法律时,一定要因时因事机变处理,应以除掉大害,安定人民生活为目的,不可任意滥用法律。如果不遵循这一原则,只是一味地喜好死究法律条文,苛刻严峻,便是穷究法律到残暴的地步了,便是自求残忍。这种人,虽有显耀的名声,却不是执政为公,而是为个人谋求私名。那些违反古代圣哲恭谨办案的训诫,滥用刑罚而不明察案情,轻视人命而不审慎办案,只喜好随性杀人的人,他们遭到的灾祸罪责又怎能一一尽记下来?仅以记载在信史上的材料,摘引出其中一些大的事例列举如下:

    〔正文〕有西汉宁成(注:有西汉宁成:该句今碑文于“有”后缺一字,隐约可见字。《金石萃编》有“如”字。宁成,西汉南阳穰县(今河南邓县)人。景帝时,担任郎、谒者之职,后迁至济南都尉,又迁至中尉,为管巡查京师的官员。执法严峻,为宗室豪强所畏。武帝时,担任内史,是掌管京畿地方治理的官员,被外戚告发,获罪。后逃归,在家乡买田发家。再起为关都尉。参见《汉书·酷吏传·宁成》。),以郎、谒者(注:郎、谒者:二者均为郎中令下之官职。《秦会要订补·卷十四》:“郎中令,秦置,掌宫殿掖门户及主诸郎之在殿中侍卫,故曰郎中令。有丞,属官有大夫、郎、谒者、仆射。”汉承秦制,初,沿用这些官职。郎,掌守门户(《汉书·百官表》);谒者,掌宾赞受事(《汉书·百官表》)。)事景帝。猾贼任威(注:猾贼任威:为人狡诈,做官虐害百姓,任意滥用权威。猾,狡诈;贼,虐害;任,任性,放任;威,威力。);稍迁(注:稍迁:逐渐昇官。稍,逐渐。《史记·万右张叔列传》:“积功稍迁。”迁,古时调动官职叫“迁”,一般指升职。《汉书·主父偃传》:“偃数上书言事,迁谒者、中郎、中大夫,岁中四迁。”)至济南都尉(注:都尉:官名。战国时始置,比将官略低的武官。西汉景帝时改郡尉为都尉,辅佐郡守并掌全郡的军事。)。其治如狼牧羊,号曰:“乳虎。”(注:号曰“乳虎”:据《汉书·酷吏传》载,宁成任关都尉时,因治理严酷,出入关者,号称:“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老虎产幼虎,护养期间,对人博噬超常,所以用“乳虎”比喻宁成。碑文此处记载,时间上与史籍有误。宁成被称“乳虎”,是汉武帝时任关都尉期间的事,而非景帝时任济南都尉时事。)至武帝即位,为内史(注:内史:官名。西周时始置。秦时内史为掌治京畿地方官职,相当后世京兆尹。汉景帝时分左右内史。)。而外毁成之短(注:而外毁成之短:此处碑文及《金石萃编》于“外”字后均缺二字,故以□□表示。查《汉书·酷吏传》,应为“外戚多毁成之短”。毁,诽谤。),成遂抵罪髡钳(注:髡钳:古代耻辱刑与刑罚合一的一种刑制。碑文中“髡”字已只留残迹“”。髡钳,古代剃去头发的一种耻辱刑。《楚辞·九章·涉江》:“接舆髡首兮。”汉承前朝制,剃去头发叫髡,用铁圈束项叫钳。在今西安汉景帝阳陵博物馆中存有汉代的钳。《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乃髡钳季布。”《汉书·刑法志》:“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

    〔译文〕如西汉的宁成,在景帝时,以郎、谒者官职出仕。此人为人狡诈,做官残虐,任意滥用权威。后来,他逐渐官位升至济南都尉,治理郡中,如狼牧羊,地方上称他为“乳虎”,比喻他像哺乳期的老虎一样能咬噬人。武帝即位,他又调任担任掌管治理京畿地方官员的内史一职,皇帝的姨表亲戚大都讲他的坏话,宁成被处以髡钳刑。

    〔正文〕又,周阳由(注:周阳由:西汉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其父赵兼是淮南王的舅父,被封为周阳侯,故改姓为周阳。周阳由在文帝、景帝、武帝时历任官职。武帝时,他是二千石秩俸中最酷暴的官员,常常循私枉法,后犯法处死刑。)居二千石(注:二千石:官员秩俸中的一级。秦统一中国,定有统一的秩俸制度。汉承秦制而又有适时的规定。西汉时,一切官吏,上自公卿,下迄少吏,他们的俸给,都是发放谷物,按官职大小,定发谷的多少,并以“石”来定秩次(官等),以“斛”定俸额。以“石”定的秩次,分十六等,每等均附律额。史籍记载:“师古曰:汉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其称中二千石者,月各百八十斛;二千石者,百二十斛。”(《汉书·百官表注》)二千石为汉代时郡守的通称。汉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之有此称。)中最为暴酷,后为河东都尉,与其守胜屠公争权(注:与其守胜屠公争权:与他任职处的郡守胜屠公互相争权。胜屠为复姓,王先谦《汉书补注》认为胜屠即申徒。《汉书补注》:“先谦曰:‘《索隐》、《风俗通》云:胜屠即申徒,案即申屠。’”);相告言(注:相告言:相互告发对方。)。胜屠公自杀而由弃市(注: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称为弃市。语出《礼记·王制》:“刑人与市,与众弃之。”流行于秦、汉、魏晋各代。)。

    〔译文〕另外,周阳由任官,是秩俸两千石官员中最暴酷的一个。后来,他担任河东都尉一职,与河东郡守胜屠公争权。相互告发对方。胜屠公不愿接受刑罚惩处自杀身死,而周阳由被处以弃市之刑。

    〔正文〕又义纵(注:义纵:西汉河东(今山西夏县北)人。武帝时,任长陵及长安令,执法严峻。后迁至河内都尉,族灭地方豪强穰氏家族;继又任定襄太守,一次杀狱中罪犯及其家属四百余人;后为右内史,以阻挠“告缗令”(奖励告发逃避资产税的法令)被弃市。)为定襄太守,掩狱□□罪二百余人(注:掩狱□□罪二百余人:此句碑文及《金石萃编》均缺二字。据《汉书》应为“掩狱中重罪二百余人。”据王先谦《汉书补注》校考,《史记》在“重罪”后还有“轻系”二字,以为《史记》的记载正确。今碑文中只缺二字,当是援引《汉书》的结果。《汉书补注》:“先谦曰:‘《史记》’重罪‘下有’轻系‘二字,是也。狱中不皆重罪,轻系二字不可省。私入相视者尚辅之,轻系者岂得免乎?”掩,乘人不备而逮捕。《隋书·杨素传》:“素泛海掩至。”《宋史·赵善俊传》:“岁饥,民群趋富家发其廪,监司仪调兵掩捕。”),及宾客昆弟私入相视者,亦二百余人,皆捕鞫(注:鞫:审讯。《史记·酷吏列传》:“讯鞫论报。”),奏请杀之。后为右内史,以废格沮事(注:废格沮事:汉代法律中一种罪名。对官吏不执行诏令,破坏执行诏令、命令的行为,称为“废格沮事”.废,废除;格,标准、尺度,引申为法律;沮,破坏。废格沮事罪在汉代法律中被视为严重的侵犯皇权的重罪。义纵任右内史,武帝派杨可主管推行“告缉令”,义纵捕杨可的使者。武帝派杜式审讯义纵,判之为“废格沮事”罪,处义纵死刑。参见《汉书·酷吏传·义纵》。)弃市。

    〔译文〕又有西汉武帝时的义纵,他担任定襄太守,治狱严酷。一次,他趁人不备,捕狱中罪犯二百多人,以及犯人亲友家属中入狱探视的二百多人全部捕捉,穷治,报请皇帝处死。后来,他担任右内史时,因为废格沮事罪被处弃市之刑。

