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甘肃省内唯一一所政法公安类本科院校,我院立足甘肃、辐射西北、面向全国,专业特色鲜明,法学、公安学教育优势明显。为了给我院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向全校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多层次信息服务,图书馆近年通过强化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图书馆人本主义服务水平,又好又快地积极推进图书文献资源工作稳妥、有序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现向与会同仁、各位代表予以汇报,期待抛砖引玉,探讨交流,学习大家良好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经验,启迪工作思路,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将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一、甘肃政法学院图书馆概况
我馆馆舍面积1.5万平方米,现设有8个开架书库、3个辅助书库,4个特色阅览室,7个读者自习室,拥有读者阅览座位2476席。
我馆文献资源已经形成纸质文献、数字文献和网络文献“三位一体”的文献资源保障格局,建立了“以法律学科为基础,以公安专业为特色”的馆藏学科体系。至2012年4月,馆藏文献约124.8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71.8万册,年订购中外文纸本期刊19种,电子图书53万种,各类数据库19种。图书馆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式、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文献资源与应用平台建设
为履行文献资源保障职责,全面支持师生教学科研工作,落实“以读者为中心”信息服务方案,图书馆领导班子认真学习,研究制定出文献资源建设原则并分步实施,在过去的3年时间内,资源建设工作每年都能迈上一个新台阶,每年都能取得阶段性的成绩。
(一)文献资源建设总体原则
图书馆制定《文献资源采购实施细则》,围绕学科建设目标,在注重馆藏建设,形成学科门类齐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文献资源馆藏结构。查明实际馆藏,制定科学建设计划。加大数字文献资源、网络文献资源馆藏,形成合理的纸质文献资源、数字文献资源以及网络文献资源配比。在此基础上,适当采购读者反映较好的素质类图书。
(二)文献资源建设
1.以“读以者为核心、提高读者的满意度”的理念有效地指导文献资源采购
首先,图书馆深入二级学院调研,使文献资源的采访更具有科学性。通过加强与各二级学院之间的联系,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为目标,切实提高文献资源采购的专业性、针对性。第二,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制定采购计划,增强文献资源建设的针对性,依据我院《文献资源采购细则》规定“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馆藏结构凸显以法律学科为重点,以公安专业为特色,侧重收藏政法、财经管理类文献资源,其年度购置经费不得低于总纸质图书购置经费的70%”原则,依据学院资源建设专项经费预算,制定出年度资源建设计划。第三,采取多种文献采访渠道,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法,每年都能够较好地完成纸质图书的采购任务。相应地,数字文献资源的建设步伐加快,建设质量稳步提高,资源数从2009年7万元经费增加到2012年90万元,资源种类增多、学科覆盖面扩大,应用率大幅度提高,深受师生欢迎。由此奠定了资源采购的面向读者、面向良好资源的文献资源建设基础。
2.强化现有纸质馆藏资源管理
面对原有纸质馆藏资源分布零散、数目不清、标识模糊、剔旧滞后等问题,图书馆对此的工作重心依然是建设,理论与实践都围绕从前的“面向信息源”资源建设原则进行。
图书馆大胆进行了调整书库布局,盘活文献资源的工作。2010年,利用48天时间,对校本部51,9562册馆藏纸质图书进行全面清点建账工作。对25,1242册图书的库位进行调整,对49,9013册图书进行排架整架,对原有积压的1,0051册图书进行甄别处理并移交工具书阅览室、辅助库。整项工作动用全馆职工1821人·天,聘用学生452人·天。在整个清库调整阶段,人人加班加点,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大家都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貌,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这项工作顺利如期完成。
通过清库调整,图书馆书库结构管理发生诸多变化:(1)原有的高、偏、背等闲置之地得到合理利用,建成1个文献中心、6个主库、3个辅助书库和1个特藏库;(2)馆舍有效使用面积增大,主书库容压力减少,入库查询快捷;(3)馆藏明晰,账目明确;(4)积压图书重新利用;(5)书库醒目标识。
3.积极建设数字文献资源应用基础平台
“以读者为中心”是图书馆提供读者个性化服务的前提条件,要切实做到以读者为中心、尊重读者、研究读者的行为和习惯,从而提供给读者最为有效的服务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建设好数字文献资源应用平台。这样才能使移动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身边”的图书馆,让读者享有更多服务。
