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图书馆 法学文献与检索 政府信息公开 法律图书馆导航 法律法学网导航
馆藏特色研究
法律图书馆业务
法律图书馆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外法律图书馆 > 法律图书馆研究
法律图书馆研究
暂无下载资料

 移动图书馆的构建
——提高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策略
            范静怡 点击量:3610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
【摘要】
介绍了移动图书馆的概念,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基于资源建设与管理手段,从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层面上打造并培育核心竞争力;分析了移动图书馆在信息服务的理念、内容和方式上的优势,指出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关键字】
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移动图书馆;资源建设;发现系统 ;统一检索;信息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Prahalad和Hamel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哈佛商业评论)杂志1990年5/6月期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1]。自此,“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培育、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对任何企业、组织或行业都至关重要。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会给组织或行业自身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上,图书馆作为服务机构,其最终产品就是为用户提供的各类文献信息服务,如信息咨询、检索和文献借阅服务等。目前,关于我国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资源观、服务观、管理观。笔者认为,这三者是互相关联的,资源建设是信息服务的基础,对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是信息服务的手段,从图书馆的本质上说,一切都是为了服务。因此,图书馆的核心竞争主要体现在如何构建合理的馆藏信息资源、利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组织信息资源并使之高质量地服务于信息用户。每个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应体现在所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在社会上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吸引用户。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这一定位明确规定了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它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图书馆已经成为数字化校园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在学校知识资源建设、网络建设、知识管理、知识服务等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乃至整个高等学校的发展建设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应当以全方位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服务来定位[2]。图书馆应该从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层面上打造并培育核心竞争力。

    1.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提升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信息资源建设的数字化。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就必须将信息资源建设放在首位。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是建设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构成了图书馆开展各项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基础和条件,也就是说,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能力构成了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基础[3]。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正以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体,成为服务于教学科研的主要工具,检索和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已成为高校师生学习的常态。如何高效合理地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如何对学校各学科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数字化信息资源和实体馆藏的比例如何协调,是我们长期要面临的任务。

    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藏有特色,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没有资源的特色,也就没有服务的特色,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环节,国内外大量实践活动证明,特色资源建设对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推动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起着积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4]。特色馆藏对于专业图书馆来说尤为重要。

    图书馆联盟间的资源共享。由于各馆都有经费不足以及信息资源多样化、爆炸性发展的现实问题,任何一家图书馆都不可能穷尽各类信息资源哪怕是本校重点学科的全部资源,因此各馆孤立地为各自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时显得力不从心,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联盟各馆间甚至联盟与联盟之间的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目前,我国建立的图书馆联盟主要有全国性的专业图书馆联盟、全国性的综合性图书馆联盟、地区性的专业图书馆联盟和行业性联盟,这些图书馆联盟发展迅速,正以多种方式促进着信息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实际上也是各馆在信息服务上的共享。

    2.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有效整合、管理信息资源、建立本馆的知识发现平台是提升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手段和重要条件。

    从科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教学及科学研究对信息文献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强,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学生和年轻教师、研究人员对网络资源的依赖性更强。实体馆藏越来越多,特别是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已呈爆炸态势。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挖掘出有用资源,整理出所需资料为教学科研所用,需要图书馆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以方便用户快速利用。目前,国内外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知识发现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进行知识传递服务,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检索、获取和信息推送,为本校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检索服务。

    3.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体系,满足高校用户的专业化信息需求,提供高水平的学科知识服务是提升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及最终目的。

    从宏观上说,构建学科知识服务体系是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为高校各专业领域的教学科研揭示学科内主流的教学科研信息,将零散的学科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有效整合图书馆的资源及技术工具,搭建学科服务平台,可以使教育者和研究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学科信息资源,同时,学科服务平台也可以嵌入学科馆员提供的咨询服务;从微观上说,是建立面向用户的学科化知识服务,例如:面向教学科研的学科信息资源导航服务、学科信息资源的推送服务、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科研课题的申请及文献检索服务、用户的信息检索培训服务等等。在越来越强调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今天,图书馆界日益关注新技术、新理念特别是Web2.0技术在学科知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一些图书馆纷纷推出学科服务的博客及微博,构建学科知识库和协作学习的平台,营造与用户的双向交流空间;推出RSS进行学科专业信息资源的聚合及信息推送服务;利用Wiki建设学科专题数据库;利用SNS在社区内建立某一学科的人际关系网络,从而获取最大的共享资源;利用即时通工具如MSN咨询机器人解答用户常见的咨询问题;以及OPAC浏览器插件等多项实践应用。

