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客的定义
博客(Blog)最普通的定义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1]。博客也可以称为博客日志,但大多数人将它简化成博客。博客这个词的中文含义,既可以表示主体的人(Blogger),也可以表示行为的本身或对象。随着网络出版、发表和张贴文章等网络活动的急速增长,博客已经成为了一个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
二、博客在法律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上开设了相关的学科博客,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他们按学科开设了博客,该学科博客已成为学科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大图书馆学科博客是以学科馆员为核心,体现学科特色,做学科深入研究,并使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做一些有益的学科统计、分析工作。除此之外学科博客中也将包含一些学科常用资源的介绍和链接,多角度、深层次揭示图书馆资源,构建学科馆员和相关学科科研人员的沟通交流平台,为现行学科馆员制度下的学科馆员服务开拓新的服务模式和理念,为学科馆员的深层次服务和科研实践提供一个舞台。其学科博客主旨为:“关心您所关注的学科热点,提供您所需要的学科服务”。
三、博客在法律图书馆应用的重要性
3.1利用学科博客可以有效推动法律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
利用学科博客我们可以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它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知识收集、知识提取、知识应用等过程中。博客过程实际上也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过程,而学科博客特别注重于挖掘其中的隐性知识内容。
3.2利用学科博客可以便于法律图书馆进行知识收集
博客的知识收集主要通过搜索引擎、超文本链接和RSS,站点摘要的缩写)信息聚合器实现。RSS正成为博客网站的基本特征,这种技术提供了分布式的信息聚合方式。对于大量零散的隐性知识,能通过这种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收集,使之显性化,从而变得更容易为人理解和接受。
3.3利用学科博客可以有利于法律图书馆进行知识提取
博客对知识收集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进行有意识地筛选和过滤。这个过程,一方面是知识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化过程,由此形成的知识更加系统和全面,知识的可操作性更强;另一方面,也是由知识从显性到隐性的转化过程,Blogger头脑中对所提取的知识进行过滤消化,去伪存真,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深度。
3.4利用学科博客有助于法律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
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化服务项目,目前正逐步在国内图书馆中开展,其服务方式分为异步方式和实时交互方式。主要形式包括:FAQ(常见问题解答)、Email(电子邮件)、BBS(电子公告板)等各种即时聊天工具,如ICQ等。与这些工具相比,博客作为一种较严肃的交互式沟通工具,是将异步和交互两者结合的一种方式,存在较明显的比较优势。
3.5利用学科博客有助于加强法律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
博客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交流互动性。利用学科博客技术,每个图书馆员可以拥有自己的网络空间,图书馆员之间、图书馆员与管理者之间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图书馆内部的非正式组织交流,加强管理者与图书馆员、图书馆员与图书馆员之间的交流,通过这种人与人的交流和互动,更好地促进了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知识共享和情感交流,可以建立更加良好的组织内部管理环境,提高图书馆的凝聚力,有利于图书馆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图书馆的共同愿景。
3.6促进法律图书馆组织内部的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利用博客,图书馆员可以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产生的思考、解决的方案、研究的心得、获得的启示等记录下来,自己积累了许多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避免了宝贵的隐性知识的流失,使得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通过交流互动,隐性知识得到共享,提高了整个组织的知识水平,也倡导了一种良好的、开放的、具有分享心态的工作和学术研究交流氛围,有利于促进图书馆员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
3.7学科博客可以成为法律图书馆与读者交流和沟通的工具
为了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倾听读者的呼声,采纳读者的合理化建议,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博客这个全新的沟通工具,创建类似于“交流园地博客”站点,让读者有一个充分表达自己意愿和想法的“场所”。[2]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文献资料,可在网上直接提交需求信息;读者对图书馆员的意见和建议在网上能够直接畅所欲言,使图书馆能更全面、及时地了解读者的需要与请求,从而使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图书馆针对读者的意见及时高效地做出答复,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读者通过阅读、回帖、评论、链接等形式,可与图书馆建立动态的联系,参与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为图书馆的建设出谋划策。同时,图书馆对读者的超期提醒和催还也更加及时方便了,馆领导在网上了解读者对于图书馆及图书馆员的评价也更加直接,以便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四、法律图书馆中如何开展学科博客的方案介绍