为此,图书馆积极向省财政厅申报《图书馆主控机房和电子阅览室建设项目》和《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及流媒体中心等建设项目》,先后争取到资助经费共计300万元,加上学校的配套资金50万元,重点完成了以下建设:(1)扩建主控机房,购置资源服务器台,扩展磁盘阵列;(2)新建电子阅览室,建成3个共240台计算机的学生、教师电子阅览室;(3)改建450席位的学术报告厅,图书馆和学院举办学术会议有了自己的场所;(4)建成流媒体学习教室;更新办公业务设备、购置宣传广告屏、购置阅览桌椅、创建教工小家、改建借还书大厅;(5)购置触摸屏计算机,提供OPAC检索等。
这就使得在由“面向信息交流过程”服务转向“面向信息读者”的过程服务有了一个基本的工作平台。
4.潜心打造移动图书馆
我馆是一个初具现代化规模的复合型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服务系统拥有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建立了图书馆系统百兆级光纤互联。图书馆结构化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覆盖的网络信息点能够为采访、编目、借阅、公共查询、录入建库等各个业务岗位提供网络支撑平台,能够为师生提供不间断资源服务。
我馆积极顺应信息时代主脉搏,潜心打造自己的移动图书馆及其应用平台。现有移动图书馆功能基于用户服务而开发,主要是将原来通过有线网络实现的图书馆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实现,这是移动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这使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更加便捷和人性化。我院使用的移动图书馆网站和移动版OPAC已经成为图书馆的重要服务方式,移动阅读已经成为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的阅读形式。
首先,我馆重新设计了图书馆网站。新的图书馆网站不仅能够满足桌面版网站基本功能,还集成移动图书馆网站的功能,还嵌入了超星百链云图书馆、超星移动图书馆(http://gsli.superlib.com)。读者借助移动终端设备获取阅览指南、开闭馆时间、最新通知、读者证办理、讲座信息查询、新书发布等基本信息,搜索、下载文献原文等。
其次,建成移动版的OPAC服务。移动版OPAC是我馆移动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我馆于2011年停止使用原版于2002年的老化的、未升级的、功能简单的ILASII图书管理系统,改换成现在的金盘图书管理系统,并将之嵌入到移动图书馆网站。
第三,加强移动馆藏流媒体服务。移动图书馆网站能够提供流媒体馆藏资源服务,能够为读者提供多媒体视频、有声读物、课堂视频、学术报告等,读者借助智能手机或具备上网功能的移动终端设备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这使得拥有移动设备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接受较传统文本资源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趣味性的流媒体资源。
三、管理思想与模式的变革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面对移动网络对图书馆影响的深入,我馆清楚地认识到,图书馆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必须创新变革,否则就不提供新形势下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功能,就不能满足服务教学、科研的工作需求。
首先,我馆全馆上下积极开展更新管理思想的学习活动。在现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职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图书馆服务的工作重心因此发生转移,对从业馆员的管理思想必须因势变革。我馆将馆员看作图书馆的首要资本,高素质的馆员是图书馆知识管理和服务的基础,是图书馆发挥其效益的保障。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馆将每周二上午时间确定为理论与工作实践技能学习日。通过专家讲解理论、业务骨干技能传授、信息技术学习交流、岗位应知应会能力测试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全面提升在馆人员的管理思想与实际工作技能。
其次,积极变革管理模式。图书馆管理模式革新,其实质内容是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传递、开发知识信息方面的能动作用,抛弃与其不相适宜的内外部众多关系。图书馆管理模式革新是图书馆发展内在动力。管理模式革新能使图书馆打破常规,改革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密切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以超前意识果敢决策,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为此,我馆尝试改革,大力推行流程化管理,重视制度建设。通过修订图书馆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明确各部室工作职责。