    〔正文〕又王温舒(注:王温舒:西汉阳陵(今陕西高陵)人,少时为盗墓贼,武帝时出仕,累任治狱官吏,为官喜好杀人行威,常任用地方无赖元恶分子为爪牙,执法严酷暴虐,贪赃枉法。担任河内太守时,杀人流血十余里,汉律规定春季禁止行刑,他还叹惜不绝。担任中尉时,穷治狱中囚犯,囚犯尽靡烂于狱中。后以贪污罪被告发,自杀而死。死时,家产累计千金。参见《汉书·酷吏传·王温舒》。)为河内太守,好杀行威,捕郡豪,连坐千余□,□奏杀之(注:连坐千余□,□奏杀之:碑文及《金石萃编》此处均缺二字。据《汉书》载:“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尽没入臧。奏行不过二日,得可事论报,至流血十余里。”此句应为:“连坐千余家,皆奏杀之。”)。及为右内史,有人告温舒受钱、奸利事(注:有人告温舒受钱、奸利事:有人控告王温舒接受骑兵正员贿赂和其它以非法手段获取私利之事。当时汉武帝正发兵伐大宛,下诏征豪吏入伍。王温舒藏匿了自己的下吏华成,并收受了他的贿赂,因此被告发。),其罪至族(注:其罪至族:其罪应处灭族之刑。族,灭族。中国古代刑罚中之一种株连刑。《书·泰誓》:“罪人以族。”孔传:“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温舒自杀。

    〔译文〕又有王温舒,出任河内太守,喜好滥用刑罚刑讯囚徒以显示自己的威风。曾捕捉郡中豪富之人,连坐达千余家,全部奏请杀死。待到他担任右内史时,有人告发他收受下属贿赂和其它贪赃枉法以谋私利之事。他的罪行要以灭族刑罚论处,他不得已而自杀了。

    〔正文〕又尹齐(注:尹齐:西汉东郡茌平(山东西部,徒骇河流域)人。武帝时,初任办理文书的小吏,后升至御史,为张汤所赏识。执法不避权贵,迁关都尉,后获罪,再仕为淮阳都尉,病死。(《汉书·尹齐传》))为淮阳都尉,所诛灭甚多。及死,仇家欲烧其尸,妻亡去,归葬(注:妻亡去,归葬:据王先谦《汉书补注》,《史记》记作尸亡去归葬。班固认为荒诞,改为“妻亡去,归葬”。《汉书补注》:“先谦曰:’《史记》作尸亡去归葬。徐广注,未及敛,尸亦飞去。班氏盖以为诞而易之。”)。

    〔译文〕又有尹齐担任淮阳都尉,在任期间诛杀人很多。他死后,仇家想要焚烧他的尸体,他的妻子也被吓得逃走了。最后,才把他的尸体葬于家乡。

    〔正文〕又严延年(注:严延年:字次卿,东海下邳人。少年学习法律,武帝时任郡吏、御史椽、侍御史。宣帝即位,他弹劾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拥立宣帝的行为为无人臣之礼,属不道罪,朝廷因而为之肃然敬惮。继任丞相椽、长史、涿郡太守、河南太守。他执法严酷,杀人血流成河。后被人告发,因为他怨怒诽滂政治,坐不道罪,处死刑。(《汉书·严延年传》))为河南太□(注:河南太□:此句碑文及《金石萃编》均缺一字,查《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应为“守”字。),用刑刻急(注:用刑刻急:用刑苛刻严酷。刻,苛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赞》:“(吴起)以刻暴少恩忘其躯。”急,紧。杜甫《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汉书》记载,因“延年用刑刻急”,他的好友张敝曾写信规劝他“少缓诛罚”。),总集属县囚论杀之(注:总集属县囚论杀之:把辖境内所属各县的犯人都集中到郡中定罪处死。论,定罪。《汉书》载:“所欲诛杀……奏可论死,奄忽如神。冬月,传属县囚,会论府上,流血数里。”),流血数里,河南号曰:“屠伯(注:屠伯:指严延年杀人如屠夫杀六畜。《汉书补注》引邓展曰:“言延年杀人,如屠儿之杀六畜。伯,长也。”)”。其母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也。我不意(注:不意:未料到。《汉书补注》引师古曰:“言素意不自谓如此也。”)当老见壮子被刑戮。我今东归,与汝扫除墓地(注:与汝扫除墓地□:碑文今缺一字。《金石萃编》、《汉书》均作“耳”。)!”,延年事(注:□□,延年□□事:后句碑文今缺二字。《金石萃编》有“延年果坐事”。另外,前缺二字《金石萃编》补填。《汉书》载:“后岁余果败。”)弃市。

    〔译文〕又有(西汉)严延年担任河南太守,用刑严酷。把所辖各县囚犯总集在郡中,定罪处死(杀人)流血几里,河南人因而称他为“屠伯”。他的母亲对延年说:“天是神圣明察的,你不可滥杀人。(天将会报应你),我没想到在老年时见自己壮年的儿子被刑杀处死。我现在回东海去,准备给你扫除墓地罢了!”一年多后,严延年果然犯法获罪,被处以弃市之刑。

    〔正文〕东汉段纪明为司隶(注:司隶:司隶校尉的简称。西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置、元延四年(前9年)废。绥和二年(前7年)复置,仅称司隶。东汉初又复称司隶校尉。掌京畿七郡捕督奸猾,察举百官以下犯罪。),杀苏不韦并灭其族。及纪明为阳球(注:阳球:字方正,渔阳泉州(天津市武清以西)人。性严厉,喜好法家学说,执法严峻。东汉灵帝时,官至司隶校尉,严刑诛杀专权官员王甫等,后被宦官曹节等诬陷,入洛阳狱,诛死。)所诛,天下以为苏氏之报焉。

    〔译文〕东汉的段纪明担任司隶校尉职务时,诛杀苏不韦,并灭掉他的一族人。等到段纪明被阳球诛杀,天下人认为是苏不韦对他的报应。

    〔正文〕又胡种为司隶校尉,与王宏有隙,及宏遇李催之难□狱(注:及宏遇李催之难□狱:此处碑文缺一字,应为“入”字。),种遂迫促杀之。宏临命诟曰:“胡种乐人之祸,祸将及之。”种后眠,辄见宏以杖击之,因发病,数日而死。

    〔译文〕又有胡种担任司隶校尉,与王宏有矛盾。等到王宏被牵连在李催一案中入狱之后,胡种就逼迫促使处死王宏。王宏临死时骂道:“胡种以别人的灾祸为乐,灾祸也会降临到他的身上。”胡种此后只要合住双眼总见王宏用杖打他,因而生病,几日便死了。

    〔正文〕

    后魏时,御史中尉王显(注:御史中尉王显:御吏中尉,北魏时改御史中丞为御史中尉,御史台最高官员。王显,北魏阳平乐平(今山西昔阳)人。通医术,明敏有决断之才。文昭太后怀世宗时,他诊脉预断将生男;世宗出生后,初有微疾,经他治疗见效,故深得皇帝恩赏。官位累迁至游击将军,拜廷尉少卿。他居政守职,在御史台任职,弹劾众多,百僚肃然。肃宗即位被削爵,中宦官击伤而死。),以宿憾(注:宿憾:旧怨。),奏中庶子元寿光诽谤□廷(注:中庶子元寿兴诽谤□廷:中庶子,战国时设置的官职,后代复沿用,为国君的侍从之臣。诽谤□廷,此句缺字应为“朝”。)。宣武(注:宣武:北魏世宗,宣武帝元恪。)赐寿兴死。临刑顾谓其子曰:“我棺中可置纸百张,笔两枚,欲讼显于地下。若高祖之灵有知,必取显。”及孝明(注:孝明:北魏肃宗,孝明帝元诩。)即位,显寻(注:寻:旋即,不久。《后汉书·李膺传》:“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被杀。

    〔译文〕北魏时,御史中尉王显,因与中庶子元寿兴有旧怨,而弹劾其诽谤朝廷,世宗赐元寿兴死。寿兴临刑前,回头对他的儿子说:“在我的棺材中可放百多张纸,两枝笔,我要到地下去控告王显。如果高祖之灵有知,一定会夺取王显的首级。”等到肃宗即位,王显不久便被杀了。

    〔正文〕隋时梁敬真为大理司,直□帝(注:直□帝:碑文缺一字。)忌鱼俱罗,令敬真治其罪。遂希旨(注:希旨:遵旨。希,仰慕,引申为遵循。)奏俱罗击贼败衄(注:败衄:失败。衄,挫败。),陷之极刑。未几,敬真有疾,见俱罗为之厉(注:见俱罗为之厉:看见鱼俱罗声色俱厉地指责他。),数日而死。