    近几年,用户使用的信息设备从专业性发展到普适性,信息的获取可以在手机上、口袋里以及关联数据中实现,计算机、互联网及通讯技术引领着图书馆建设在各个方面的创新,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也从最初向用户单纯提供资源的服务发展到现在的深入网络社区的知识服务,图书馆的服务从囿于实体馆舍发展到嵌入用户的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向着泛在图书馆服务发展,做到哪里有用户,哪里就有图书馆的服务。

    二、移动图书馆的概念及功能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式电脑这一传统上网终端的使用率在逐步下滑,中国网民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5]。信息技术正在以不为人所觉察的方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体都可通过无线通信达到互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变革正在并终将渗透到各行各业。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是碎片化的,人们的阅读时间是碎片化的,在我们的用户持有并使用大量(而且飞速增长)的移动终端的环境中,如何实现“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如何提供插上“移动”羽翼的资源与服务,建立一个能够将碎片化信息和碎片化时间完成智能化组织工作的工具就非常迫切,构建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就是顺应用户新的信息获取和阅读行为需求的必然。许多图书馆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移动图书馆的开发和利用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方式,移动图书馆越来越受到关注。

    移动图书馆是由mobile library一词翻译而来,最初它是指图书馆使用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等)送图书到人口稀少地区的一种服务。随着信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一词有了新的定义,是指依托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各种便携移动设备(手机、PDA、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MP4等)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馆的信息查询、浏览和获取资源内容的服务[6]。

    移动图书馆的优势在于它的“可移动性”,打破了图书馆地域及时间上的服务限制,所有图书馆用户均可借助无线网络,真正做到随时随地、随心所欲访问图书馆馆内数字资源。用户可不必依赖于实体图书馆、不必依赖于PC机来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

    从目前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来看,大多是作为现有图书馆各类服务的延伸。如:发布图书馆的新闻信息、讲座、会议、展览信息;查阅借阅规则、馆员介绍、到访路线;检索馆藏书刊信息、预约图书,办理续借手续;获取手机报、专题简报等。

    随着3G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多样化的需求及业内对移动图书馆应用的不断发掘和完善,移动图书馆可以:

    1.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集成,实现OPAC的移动检索与自助服务。

    除已有的检索馆藏书刊信息、管理个人借阅信息、预约图书、办理续借手续等,还可以进行RSS定制,随时随地接收新书通报,进行书刊荐购,以手机短信方式接收预约书刊到馆信息、讲座信息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OPAC查询提供个人位置服务,如OCLCWorldcat移动版可以通过定位来帮助读者查询就近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书刊位置提醒[7]。

    2.与知识发现系统集成,实现数字资源的一站式移动检索与阅读服务。

    移动图书馆具备强大的WAP统一搜索平台,可以与现有数字图书馆保持一致性和无缝性,实现各类型移动设备对不同的资源系统的同构检索,无需现有数字图书馆系统进行任何更改。移动图书馆所整合的资源,不仅包括馆藏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源,还包括网页、新闻、图片、视频等数字资源与共享服务集成,实现与馆外资源的联合移动检索与图书馆联盟间的资源共享及服务共享。

    3.与云服务体系集成,实现馆内、外资源的联合移动检索与共享服务。

    移动图书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检索图书馆的学术资源,认证用户更可下载和查看正文。同时,云服务体系可以联合图书馆联盟甚至全国所有的图书馆来为用户进行服务,可以提供文献的链接地址以获得更详尽的资源信息。云服务体系可以实现如书、报、刊、中文、外文各类型资源的整合,以及本馆资源与馆外资源的整合,纸本与数字资源的整合等。通过云服务实现中文和外文文献信息资源的搜索与全文传递,使用户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4.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集成,实现信息交互与个性化定制服务。

    由于手持移动设备具有个性化的、交互性的特点,移动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一个重点方向,用户可以实现更多的个性化定制,如定制图书馆公告、讲座信息、用户个性化界面、数据库(包括音频、视频、图像数据库)等信息服务。图书馆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特点和喜好主动推送资源和服务。移动通信技术也促进了知识的分享与互动,实现馆员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三、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是提升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从大量的信息载体中选择、分析、组织并为高校信息用户提供适合教学和科研的信息资源和服务。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信息服务功能是否强大,资源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信息服务这个功能实现的基础和手段。因此,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信息数量爆炸式的增长,在网络信息技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多方面、快捷、迅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为高校信息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移动图书馆可以最大地扩展信息资源的建设和获取范围

    移动图书馆可以结合高校的学科特点,利用馆藏资源及web2.0技术与用户共同进行专题化的学科资源建设,同时移动图书馆技术支持全媒体资源,可以使资源的类型更加丰富且具有多样的特点,从视觉、听觉上以全媒体的形式多方面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由于移动技术的交互性特点,移动图书馆可以实现依据用户需求定制文献资源。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向图书馆的资源采购人员荐购文献;图书馆也可以依据用户对资源访问数据的统计、对文献传递的数据统计知晓用户的阅读习惯与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