修订完善了包括《馆长岗位职责》在内的28项岗位职责,1项读者文明公约,1项考核考勤制度和20个业务工作流程图。修订《图书馆考勤考核管理办法》,强化工作纪律,严格考勤考核管理。在制定并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后,图书馆管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次,图书馆管理模式革新是迎接新时期新机遇的外在需要。读者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核心,也是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最终评价者。我馆虽然还在形式上保留着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如按文献类别或工序来设置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技术部、参考咨询部等部门)。但实际的工作开展已有改变,在技术部奠定移动图书馆运行的技术基础上,图书馆领导高度重视团队建设,虚拟参考咨询部则集中了全馆职称最高、工作能力较强(包括了馆级领导和业务骨干)的同志,组成了功能各有侧重的多个团队,积极、主动、适时地为读者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成为了图书馆的工作重点的突破口。
第三,努力打造智慧化图书馆。智慧化图书馆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时代拓展和深化信息服务功能的发展必然,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体现出先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智慧化能够极提高馆内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保障服务质量,延伸服务馆外。智慧化图书馆具有建筑智慧化、沟通智慧化、服务智慧化的特征。在我院体验的智慧化图书馆:建筑虽然有些老旧,但整洁、朴素,窗明几净;阅览室、自习室宽敞明亮,阅读环境优美舒适,阅读氛围浓厚,文化环境高雅;馆内有悬挂中外20位法学家和科学家的肖像、学术贡献简介的文化墙,也悬挂有装帧良好的近50余幅书画作品,以及名人名言挂像、各类门牌、标识牌、导示牌、警示和文明宣传标语;处处呈现出人文气息和人文关怀。建筑智慧化以优秀的文化熏陶读者、感染读者,使阅读环境更加优美舒适。在我院的智慧化图书馆,利用移动终端,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利用触摸屏计算机,就可以实现OPAC查询、感受移动位置服务;各服务窗口服务礼貌规范,咨询台随时解答同学们的疑问。虽然,我馆全力打造智慧化图书馆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前进的步伐以后还会更大。
四、转变观念,全面开展个性化服务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图书馆领导班子重视这个现代图书馆运行的规律。
首先,牢固树立个性化的服务理念。个性化服务是创新服务,牢固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创新理念,是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首要条件。读者需求是图书馆服务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读者的需求行为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加强读者信息需求行为特点研究,引导读者发现和正视需求,使用性化信息服务,建立读者与图书馆间的长期联系才能真正完成图书馆对读者终身教育的使命。
其次,完善个性化的服务手段。个性化服务是针对特定读者或读者需求的专门服务。我馆把服务方式由被动为主动,把读者需求当作服务目标,把服务贴近读者,把潜在的读者群激发出来。
我馆针对较为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的做法是:(1)设立公安内发文献资料阅览室。为全校教师和公安类专业学生设立公安内发文献阅览室,提供开架阅览服务。公安内发文献阅览室现有各类公安内部发行文献图书4300余册,公安学类中文期刊20余种份,中文报纸10余种。(2)延长开馆时间。流通部坚持每周开馆94小时以上,自习室每周开放98小时以上,网络电子资源实行24小时服务,尽量做到服务时间不间断,将一切为了读者的工作落到实处。(3)购买阅览椅、阅览桌等,增设自习室。(4)购买休闲沙发、椅,向同学们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
而针对较为现代的图书馆服务的做法是:(1)开发界面友好的移动图书馆门户网站、积极推进移动版的OPAC服务等,作为吸引读者的基本手段。我馆移动版图书馆网站,除了新书速递,书目查询、讲座信息和各种数据库的链接外,还开通与读者交流的窗口,解答读者提出的信息需求和疑难。(2)成立虚拟参考咨询团队,通过馆员的知识管理能力服务读者。
结束语
全面做好图书文献资源建设与应用服务工作任重道远,图书馆如何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是我们面对和积极思考的课题。通过变革图书馆管理思想与模式,全面开展个性化服务,足够重视现代化图书馆运行的规律、重视制度建设、重视团队建设,都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做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