    〔译文〕隋朝时,梁敬真担任大理寺司直,适逢皇帝嫉恨鱼俱罗,让梁敬真治其罪。梁敬真遵从皇帝的旨意,奏称鱼俱罗击讨农民起义军失败,使其被处以极刑。没多久,梁敬真生病,看见鱼俱罗声色俱厉地指责他不依法办事,几日之后,梁敬真便死了。

    〔正文〕唐郭(注:郭:为霸的碑文异体字。郭霸,唐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武则天时,官拜左台监察御史、左台殿中侍御史,右台侍御史。曾在武则天面前自表忠心说:“往年征徐敬业,臣愿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讨得武则天欢心得拜官职,当时人称为“四其御史”。巴结谄上,酷刑对下,死后百姓称幸。事载《旧唐书·酷吏传》。),为监察御史,尝推芳州刺史李□□(注:尝推芳州刺史李□□:此处的碑文缺二字,查《旧唐书》应为“思征”。整句意为:曾推问芳州刺史李思征。推,推问,推究。),榜捶□□(注:榜捶□□:此处碑文缺二字。查《旧唐书》应为“考禁”。),不胜而死。其后见□□(注:其后见□□:此处碑文缺二字,查《旧唐书》应为“思征”.)从数十骑止其庭曰:“汝枉陷我,我今取汝。”霸周章惶怖(注:周章惶怖:惊恐到极点。周章,惊惧的样子;惶怖:惊荒、恐怖。),援刀自刳其腹,斯须蛆烂矣(注:蛆烂:像蛆咬过一样烂掉了。名词作状语。)!

    〔译文〕唐朝的郭霸在武则天时任监察御史,曾在审问芳州刺史李思征时,以酷刑拷打来考核李思征的政绩。李思征禁不住拷打而被打死。后来,郭霸看见李思征率领几十名骑兵到他家院中,对他说:“你冤枉陷害我,我现在来索取你的性命。”郭霸惊恐万状,拔出刀来自己剖开自己的腹部,不一会儿腹内全是像蛆咬过一样烂掉了。

    〔正文〕又崔器(注:崔器:唐深州安平人。考中明经(法律)科,历官清谨。玄宗时任监察御史,京兆府司录,转都官员外郎,后出京为奉先令。肃宗时,为三司使,起草仪注。为人阴刻乐祸,残忍寡恩。曾奏请凡陷入安史之乱被裹挟的官员一律按律处死,使许多被裹挟的仕官人心动摇。)为御史中丞,性阴刻乐祸,奏其陷贼官□□死(注:奏其陷贼官□□死:此处碑文缺二字。查《旧唐书·崔器传》意为奏请把那些陷入贼官之官员应一律处死。《旧唐书》:“希旨奏陷贼官准律并合处死”。此处缺字疑为“合处”二字。)。后器病,脚肿月余,渐亟(注:亟:急,急迫。此处引申为加剧。),瞑目则见京兆尹达奚珣(注:达奚珣:原为京兆尹,后为安庆绪所驱。肃宗收复二京后,求降,为崔器所不许,后被杀。)。器但叩头,口称:“大尹,不自由”,如此三日,不止而死。

    〔译文〕又有崔器担任御史中丞,此人生性阴险奸刻以别人的灾祸为快乐。肃宗收复二京后,他奏请让那些被挟迫陷入安史乱军的官员一律按法律处死。后来,崔器生病脚肿,一个多月后,病重至极,闭目就看到陷入贼军后请求投降而被他处死的京兆尹达奚珣。崔器只是叩头,口里叫道:“达奚大尹,我是不由自主的,”这样叫了三天不止,最后因而死亡。

    〔正文〕又舒元舆(注:舒元舆:唐代江州人,以进士登第,文宗时任监察御史,转侍御史、御史中丞、同章平事等职,与李训要好,同知政事。后李训密谋除却宦官仇士良的“甘露之变”,事败,元舆被株连灭族。),为监察御史,□州(注:□州:此处碑文缺一字。查《旧唐书》应为亳州。)境有群贼剽劫(注:剽劫:抢劫。剽,劫。),而累政□□不获(注:累政□□不获:此处碑文缺二字,查《金石萃编》,亦缺。)。刺史李繁,潜设机谋悉知贼之巢穴,尽加诛斩。时议责繁不先启闻于廉政,涉擅兴之罪(注:涉擅兴之罪:涉嫌犯有擅兴之罪。唐律分十二卷五百零二条,宋版时已被分为五百零二条。十二卷又称十二篇,其中第六卷为《擅兴律》。该律初起于汉律,隋唐沿之。内容规定军事和兴造方面的违法犯罪,共24条,其中首条即为“擅发兵”,指无紧急情况下,下级官员未向上级官员报告而擅自发兵的罪行。文中此处指李繁涉嫌犯有擅自发兵之罪。),遣元舆复治之。素与繁有隙,复以初官锐于生事,乃尽反其□□(注:乃尽反其□□:此处碑文缺二字。《金石萃编》亦缺。),奏繁滥杀无辜,勑赐繁死(注:勑赐繁死:“勑”同“勅”。赐死,唐律有八议制,官员犯罪,处死刑不当众执行,称为“赐死”。)。及元舆被祸(注:及元舆被祸:等到舒元舆被灭族。),人谓有报应焉!

    〔译文〕又有舒元舆担任监察御史时,亳州境内有百姓抢劫,历任地方官不能破获。剌史李繁暗设密谋,全部探知抢劫者的住所,全部捕获而加以斩首。当时的官员们都谴责李繁不先奏报上司便自行作主捕杀,犯了专权独裁兴事作威的罪行,上级派舒元舆处治这件事。舒元舆平日与李繁有矛盾,便以李繁为新上任之官员,喜好生事为理由,完全诬蔑李繁的作为,奏报李繁滥用职权,任意杀死无辜百姓。唐文帝降勅,赐李繁死。等到舒元舆因甘露之变,遭到灭族的灾祸时,人们都说是天有报应啊!

    〔正文〕后唐西方邺为宁江军节度使,为政贪虐。判官谭善达每箴(注:箴:劝告,规戒。)其失。邺怒,令左右告善达受人金,下狱拷□(注:下狱拷□:此处碑文缺一字。查《金石萃编》亦缺,疑为“掠”字。),遂(注:遂:竟。)杀于狱中。无几,寝疾(注:寝疾:卧病。《礼记·檀弓上》:“成子高寝疾,庆遗入请曰:‘子之病革矣。”),时见善达入其户(注:户:单扇的门。),俄(注:俄:不久,旋即。《公羊传·桓公二年》:“俄而可以为其有矣。”)卒于治所。

    〔译文〕后唐的西方邺担任宁江军节度使,此人做官贪婪暴虐,判官谭善达经常规劝他,指责他的过失。西方邺因而很生气,指使手下人诬告谭善达接受别人贿赂,将谭善达下狱,严加拷打,竟至将其杀死在狱中。未过多久,西方邺患病,常常见到谭善达进入自己门内,不久,西方邺就死于任所内了。