4.1法律图书馆学科博客建设的前期规划
为了使学科博客能够在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中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和作用,避免学科博客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就必须在学科博客创建之初进行系统的规划,根据本馆的人力、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明确建立学科博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学科博客的各项要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并制定各种措施来确保学科博客平台能够有效的运转。
4.1.1学科博客建设工作团队的组建
当法律图书馆确定了学科博客的建设思路和方案之后,接着就需要组建一个工作团队,以便集思广益,分工合作,使将来建成的学科博客系统能够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学科博客系统的建设团队应该包括图书馆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学科馆员、信息技术部工作人员和参考咨询馆员等。图书馆领导协调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部门负责人负责规划相关模块功能和提出要求。学科馆员负责本学科模块功能的规划。参考咨询馆员因为经常与读者打交道,因此他们对读者的需求有更多基于学科博客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的了解,可以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提出对博客功能的要求,最后交由技术部工作人具体实现其功能。此外,还可以将馆内对学科博客或网络有较大兴趣的馆员吸纳进来共同出谋划策参与建设。当然,最基本的原则是,成员中必须要有学科博客的作者代表以及用户代表等。当团队成员确定以后,就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如功能的需求分析、相关软件的开发与测评、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建站方案的选择等。[3]
4.1.2学科博客建设计划的制定
计划是行动的先导,要想使高校图书馆学科博客站点的构建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以实现预期目标,在构建之前,就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严谨的分析。当团队成员确定好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一个符合本馆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时,要细致周全,实现的功能要有一个明确定位,可以根据当前高校图书馆界学科博客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调查访问与本馆情况接近的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博客建设和使用情况,然后再结合本馆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个详细的行动计划方案。
4.2高校图书馆学科博客站点的构建
4.2.1学科博客的建站原则
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博客服务是为了提高其知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高低的象征。因此一旦建立起来,就必须充分利用其优势为图书馆和用户服务。从学科博客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图书馆在创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是以现有馆藏资源为基础。各高校图书馆有着不同的信息资源、硬件及网络条件、人力资源等状况以及不同的读者群体,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学科博客的建站方式,甚至其是否具备建立学科博客的条件。图书馆筹建学科博客平台必须以本馆现有的馆藏资源为依托,认真分析本馆的具体情况,对开展学科博客是否能对图书馆当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起到改善和提高作用进行仔细论证。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建立学科博客能充分发挥本馆的资源优势、本馆的人力资源是否能经营好学科博客平台等问题都必须充分的考虑,以免使自身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2)是以知识的揭示、组织与创新为目标。高校图书馆学科博客与传统图书馆基于学科博客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博客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对学科知识的揭示、组织与创新。如果学科博客不能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而只是一些简单的信息服务,那它与传统的博客没有什么两样,也就失去了学科博客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学科博客是在结合高校图书馆现行的学科馆员制度下,充分利用学科馆员的人力资源优势,结合本校各学科的专家资源和馆藏资源,对学科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与知识挖掘,以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从而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为此,学科博客在功能设计上要能充分满足对学科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要求,以及知识的揭示、组织与创新要求。如动态跟踪专家的研究进展功能、用户评论的分析总结功能等。
