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图书馆学家印度的阮冈纳赞提出了著名的五定律: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节约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快,传统图书馆在工作理念、工作重心、馆藏结构、服务对象、服务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正在转型。[1]图书馆转型的最终目标是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数字图书馆自1993年在美国率先提出以来,以其海量的信息资源、高效的数据检索、全天候的开放、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等传统图书馆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图书馆界的高度重视,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现代高校数字图书馆以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为特征,不再以馆藏为中心,而是以读者服务至上为首要任务,并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而图书馆员是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原动力,是图书馆与读者用户之间联系的枢纽和桥梁,图书馆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此,在新形势下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员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
一、高校数字图书馆馆员素质建设的必要性
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全国各高校基本建立起数字图书馆。但无论数字图书馆的设备多么先进,功能多么齐全,必须由人来操作。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馆员的素质建设是关键。数字图书馆的使用和管理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工程,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需要掌握计算机、情报、电子信息管理、电子信息采集、分类、组织开发等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素质建设是关系到现代化图书馆办馆质量、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而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础和保障。数字图书馆要提供以读者为中心的充分揭示书刊文献内容的全方位的主动服务,为研究提供专题服务、定题服务和跟踪服务等,为编制二次文献提供信息检索服务,为编制三次文献提供信息研究服务,还对本校学科所涉及的国外专业书刊知识提供及时有效的网络服务。这是一种高质量的服务,没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就不可能为教学、科研提供一流的服务,也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图书馆。[2]因此,为适应现代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设素质一流的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二、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现状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离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要求有一定距离,存在素质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员结构不合理
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普遍不合理:一是在年龄结构方面,馆员平均年龄较高,知识老旧,不利于接受新的理念,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较慢;二是在学历结构方面,高校馆员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综合素质不高,据统计高校馆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4.2%,本科学历占21.6%,专科学历占35.2%,人员配备不能达到《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要求;三是在知识结构方面,由其他专业改行从事图书馆工作的馆员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懂专业知识特别是图书情报知识的较少,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才不多,有些馆员甚至不能利用计算机为读者服务,更谈不上对数据库的维护;四是在职称结构方面,高校馆员职称普遍偏低,初级职称占较大比例,高级职称极少,总体素质偏低。[3]
(二)自身素养不高
由于高校经费投入不足,学校重视程度不高以及个人认识不够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高校馆员缺少接受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的机会,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与拓宽,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等现象普遍存在。一些馆员意识不到面临新时期的紧迫性,没有竞争意识,跟不上信息化的步伐,总认为有点知识与经验就够用,服务技能少,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不够,不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要。
(三)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是教学、科研的辅助单位,为科研工作提供文献保障。但一些高校的图书馆在单位地位不高,不受重视,导致馆员对图书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个别馆员错误地认为高校图书馆是天高皇帝远的养老之处,技术含量低、工作内容只是单调枯燥的借书、还书,因此缺乏职业认同感,存在自卑心理。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处于被动服务状态,提供的信息服务简单,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导致图书馆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图书流通利用率不高,不能满足科研与教学的需求。
三、高校数字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
馆员要处处为读者着想,视读者为上帝,勇于奉献,重视团队合作。除此之外,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知识产权问题、用户隐私问题、信息保密、信息污染、信息垃圾问题等都是馆员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对的。因此,馆员要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确保用户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馆藏信息,又不违反有关法律。保护用户隐私、保护商业秘密,做到所提供的信息客观、公开、合理、合法。不制作和传播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4]
(二)丰富的学科知识
熟练掌握图书馆学、信息情报学、管理学、目录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数字图书馆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高校图书馆更是涉及众多学科,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员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各相关学科的基本情况。[5]以便更加快速有效地对文献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开发、利用,从而积极主动地为高校师生提供深层次有价值的文献情报,更快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三)良好的外语水平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外文数据库。以我校为例,正式购买的外文数据库就有十余种,包括Lexis外文法律数据库、West Law外文法律数据库、Hein Online法律数据库、World Trade Law Net世界贸易法数据库、Kluwer Arbitration等。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必需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才能在自己熟练地检索、阅读、整理外文资料的同时指导读者更好地利用这些外文资源,解答读者疑问,为高校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教学科研及学习助一臂之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层次。
(四)全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员不但要掌握图书馆学知识,还要掌握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网络知识。特别是因特网的各种实用技术。在咨询活动中,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深层次地为读者查找有关资料,满足读者快速、有效的信息咨询要求,使计算机成为信息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以保证馆员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顺利进行信息处理工作。[6]
四、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
(一)加强自我学习
自学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最经济的学习方法。馆员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提高其素质,使其吸收最新的知识,掌握前沿的图书馆应用技术,深度挖掘其潜力,成为一位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高校图书馆馆员。
(二)注重馆员的继续教育
素质要提高,教育是关键。现今国内各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各馆员间的自身水平差异和服务岗位技能的需求,分层教育,应需教育,使继续教育有的放矢。如参加本岗技能培训、参加研修班、攻读(在职)硕士博士学位以提高本馆馆员的学位层次和知识业务水平,以适应图书馆藏、借、阅、咨、习、育六位一体化的新形势的要求。
(三)重视与兄弟院校图书馆的交流合作
各所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优势。高校图书馆应定期有计划地组织馆员,尤其骨干馆员到具有特色高校图书馆进行实地考察,吸取总结他馆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业务经验,以便拓宽管理思路,提升馆员的业务水平。
(四)开展学术研究,提高馆员学术水平
图书馆可组织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如可邀请国内图书馆界知名专家来馆讲学,启迪馆员科研思路;定期举办图书馆学术论文报告会;鼓励馆员走出本馆,参加其他图书馆举办的学术交流;培养图书馆馆员撰写学术论文能力,馆员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必将检索查询阅读大量的相关主题的学术论文,从而可以了解图书馆学前沿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以便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馆员的学术水平和素质。
(五)合理引进入才,积极培养人才
高校图书馆要及时树立新的人才意识,有计划地制定合理的人才结构体系,向学校主管部门申请引进高素质人才。除了要引进图书馆学专业和情报学专业的专业人才外,也要引进计算机、电子、外语等其他专业人才,逐步形成完备的人才体系结构,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引进人才后也不应是一劳永逸,还需要通过多渠道的培养方式,不断使各种人才向创造型、复合型的人才方向发展。
(六)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并实行激励机制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调动人才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措施。图书馆应打破传统铁饭碗思想观念,将竞争引入到高校数字图书馆管理当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奖功罚过,奖勤罚懒,施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对全体馆员实行竞聘上岗,充分调动图书馆员主观能动性,促使馆员加强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生存能力归根结底是由“人”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的,在知识更新速度急剧加快的时代,加强信息素质教育对每个现代人都是必要的。数字图书馆对高校图书馆馆员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图书馆人应该保持对知识的追求之心,自觉进行终身学习和自我完善,以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