    〔正文〕恶报之类,有如此者;善报之类,谁曰无之?西汉丙吉(注:丙吉:西汉武帝至宣帝时的大臣。字少卿,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初为鲁狱吏,后昇迁任廷尉监。武帝时,受诏治理巫蛊之狱,设法救护过宣帝性命。后任大将军霍光长史,建议迎立宣帝,封博阳侯,任丞相。事见《汉书·魏相丙吉传》。),以故廷尉监(注:廷尉监:廷尉属官。廷尉,官名,秦始置。汉景帝时改称大理,汉武帝时复称廷尉。掌刑狱,为九卿之一。其属官有正、监、平,皆为司法官。)被诏治巫蛊(注:被诏治巫蛊:被皇帝特诏治理巫蛊之罪。巫蛊指以巫术诅咒及用木偶人埋于地下而喜人的犯罪行为。汉武帝晚年多病,初信巫术,后来又反之,疑自己的病是左右人施行巫蛊所致,故大力惩治巫蛊之狱,此狱专设于都城长安。征和元年,丞相公孙贺被人告发巫蛊之罪,死于狱中。次年,江充诬告太子巫蛊罪,使太子一家数代被绝灭。)。吉力拒使者,以保长安□(注:以保长安□:此处碑文及《金石萃编》均缺一字。查《汉书》当为“狱”字。全句指保护长安狱中被无辜株连入狱而不当判死刑的人。《汉书·丙吉传》载:丙吉被宣诏治理巫蛊狱,当时宣帝时才出生数月,因是卫太子的孙子,武帝的曾孙,也被株连于太子巫蛊案而入长安狱。丙吉知太子无辜被陷,哀怜直帝无辜,就挑选稳重女犯养育宣帝。后来,武帝有病,有望气之人告诉武帝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便遣使者持诏书要尽杀长安狱中巫蛊罪者。使者夜到长安狱而丙吉闭狱门拒绝接纳使者,并说:“皇曾孙在这儿,一般人都不可死于无辜,何况皇曾孙呢?”双方相持到天明,使者仍不得入,便返还,向武帝弹劾奏报丙吉之事。武帝听后,也受到感悟,说:“天意要这样了!”于是大赦天下,长安狱中的人都因丙吉而得活命。事见《汉书·丙吉传》。),武帝感悟(注:武帝感悟:即指前述丙吉力保长安狱之事使武帝受到感悟。),因赦天下,恩及四海。至宣帝,知吉有旧恩(注:知吉有旧恩:指宣帝即位后,知道当年丙吉在长安狱护养救助自己之事,以及昭帝死后无嗣,丙吉奏请大将军霍光迎立宣帝之事。),将封侯以报,而吉疾病,帝忧其不起。太子太傅夏侯胜曰:“臣闻有阴德者,必饗其乐(注:有阴德者,必饗其乐:阴德,指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饗”通“享”。《汉书·丙吉传》:“臣闻有阴德者,必享其乐,以及子孙。”),以及子孙。今吉非死口也(注:今吉非死□也:此处碑文及《金石萃编》均缺一字。查《汉书·丙吉传》为:“非其死疾也。”缺字应为“疾”字。)!”果病愈。后五岁,代魏相(注:魏相:西汉大臣,在丙吉之前担任丞相。丙吉在他去世后,继任丞相。事迹见《汉书·魏相传》。)为丞相。

    〔译文〕恶报一类的事,有像以上所述的事例,善报一类的事例,谁又能说没有呢?西汉的丙吉,在武帝晚年时,以曾担任过廷尉监的身份,被武帝下诏治理因巫蛊罪而入狱的长安监狱。丙吉在治狱时,竭力拒纳武帝派来要杀狱中无辜囚犯的使者,而保全长安狱中系囚的性命。武帝也因此感动觉悟,于是大赦天下,赦宥之恩,达到全国。到宣帝即位后,知道丙吉有在长安狱护养自己的旧恩及建议迎立自己为皇帝的恩情,将要为丙吉封侯以报答他。但此时丙吉生病,宣帝忧心他的病不可治愈,太子太傅夏侯胜说:“我听说暗中于人有德的人,一定会得到好报,并且其福气会延及子孙。现在丙吉得的不是会死的疾病啊!”丙吉的病果然好了。五年以后,魏相去世,丙吉代替魏相,担任了丞相。

    〔正文〕又于公者(注:于公:西汉宣帝时丞相于定国之父。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任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等司法小吏。他决狱公平,郡中人为他立生祠,号称“于公祠”,开后世立生祠之端。东海地方有孝妇,年少守寡,无子,奉养婆母十余年如一日,婆母屡次令她改嫁,她都不去。后来婆母为了不拖累儿媳而自杀。大守诬孝妇杀婆母,于公力争,太守不听,于公于是愤而辞去司法小吏之职。太守冤枉杀了孝妇,史称“东海孝妇冤”.后任太守到任,于公为孝妇申诉冤情,使冤情大白,郡中人大大敬重于公。事见《汉书·于定国传》。)其闾门坏,父老方其治之,于公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注: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少”通“稍”。全句意为稍稍将巷道的门修得高大一些,让四匹马拉的有华盖的高车通过。驷马高盖车是古时显贵们乘的车辆。驷,四匹马。高盖车,有华盖的高大车辆。)。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国为丞相(注:至□□国任丞相:此句碑文缺二字。《金石萃编》亦缺二字。据《汉书·于定国传》应为“子定”。于定国为于公的儿子,字曼倩,自幼随父亲学习法律,父死,初任狱吏、郡决曹,后升为御史中丞,宣帝时任廷尉。为人谦恭,礼贤下士,执法公平,判决可疑的刑事案件从轻,用法审慎。当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百姓自认为不会被冤枉。”后来于定国又担任御史大夫、丞相,被封为西平侯。汉元帝时告老还乡。事见《汉书·于定国传》。),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

    〔译文〕又有于公这个人,他住的巷道门坍塌,邻居们正在修茸,于公说:“请把巷道门稍稍修得高大一些,让能容纳四匹马并拉的有华盖的高车出入。我担任治理刑事案的司法小吏,对犯人暗中施行仁德不少,从未有过冤枉滥用司法职权的事。将来我的子孙中一定会有立业兴旺的人。”到他的儿子定国时,担任丞相,并一直担任御史大夫,被封为西平候,爵位传世。

    〔正文〕东汉何敞(注:何敞: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字文高。汉和帝时,任侍御史、尚书,主张宽政爱民。后任汝南太守,曾修治鲖阳旧渠,垦田增加三万余顷,当时人为之刻石颂功。事见《后汉书·何敞传》。),六世祖比干为汝阴县狱吏、决曹掾(注:决曹掾:地方司法小吏。),平活数千人(注:平活数千人:平,平息。此处指比干与张汤争辩,平息张汤的严法,救活数千人。《后汉书·何敞传》:“然所济活者以千数。”济活即平活。)。后为丹阳都尉(注:都尉:战国时始置,西汉景帝改郡尉为都尉,辅佐郡守并执掌全郡的军事。武帝时又置关都尉、农都尉、属国都尉于各地。西汉实行郡县制,郡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级别,郡守为长官,有权处理一郡兵、刑、钱、谷事务。都尉为郡守之副职,故也有一定司法职权。),狱无冤囚。武帝征和三年三月辛亥,大阴雨,□有老妪(注:□有老妪:此外碑文与《金石萃编》均缺一字,疑为“道”字。),可八十余,求寄避雨,□甚而衣履不沾渍(注:□甚而衣履不沾渍:此处碑文与《金石萃编》均缺一字,推理应为“雨”字。)。雨止,送至门,谓比干曰:“公有阴德,天锡(注:锡:即“赐”。《公羊传·庄公元年》:“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锡者何?赐也。”)君策,以广公之子孙,当佩印授(注:印授:印和系印的丝组。指官吏的印章。)。”因出怀中符策(注:符策:古代占卜用的箸草。《楚辞·卜居》:“詹尹乃释策而谢。”),状如简,以授比干。□□本始元年(注:□□本始元年:此名碑文及《金石萃编》均缺二字,查《中国历史纪年表·汉纪年表》应为“宣帝”。),自汝阴徙平陵,代为名族。

    〔译文〕东汉何敞的六世祖先比干,任汝阴县狱吏、决曹椽等司法职务,救活过千数以上人命。后来他担任丹阳都尉,狱中没有冤囚。汉武帝征和三年三月辛亥日,天下大阴雨,此时有一位老妇人年约八十余岁,要求在他家避雨。大雨滂沱,但老妇人的衣服鞋子都未沾上泥污。雨停后,比干送老妇人到门口,老妇人对比干说:“你暗中助人有阴德,上天会赐给你好的方法来使你的子孙众多,并且你的子孙中一定会有佩戴官印的人。”于是,从怀中拿出一个占卜用的箸草,样子像竹筒,把它授给比干。宣帝本始元年,何家从汝阳迁到平陵,此后,世代是名门望族。