(3)是以服务用户为宗旨。学科博客是高校图书馆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一种手段,高校图书馆创建学科博客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学科博客的设计必须从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出发。如最大限度的节省用户的时间,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信息定制与推送服务,实时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鼓励用户积极参与评论和共享,及时回复用户所提出的问题,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4.2.2学科博客的内容设计
高校图书馆学科博客的主要内容是本学科的发展信息,如研究热点和相关馆藏信息以及网络信息等。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学科研究热点。通过该栏目可以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国际研究进展。其内容主要包括:该学科近年来的高被引用文章;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近期国际学术会议讨论的主题以及国际研究热点等。学术会议动态。通过对学术会议的报道不但能给研究人员以研究参考,还有助于科研人员投稿、参加学术会议,以提高个人研究课题的学术影响力。内容主要包括会议的主题、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网站的内容介绍、会议总结等。本校该学科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跟踪本学科的高引用专家的论文SCI引用情况,报道本校科研人员在高影响因子或学科顶级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关注本校学科的研究方向、研究热点以及学科带头人等。文献检索技巧。通过学科馆员在工作中遇到的检索问题以及师生咨询的问题,阐述文献检索的技巧,以帮助广大师生用户更好的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如学科博客在高校图书馆的实施方案、SCI的检索方法、重要同义词检索缺漏等。学科信息导航。结合图书馆的学科信息馆藏资源,将其中按学科分类的数据库、期刊链接到学科博客中,既能体现学科特色,又能广泛地、多途径地揭示图书馆资源。同时链接一些学术质量较高的学科信息网站,拓宽相关科研人员的浏览视野,为他们的科研工作提供更广泛的参考。介绍科研人员最为关心的投稿指南、核心期刊指南、科技论文写作技巧以及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等,为他们创作和发表学术著作提供帮助。对本馆本学科资源的使用情况,可以做成类似排行榜的形式,揭示本学科资源的利用热点,针对重要但利用率低的资源,学科馆员可以展开针对性地介绍和推广工作。推荐图书馆的一些最新信息。如新到书刊(和本学科有关)、相关专题培训等。[4]
4.2.3学科博客的功能设计
根据国内学者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博客站点的功能调查统计,有94%的博客站点都具有明确的主题分类,57%的博客站点具有历史归档功能,对博客日志进行组织和管理,92%的博客提供评论功能,博客站点提供RSS订阅功能。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学科博客需具有存档功能、站点聚合功能、回复评论功能、多途径检索功能以及访问统计分析功能等。
五、法律图书馆建立学科博客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5.1法律图书馆学科博客的开设有效提高学科馆员的专业素质
在法律图书馆中,学科博客平台的建立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平台信息的更新及维护,能否保证信息的更新及信息的准确性是对图书馆馆员素质的考验,这也要求法律图书馆的馆员时刻关注该学科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并将之进行更深层次的整理及归纳,从而将整理后的信息发布到博客平台中,受到专业人士的重视,因此有助于提高学科馆员的专业素质。
5.2法律图书馆中学科博客应及时把握好服务方向
以图书馆学科馆员为主体的学科博客应及时把握好服务的总体方向和策略。学科博客的服务方向应有准确的定位,学科博客应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只能提供参考建议,而不是决策信息。学科博客就加大用户培训和宣传力度,积极倡导“学科博客大家做”的模式。只有发挥众人的优势,才能真正做好学科博客。[5]
5.3法律图书馆中学科博客更应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学科博客所收集的内容主要来自于个人创作、转载、复制等方面,其中都涉及到著作权的保护问题。虽然在《著作权法》中没有对网上作品的著作权进行明确的规定,但是不能因此而认为网上信息资源就可以为所欲为地不加说明而任意剽窃。这对网络尤其是学科博客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博客在提倡知识共享的同时,也不要扼杀了文化传播的原创精神。学科博客必须尊重原创作者的劳动成果。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3条中对此做出了解释。“在网络上转载、摘编其他网络或报纸、期刊上已经发表的作品,必须是在著作权人或其委托人没有声明拒绝的情况下进行,而且需要支付报酬、注明出处”。按照著作权法第28条、实施条例第19条和第21条的规定,应当指明作者的姓名和作品名称,并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可见,除非权利人明确放弃获取报酬,网络转载作品必须支付相应的费用。[6]
六、结束语
学科博客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潜力还远未被发掘,尚有待于开发和完善。我们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更好地利用学科博客提升法律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积极发挥学科博客各项功能的优势,促进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