    〔正文〕又虞诩祖父经(注:虞诩祖父经:虞诩的祖父虞经。虞诩,东汉高官,字升卿,陈国武平(今内蒙宁城西)人。汉顺帝时任司隶校尉,弹劾百官无所畏惧,百官因而侧目以视。因此曾忤逆权势之人,九次被朝廷谴责考核,三次受刑罚,但刚正不阿的本性,至老不屈服。汉顺帝永和初年,昇为尚书令。事见《后汉书·虞诩传》。),为郡县狱吏,按法平允,务存宽恕。尝曰:“东海于公,高为里门,而其子定国至丞相。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于公(注:虽不□于公:此句碑文缺一字,应为”及“字。《后汉书·虞诩传》:“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子孙何必不为九卿?”故字诩曰升卿(注:故字诩曰升卿:所以给虞诩取字叫“升卿”。字,以……为字。意动用法。)。诩后为尚书仆射(注:尚书仆射:官名。尚书一职始设于战国时,或称掌书,尚即持掌之意。秦时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时,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章奏,地位逐渐重要。汉成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因而大大削弱了三公的权力。东汉时,尚书仆射是尚书令的副手,职权渐重,至东汉末年便分为左右仆射。)。

    〔译文〕又有东汉高官虞诩的祖父虞经,担任郡县参与刑事案审判的司法小吏,执法公平,力求宽简仁恕。他曾说:“东海的于公,增高所住道里的大门,他的儿子于定国官至丞相。我断案六十年了,即使赶不上于公清廉公正,也相差不多,我的子孙为什么一定不能做到九卿一级的大官呢?”所以给孙子虞诩起字叫“升卿”。虞诩后来做到尚书仆射。

    〔正文〕又袁安(注:袁安:东汉高官。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县西北)人。少学《易经》,初任县功曹,为主管登记县府官员功劳的小吏。东汉明帝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反。当时袁安担任楚郡太守,不怕阿党附益之法(即地方长官与诸侯王勾结为党之法),放出了四百余家被冤枉的人。后来担任河南尹,治理严明,在职十年,京师皆肃然起敬。东汉章帝时,任太仆、司徒之职。汉和帝即位,窦宪兄弟专权,他不畏权贵,累次上奏章进行弹劾。)明帝时为楚郡太守。治楚王狱,所申理(注:申理:替蒙冤的人申辩,以求昭雪。《北史·窦炽传》:“炽抑挫豪右,申理幽滞,在州十载,甚有政绩。”)者四百余家,皆蒙全济(注:皆蒙全济:都受到他的保全救济。蒙,遭,受;全,保全。《后汉书·童恢传》:“倾家赈恤,九族乡里赖全者以百数。”济,救济,救助,接济。)。章帝时,安位至司徒(注:司徒:官名。西周始置,春秋时沿置,掌官国家的土地和人民。西汉哀帝时,丞相改称“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生蜀□□守京(注:生蜀□□守京:此名碑文及《金石萃编》皆缺二字。查《后汉书·袁安传》应为“郡太”二字。全句意为生了后来担任蜀郡太守的儿子袁京。)。京弟敞为司空(注:司空:官名。西周时设置,春秋,战国沿置。西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京子汤为太尉(注:太尉:官名。秦至西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东汉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汤子成为左中郎将(注:左中郎将:中郎,官名,秦置,为皇帝的近侍之官。汉代沿置,属于郎中令(光禄勋)。中郎之长称为中郎将,也通称中郎。汉蔡邕即担任左中郎将。)。成弟逢、逢弟隗皆为公(注:公:中国古代的封爵中五等爵中第一等。中国古代从殷商开始即有封爵制,西周定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秦汉时已改为二十等爵制。王者有爵号为王爵。立有功劳的臣下封爵最高称为侯。但侯又有等级之分。此处称公指其封爵位较高。)。

    〔译文〕又有袁安,在东汉明帝时担任楚郡太守,审理楚王英谋反案,为被冤陷入狱的四百余家人申辩昭雪,使之都得救活命。东汉章帝时,袁安位至三公一级的司徒。他生的儿子袁京官至蜀郡太守;袁京的弟弟袁敞,官至三公一级的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在汉桓帝时,担任三公一级的太尉之职。袁汤的儿子袁成任左中郎将;袁成的弟弟袁逢、袁隗都官至最高等爵位。

    〔正文〕后魏高允为中书侍郎(注:后魏高允为中书侍郎:后魏,北魏。高允,北魏渤海(今河北景县)人。字伯恭,博通经史天文术数。世祖时,初被征为中书博士,迁侍郎,给太子教授经书。皇帝诏令与司徒崔浩共修国史。后来崔浩因国史案被杀,而高允因太子营救免死。后又诏令与侍郎公孙质、李虚等共定律令。曾建议世祖除田禁,授田于民。文成帝即位,他位至中书令。孝文帝即位,十分推重他,诏令他议定律令。文明太后执政,让他参决大政。高允并建议郡国设立官学。他共经历了五位后帝,历任要职,达五十余年。中书侍郎,官名,晋代始置,为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令的副职。)转令监评刑三十余载(注:转令监评刑三十余载:转而令他监督司法审判权三十余年。北魏世祖太平真君中期,令中书省以春秋经义断疑案。高允时为中书侍郎,故此后掌司法大权三十余年。),内外称平(注:内外称平:朝廷内外均称赞他执法公平。)。每谓人曰:“吾在□□时(注:吾在□□时:此句碑文缺二字,查《后魏书·高允传》当为”中书“二字。)有阴德,救济人命。若阳极不差,吾寿应享百年矣!”九十八而终。

    〔译文〕北魏的高允,在世祖时,担任中书侍郎一职,后来皇帝转而让他监理刑审疑案三十多年,朝廷上下都称赞他执法公允。他常常对别人说:“我在中书省时,有阴德,救活过人命。如果人们说的阳世报应不错的话,我应当活一百岁啊!”后来,他活到九十八岁而死。

    〔正文〕唐徐有功(注:徐有功:唐武则天时大臣,举明经科。官位累迁至司刑丞,转司仆少卿。为政宽仁,审判中不实行杖罚。当时酷吏陷害无辜,凡下到大理狱的,他都议请放出,救活数千家。因屡次劝谏冤枉杀人而多次被免官,但仍执法公允不变。事见《旧唐书·徐有功传》。),则天时为司刑丞(注:司法丞:唐代最高司法机关官员。大理寺设卿、少卿、正、丞等官。)。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勣(注:周兴、来俊臣、丘神勣:均为武则天时代的酷吏。事见《旧唐书·酷吏传》。)等构陷(注:构陷:罗织陷害。)无辜,皆抵极法(注:皆抵极法:都达到处死刑。)。诏下大理□□功皆议出之(注:诏下大理□□功皆议出之:此处碑文缺二字,查《旧唐书·徐有功传》应为诏下大理寺,有功皆议出之。缺字为“寺、有”。)。前后济救数十百家。累迁□刑少卿(注:累迁□刑少卿:此句碑文缺一字,应为“司”字,司刑少卿即大理寺少卿,是大理寺官员中仅低于大理寺卿的官职。)。以谏奏枉诛者,三经断死(注:三经断死:三次以死相争。断死,决死。),而执志不渝。酷吏由是少衰(注:少衰:稍稍减弱。),时人比汉之于张焉(注:时人比汉之于张:当时人以汉代的于定国、张释之相比喻。)!先是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庞□□奴所诬(注:窦孝谌妻庞□□奴所诬:此句碑文缺二字,应为窦孝谌妻庞氏为奴所诬。缺字为“氏、为”。),当坐(注:坐:判决。)斩,有功明其无罪。至明皇时,孝谌子希?{请以己官让有功之子以报旧恩。有功之子,由是迁官。

    〔译文〕唐朝的徐有功,在武则天时担任司刑丞的官职。当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勣等陷害无辜,对被陷害者都要处以极刑。诏书让把这些人都下到大理寺狱。徐有功都据律上奏,请求放出他们,先后救活数百家。后来徐有功升到大理寺少卿,因为上书时谏阻止滥杀人,曾三次以死相争,执法公平的意志绝不改变,酷吏们也因此稍稍有所收敛。当时人把他比作汉代的于定国张释之。原先润州刺史窦孝谌的妻子庞氏被奴仆诬陷,应当处以斩刑,徐有功查明她无罪。到玄宗时,窦孝谌的儿子希?{请求皇上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徐有功的儿子,来报答徐有功旧日的恩情。徐有功的儿子因此升任官职。

    〔正文〕又陆元方(注:陆元方:唐武则天时大臣,苏州吴县(今江苏省东南)人。则天时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尚书左丞、鸾台侍郎、平章事等职,为官清谨。),则天时为宰相。临终曰:“吾阴德□□□矣(注:吾阴德□□□矣:此句碑文与《金石萃编》均缺三字。查《旧唐书·陆元方传》应为“于人多”三字。),庶几乎(注:庶几乎:差不多吧!庶几,差不多。《论语·先进》:“子曰:’回也,其庶乎!”乎,在此处为语助词,表示几乎、确乎之意。)福不衰!”其后,元方子象先为宰相,景倩为监察御史,景融为工部尚书,景献为屯田员外郎,景裔为库部郎中,并有美誉。

    噫!所劝无忘慎刑。勤□□(注:勤□□□:此句碑文缺三字。意为勤政爱民,缺字不可补。)。区区(注:区区:小,少。《孔丛子·论势》:“以区区之众,居二敌之间。”)援引,皆正经正史,敢告(注:敢告:冒昧地敬告。敢,自言冒昧之词。)深识之士,三复(注:三复:再三反复。《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而尽心焉!

    〔译文〕又有陆元方,武则天时担任宰相之职。临终时说:“我对别人多有阴德,差不多可以说家中以后的福气不会衰落。”后来,他的儿子陆象先做了宰相;儿子陆景倩担任监察御史;儿子景融担任工部尚书;儿子景献担任屯田员外郎;儿子景裔担任库部郎中,都有好的声誉。

    啊!我劝戒大家是要大家不要忘记慎用刑罚,勤政爱民。以上援引的那一点点史料都是来自正式的经典,正式的史料。冒昧地敬告有远识的先生们,应再三反复思考尽心慎用刑啊!

    二、《慎刑箴》碑文注译

    《慎刑箴(注:箴:本意是劝告、规戒,此处指箴铭,是文体的一种,即铭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此处《慎刑箴》是《宋史·晁迥传》所记载的献给皇帝宋仁宗的五篇文章中之一。)并序》

    〔正文〕正奉大夫,守礼部尚书,充集贤学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柱国,南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陆佰户,赐紫金鱼袋晁迥述。河□(注:河□府:府,中国古代自唐至清代行政区划名称。唐升京师和陪都所在地的州为府,宋设置渐多,隶属于路。此处碑文缺一字。查《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知北宋著名的以“河”字开首的府有“河中府”、“河南府”。此处不详。)府进士卢经书(注:书:书写。)。将仕郎(注:将仕郎:宋代的官,分为散官和职事官。散官指按级别领取俸禄的,又称散阶或阶官。散官分二十九阶,由将仕郎始。职事官是有正式编制,担任固定职务之官。)守凤翔府(注:凤翔府:唐至德二年升凤翔郡为府。治所在天兴(即今凤翔),唐末宋初,辖所包括今陕西宝鸡、岐山、凤翔、麟游、扶风、眉县、周至等地。唐、宋时为长安西边重镇。1913年后废府的设置。),岐山县主簿(注:主簿:官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均置此官,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唐宋以后各官署及州县仍存此名,但职任渐轻。)庞房篆额(注:篆额:篆,铭刻。额,门额,横额。)。

    〔译文〕本文由任正奉大夫,且依低位散官担任高职的职事官礼部尚书,兼任集贤院学士,实际任西京留司,享受御史台柱国的勋官待遇,被皇帝特恩封爵为南安郡国公,赐食邑四千三百户,实际享受食实封租调利益陆佰户,官服着装为紫色服制并且佩戴紫金鱼袋的晁迥所著。

    河□府地方人进士卢经书写

    身为散官将仕郎,并以低位散官占了高位职官凤翔府所属岐山县主簿一职的庞房篆刻了横额。

    〔正文〕《书》曰:“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注:《书》曰:“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书》,指《尚书》。本句见《书·尧典》。孔颖达疏:“忧念此刑,恐有滥失,欲得中也。”钦,恭谨。惟,语助词。整句意为,谨慎呀,谨慎呀!司掌司法权的人要慎重不滥用刑罚啊!)又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注:“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与其错杀无辜之人,宁可因不遵守成规谈律而犯错误。不辜,无辜者。不经,不遵守成规定法。该句语出《尚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礼》曰:“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注:侀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全句见《礼记·司寇》。整句意为,刑罚,是铸器皿的模型。铸型,就是铸造成固定的形状。一经定型,便再不能更变,所以有道德的人在量刑定刑上应当慎重,尽心啊!刑,同“型”。本谓铸器的模型,引申为定型。)!”斯乃古先垂世之文,布在方策(注:方策:同“方册”,典籍。程大昌《演繁露》卷七:“方册云者,书之于版,亦或书之竹简也;通版为方,联简为册。”)之著明(注:著明:显明,显出。《礼记·中庸》:“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者也。

    〔译文〕《书经》说:“谨慎呀,谨慎呀!用刑慎重不滥,这是司法者忧念刑法,惟恐滥失,使刑法得中的要戒!”又说:“与其错杀无罪之人,宁可因不遵守法律规定而犯错误。”《礼记》说:“刑罚就是铸型的模具。铸器经成型,便成为固定的样子。一成之后,再不可更变。所以有道德的人应当在量刑定刑时,审慎尽心啊!”这些都是古代先圣传流于世的文章,刊载在典籍之中,是最显明最重要的教导!

    〔正文〕圣朝顺考古道(注:顺考古道:沿着历史发展的方向,研究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顺:循,沿着。苏轼《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考:思虑;研求。道:规律;一定的政治主张。《论语·公治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以御万邦,建官率属,尤重其事。《汉书》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冤民(注:无下□冤民:此句现碑文已缺一字。查《金石萃编》与《汉书》,均应为”无“字。);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为不冤。”噫!凡亲民莅政,司刑典狱之官,若能明慎深切,法(注:法:效法。《易·系辞上》:“崇效天,卑法地。”)汉之张,于二贤,则仁德之□,无出于此。至如践卿相之位,固当然也。

    〔译文〕圣明的宋朝循着历史发展的轨迹,研求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来统治天下。治理官员,率领属下,尤其要推重古人的主张。《汉书》说:“张释之担任廷尉,天下没有被冤枉的人民;于定国担任廷尉,老百姓自认为无人会被冤枉!”啊!凡是那些直接接近百姓,处理政务,执掌刑法,管理监狱的官员,如果能够特别明察是非,慎重用刑,学习汉代的张、于二位贤者,那么,由于仁德而带来的好处是再大也没有了。至于个人登至卿、相的地位,本来就是必然的事。

    〔正文〕鲁庄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注:“鲁庄公曰”一句:鲁庄公,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其在位时期为公元前693年至公元前662年,此句见于《春秋左传·庄公十年》,时齐师伐鲁,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见,与庄公论及鲁国迎战条件时庄公所语。“小大之狱”,指大大小小的刑事诉讼。狱,刑事诉讼。“必以情”,情,实情。晋杜预注曰:“必尽己情察审也。”)。”路温舒(注:路温舒:西汉宣帝时的官员,事见《汉书·路温舒传》。温舒为西汉巨鹿人,字长君。精通《春秋》经义,曾任县狱吏,法孝廉,官至廷尉奏曹椽、太守等。宣帝即位,温舒曾上书反对刑讯。认为审狱苛刻,刑罚过重是官员最大的失败。主张治理国家要“尚德缓刑”,反对严刑峻法。)曰:“天下之患,莫深于狱。捶□之下,何求而不得(注:“天下之患,莫深于狱。捶□之下,何求而不得?”:此句即为路温舒上书中之原文。碑文此句现缺一字,查《金石萃编》亦缺。查《汉书》应为“挞”字。)?”又周勃(注:周勃:汉初重臣。事见《汉书·周勃传》。沛县人,秦末从刘邦起义,封绛候。曾从刘邦平定韩王信、陈希、卢绾的叛乱。刘邦认为他“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吕后时,任太尉。吕后死,他与陈平定计,诛杀诸吕,迎立文帝,任右丞相。)有大功,历尊位,威望素震。及坐事被摄,犹叹狱吏之贵(注:及坐事被摄,犹叹狱吏之贵:周勃因迎立文帝有功,久居高位,有人劝周勃说:“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后周勃被免去丞相之职,回到封地;因常耽心被诛,每当地方守尉经过封地总是披带盔甲,令家人持武器相见。因此被人上书控告他欲谋反。周勃口讷,在狱中又无法自白,很怕狱吏。以后薄太后说情,文帝释放了周勃。周勃出狱后对人说:“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也!”事见《汉书·张陈王周传》。)。是如愚弱之民,苟婴缧绁(注:苟婴缧绁:假如被系捕囚禁。苟,如果,假如。《孟子·告子上》:“苟得其养,其物不长。”婴,系在颈上。《苟子·富国》:“辟之,是犹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杨倞注:“婴,系于颈也。”缧绁,亦作“累绁”。古时拘系犯人的大索,引申为囚禁。《论语·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则锻□诬服者可胜言哉(注:则锻□诬服者,可胜言哉:此句碑文缺一字,查《金石萃编》亦缺字。疑为“棰”或“楚”字。锻,本意为锤击。《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棰,木棍;杖刑。《汉书·景帝纪》:“乃诏有司减笞法,定棰令。”楚,荆杖。《汉书·路温舒传》:“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胜,尽。全句意为,在酷刑拷打之下而自诬服称罪的人又怎能一一说尽呢。)?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注:”画地为狱“一句:语出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执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意为:读书人中有人说过,即使在地上面一圆圈作为牢狱,那么,即使抓捕你也绝不可进入;即使用木头削一个吏,你也决不可与之对答,应早在未遇刑讯前定计自裁,不遭受刑辱。执,捉捕。鲜,有二解:清人钱大昭据释诂,解释为善也,指定计为善,不遭刑辱;杜预认为不以寿终为鲜,清人沈钦韩以此认为是定计自裁。王先谦《汉书补注》认为二者皆有道理。见王先谦《汉书补注·司马迁传》此文之下解释。)”此皆悲痛之辞也。

    〔译文〕鲁庄公说过:“大大小小的刑事诉讼案件,即使我不能逐一明察,但在审理时,一定要用尽诚心。”路温舒说过:“天下的祸害,最严重的,没有比治狱还厉害的了。在狱吏的严刑拷打之下,还有什么样的口供得不到呢?”又有西汉的周勃,有大功,达到尊位,威望声震天下。待到他自己因犯法被捕,还感叹于狱吏权势的高贵。所以,可以想象,一般的愚弱百姓,如果一旦陷于法网,那么,被拷打诬服认罪的,难道能数得清吗?因此,俗话说:“即使在地上画一圆圈作为监狱,执捕你你也不要进入;即使是用木头刻成的狱吏,你也绝对不要接受他的审讯。”这些话都是对狱政黑暗的悲愤言辞啊!

    〔正文〕迥尝接深识钜贤先生,□(注:迥尝接深识钜贤先生之论,□:我曾继承了那些有远见是大贤能的学者的观点,他们说。接,继承。《史记·平淮书》:“汉兴,接秦之弊。”钜,通“巨”。□,缺字,查《金石萃编》亦缺一字,当为“曰”。翻译时,“曰”前省主语应加上。):“为食禄之士,固当恻隐济众,自求多福。殖(注:殖:繁殖,孳生。《国语·晋语四》:“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福之法,必须善利及人;善利之要,莫若慎刑最为急务,余皆不足为此□(注:余皆不足为比□:其余的问题都不值得与之并列考虑了。比,并列。《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缺字。查《金石萃编》亦缺一字。与上文相连,缺字应为“矣”。)。”先生又云:“慎刑之至者,既如其幽圄可恤,当视所治之人,皆如己子,□在乎始末(注:□在乎始末:缺字查《金石萃编》为“必”字。),疚心而轸念焉(注:疚心而轸念焉:对他们应感到内心负疚,并且辗转思念。疚心,内心负疚。龚自珍《己亥杂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轸念,辗转思念。徐陵《檄周文》:“轸念过曹,犹惑盘餐之惠。”焉,兼词于、之。)!无怠忽,无苛留,□报应之的,其福称是(注:□报应之的,其福称是:原因是报应的标准,那个降福的条件,均是与这些相符的。□,缺字,查《金石萃编》,亦缺一字。与下文相承接,缺字应为“盖”字,表示说明原因的虚词,应置于语首,提起下文。的,的当,的确。贺铸《点绛唇》词:“掩装无语,的是销凝处。”称,适合,相当。杜甫《丽人行》:“珠压腰被稳称身。”是,此,这,指示代词。《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理贯神明,灼然无疑(注:理贯神明,灼然无疑:这个道理直贯通于神明,明白透彻,毫无疑义。理,道理。《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贯,原指用绳子穿起来,引申为贯通、穿通。《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灼然,明白透彻的样子。)。”又云:“听讼折狱(注:听讼折狱:讼,诉讼,多用指民事诉讼。《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狱,诉讼,一般指刑事诉讼。《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剂禁民狱。”郑玄注:“谓相告以罪名者。”听,折:均表示判断,处理。全句为审理民、刑事案件。),至于评刑次第之间(注:至于评刑次第之间:至于判处刑等时。中国古代刑罚分等级,奴隶制五刑等为墨、劓、刖、宫、大辟;封建制五刑为笞、杖、徒、流、死。五等之间又分为级。),必具四德:公清首之,先正自心,勿为势利所迁,一也;明察次之,究其事始,勿至变乱成惑,二也;仁恕又次之,既得其情,哀矜而勿喜,三也;平允又次□(注:平允又次□:公平适当又次一等。平允,公平适当。《后汉书·虞诩传》:“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缺字,查《金石萃编》亦缺。承接上文缺字应为“之”。),狱具取□(注:狱具取□:刑具的使用或舍弃。狱具,指刑具。沈家本《历代刑法考·狱考》首位即为刑具考。□,缺字,查《金石萃编》亦缺。上下文承接应为“舍”字。),无庸上下相欧(注:无庸上下相欧:不须增减用刑的数目使之殴击。无庸,无须。庸,须。《左传·隐公元年》:“公(郑庄公)曰:‘无庸,将自及’。”杜预注:“言无用除之,祸将自及。”上下,犹言增减。《周礼·秋官·司仪》:“从其爵而上下之。”郑玄注:“上,下,犹丰杀也。”欧,通“殴”。捶击。《汉书·张良传》:“良愕然,欲欧之。”《史论·留侯世家》作“殴”。),以刻为明(注:以刻为明:以少用刑罚为明智。刻,削除;减损。《荀子·礼论》:“刻生而附死谓之感。“意谓减损对生者的赡养而增设其死后的丧礼,是惑乱的行为。),四也。四者备矣,何庆如□(注:何庆如□:如此又是多么值得庆贺的事呢?此句在古汉语中为倒装句式,即属疑问代词作宾语,位于动词前。缺字应为“之”。)?”

    〔译文〕我曾接受过有远见卓识的贤明先生的观点,他说:“作为国家的官员,本来就应当恻隐、同情、救济人民,以求给自身增加福份;增加福气的办法,一定要与人为善,对人有利。对他人带来的最大善利,莫如以慎刑为最大急务。其余的都不足为比了!”先生又说:“慎刑的最重要点在于你既懂得囚徒的可怜,就应当将自己治下的人视为自己的孩子一般。审查案件时,一定要了解案情的始末,内心有负疚感,并且辗转思念之。不要怠忽职守,不要有意苛刻地拘捕他们。原因是神明报应的标准,降福的条件均是与此相符的。这个道理直贯通于神明,明白透彻,毫无疑义。”先生又说:“审理民事、刑事案件,一定要有四项公德:公正清廉居于其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不要被势利所改变,这是第一点;明察是非居于其次,发现犯罪嫌疑的起始,便要追究,不要等违法犯罪已酿成祸乱再去管理,这是第二点;仁恕又是其次的,已经审理清楚案情,应当对违法犯罪者持哀怜同情的态度,而不要幸灾乐祸,这是第三点;公平适当又是其次,对囚徒使用刑具,不要自己任意增减殴打数目,应以减少刑讯为明智,这是第四点。具备这四项公德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啊!”

    〔正文〕迥(注:迥:作者晁迥自称。)先述《劝慎刑文》,明引经史中善恶之报,达诸(注:诸:兼词,之于的合音、合义。)聰□(注聰□:缺字查《金石萃编》亦缺。承接上文应为“耳”。聰,聪的异体字。指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所闻。《诗·王风·兔爱》:“尚寐未聪。”毛传;“聪,闻也。”);今又作此《慎刑箴》,续而助之。敢告英才上智(注:敢告英才上智:冒昧地敬告那些杰出的人才和崇尚有智慧的人。敢,自言冒昧之词。英才,杰出的人才。《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上,崇尚。《汉书·匡衡传》:“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必信勤行与诸同志者(注:必信勤行与诸同志者:我一定要申张自己殷切的企望和传布给与我有同样观点的人的原因是。信,通“伸”。《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勤,殷切盼望。《诗·召南·江有汜序》:“勤而无怨。”孔颖达疏:“勤者,心企望之。”行,传布。《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气己上行,至头而动,故头痛。”《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者,此处表示说明原因。),更相导论,广树阴德(注:更相导论,广树阴德:我们轮流更替相互传导这种观点,广泛地做有德于人的事。更,轮流更替。导,传导。阴德,旧指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汉书·丙吉传》:“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大则合仁者安仁之安,□亦获智者利仁之利也(注:□亦获智者利仁之利也:从小的方面来说也可以获得聪明人以仁爱治理天下所得到的好处。缺字查《金石萃编》亦缺。与前一句对应,缺字应为“小”。)。勖哉(注:勖哉:(我们)共勉吧!勖,勖的异体字,勉励的意思。《诗·邶风·燕之》:“以勖寡人。”)当职幸垂精鉴(注:当职幸垂精鉴:担任官职的人们,我希望你们中能将这些精辟的教训流传下去。当职,担任职位的人。幸,希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垂,流传下去。《后汉书·崔骃传》:“何天衢于盛世兮,超千载而垂绩。”精,物之纯质。鉴,儆戒或教训。《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译文〕我先前已述作了一篇《劝慎刑文》,明确地引证了经史中善恶报应的实例,奉告给各位。现在我又撰写了这篇《慎刑箴》,是前篇的续作,进而阐明我的观点。我冒昧地敬告那些杰出的人才和我所崇尚的有智慧的人们,我之所以一定要申张自己殷切的企望和传布给与我有同样观点的人,是为了使我们大家轮流更替相互传导这种观点,以达到广泛地做有德于人的事情。这样,从大的方面讲,一个仁爱的统治者,可以因为仁爱而使国家得到安稳;从小的方面来看,也可以获得聪明人以仁爱治理天下所得到的好处。共勉吧!担任官职的人们,我希望在你们中,能将这些精癖的儆戒流传下去。

    〔正文〕其箴(注:箴:规戒;劝告。箴铭是一种文体名。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皿或碑石上兼用作规戒或褒赞的韵文。《文心雕龙·铭藏》说,二者“名目虽异,而警戒实同。箴全御过,故文资确切。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此处之箴即指箴铭。)曰:

    刑之所设 禁暴防淫(注:禁暴防淫:禁止凶暴,防止邪恶。暴,凶暴;暴虐。《淮南子·主术训》:“其次赏贤而罚暴。”淫,邪恶。《礼记·坊记》:“刑以防淫。”),慎□戒滥(注:慎□戒滥:此处碑文缺一字,查《金石萃编》亦缺一字,据上下文分析,缺字应为“刑”。)

    利泽惟深 如烛于闇(注:如烛于闇:如同黑暗中的烛光一样。闇,暗的异体字。),如拯于沉。

    所以君子 必尽其心 慎刑本仁

    仁者多寿 滥□获报(注:滥□获报:此句碑文缺一字,查《金石萃编》亦缺。据上下文分析,缺字应为“刑”。),天网不漏

    严母先见(注:严母先见:严延年的母亲有先见。故事出于《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传》。严延年,汉武帝,宣帝时均任司法官,有吏才,但重刑,杀囚犯血流成河,百姓号称其为“屠伯”。有一年,他的母亲从东海来探望他,准备与他一起过腊月祭祀,得知他严刑杀人,指责他说:“天道神明有眼,你多杀人自己也会被处死。我未想到,我年已老,却要见自己的壮年儿子遭遇刑戮。现在,我将离你而东归家,为你提前扫除墓地吧!”说完后,严母便归家,后来一年多后,严延年果然因滥用刑罚而被处死。故东海地方人称赞严母贤德,且有先见,以先见教育儿子。) 于公有后(注:于公有后:于公因为官慎刑,为东海孝妇申冤故能得善报,有于定国那样的儿子为后代。),愿布斯文

    置诸座右

    皇宋天圣六年岁次戊辰,五月乙未,朔十二日丙午上石(注:记载此碑立碑的时间,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依中国古代天干地支记年,为戊辰年,五月乙未日,即日出之后第十二日的中午丙午时(11时至12时)立碑。戊辰、乙未、丙午均是中国古代以天干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循环组成六十甲子,以记载年、月、日、时次序的记时方法。朔、月生,即每月初一。朔十二日,即初十三日。),立于永兴军(注:记载立碑的地区,在永兴军。永兴军是宋代地方行政机构路一级的名称之一。宋代地方行政机构为路、府、州、县。路是地方行政机构最高一级。宋初设十五路,以后不断变化。公元1072年,宋朝分原陕西路的东部为一新增路,称永兴军。其治所在京兆府,即今陕西西安市。),至圣文宣王庙(注:至圣文宣王庙:指碑石立于西安市的孔庙之中。中国从汉代起独尊儒术,对孔子追谥号为至圣先师,以后历代传承。唐开元27年又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宋大中祥符五年即公元1012年又改谥为至圣文宣王。此碑立于1028年,故称“至圣文宣王”。)。陕府西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宣德郎,守尚兵部员外部获军赐紫金鱼袋,李周士(注:指本碑监督刻字人之一,为当时担任陕西路西部各州主管财政税收的转运使一职,并兼承担劝农使、和承担地方军政权的郎一职,又以低位官兼任高位官的中央兵部员外郎,且因军功而获得过官服着装上荣誉权可被皇帝允许佩戴紫金鱼袋的李周士。宋代路一级设四要职:经略安抚使,主军政权;转运使,主管财政收入;提点刑狱使,主管司法审判权;提举常平使,主管赈灾、监铁专卖权。兼,指兼职。守,指以低位官职兼任高位官之权。郎,郎中、员外郎均为六部之下的高级部员。)。

    陕府西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中大夫,尚书刑部郎中直史馆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杜詹,安众祥院主悟本大师,惠□监刻字(注:指本碑另一些监刻人。即当时担任陕西路西部各州主管财政税收的转运使一职,并兼任劝农使,高级文职阶官、刑部郎中,享受直史馆勋位上柱国,并被皇帝赐可佩戴紫金鱼袋的杜詹。还有安众禅院主悟本大师惠□。缺字不可补。)。

    〔译文〕那个箴言如此说道:

    设立刑罚的目的,在于要防止暴虐,制止违法犯罪。谨慎地使用刑罚,警戒滥用刑罚,这样做获得的益处非常大。好像在黑暗中的烛光,又像从深渊中拯救溺入者。所以有高尚道德的人,必定要尽心尽力。慎刑是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根本的。仁爱的人会获得多寿,滥刑的人定会遭报应。老天的法网不会使滥刑者漏网。严延年的母亲预见到自己滥刑的儿子会有恶报,而慎刑的于公也得到天的厚爱而有像于定国那样的后代。我愿写出这样的慎刑箴言,劝戒诸君,将之作为座右铭。

    大宋天圣六年值戊辰年五月乙末日即月初十三日丙午时间,此碑立于永兴军至圣文宣王之庙。

    本碑文的监刻人,任陕西路西各州转运使,兼任劝农使、宣德郎,并以散官兼任兵部员外郎、因军功获恩赐佩戴紫金鱼袋的李周士。

    本碑文监刻人,任陕西路西各州转运使,兼劝农使,刑部郎中,享受直史馆勋位上柱国,被皇帝恩赐佩戴紫金鱼袋的杜詹;安众禅院的院主悟本大师惠□。

【参考文献】
[1]肖永清.中国法制史简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2]张晋藩.中国法制史[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2.
[3]叶孝信.中国法制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4]周密.中国刑法史[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NU1
        
        
      首都法学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
      国家图书馆       美国法律图书馆学会(AALL)       国家检察官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       国际法律图书馆协会(IALL)       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电话:010-82668266-152 传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页 | 联系我们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