    高校图书馆的特点之一是服务于教学。在教学中,教学参考书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鉴于图书馆的经费和馆舍限制,不可能提供满足各学科、各类型、多种类、多复本的教学参考书需求,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图书馆可以将本校教学所需参考书数字化或购买已经数字化的电子书,建立本馆的教学参考书数据库,使教师和学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受使用终端限制,方便、快捷地利用参考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盟管理体制下的资源共建共享是构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信息社会,用户的信息需求呈多样化特征,图书馆联盟管理体制下的资源共享是补充和延伸馆藏资源,满足读者多元化信息需求的重要方式。高校通过成立移动数字图书馆联盟,可以有效地整合图书馆海量的纸质馆藏资源、数字信息资源与优质的信息服务,通过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图书馆技术的综合运用,致力于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的最大化共享,移动数字图书馆联盟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效率[8]。通过建立支撑图书馆联盟的移动服务平台,通过手持终端设备,不仅可以共享本馆未购买的信息资源,更可以获取各联盟馆的自建资源及特色资源,获取稀缺文献资源,甚至联盟馆与联盟馆之间也可通过云服务体系传递信息资源,这些共享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图书馆服务资源的总量和数字资源的比重。移动图书馆可以不再局限于本馆的实体馆藏和购买的资源,实现对用户随时、随地的泛在服务。

    2.图书馆知识发现系统的建立以及与移动图书馆的嵌入,可以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深入

    发现系统以“简单、快速、易用、有效”的检索体验颠覆了传统图书馆的整合检索系统带给用户的感受,发现系统可以屏蔽各数据源的异构性,使各数据源之间能进行数据交换与交互,以便用户可以透明地访问多个数据源;可以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一次检索多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可以建立多种途径的资源导航,对各个相对独立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有针对性地整合和揭示某一学科领域的各种数字化资源,为用户提供链接全文或资源地址的“一站式”导航和服务,实现资源的有效链接与全文获取。目前,国内已有一些高校图书馆采用了各类资源发现系统,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陆续还有许多图书馆考察、测试相关技术与产品。而新的、更多的移动图书馆的建立都融合了知识发现系统的服务。

    3.移动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泛在的知识服务

    移动图书馆可解决用户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查找资料及阅读文献的问题。移动图书馆可以支持多种便携终端获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突破用户使用终端设备类型的限制,有些系统如书生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内建了短信服务,最大程度地简化了图书馆服务建设过程,无需单独与某个运营商捆绑,不限制读者采用不同的3G网络和资费方式。图书馆仅需要提供至少一台专用服务器,进行一个移动图书馆的子域名解析即可[9],使移动图书馆突破了访问模式、资费方式等限制来获取资源。

    移动图书馆可以实现用户基于手持终端的全文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移动图书馆系统适用多文档格式且数字资源文档格式可转换,在提供全文检索时。能够适用多文档格式,如PDF、CAJ、NH、CEB、PDG、SEP等目前各类数据库涉及的全文数据文档格式。同时,这些文档格式可相互转换,便于不同移动终端对信息资源的全文检索与阅读、下载。

    以往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仅限于PC机,移动图书馆可以使用户用不同的设备和终端享受数字图书馆带来的便捷服务而且可以支持多终端的同时服务。移动图书馆使图书馆资源服务空间不受IP地址的限制,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可以实现自由地以移动方式存取。移动图书馆利用手机号码实现惟一身份认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利用由地点范围限制转变为以人为单位限制,突破了以往的IP控制方式,便于授权用户通过随身设备在任何地点访问。基于手机号码的惟一身份认证方式,解决了资源使用权限问题,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10]。所有图书馆的各类资源都可以突破过去的IP制方式,直接针对每一个读者进行权限控制,使用户可以通过随身设备在任何地点访问,移动图书馆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空间。

    移动图书馆可以使多校区、多馆舍的信息服务更便捷。通过移动设备可以实现通知公告、各种手续办理、信息服务等的传送到人;利用短信功能还可以推送图书馆的各类信息;利用手机WAP平台可完成续借、预约、查询等功能。此外,移动服务新模式突破过去的IP制方式,直接针对每个用户终端进行权限控制,使用户享用到跨校区、跨馆区信息资源利用的便利。

    由于移动图书馆直接针对每一个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及权限控制,使得图书馆的用户统计及服务变得容易和准确。通过分析用户的使用和互动记录,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例如对现有馆藏、用户需求、经费分配以及借阅排行榜等各种信息进行自主统计和智能化分析,最终确定图书馆最佳采购原则和策略,避免了以往采访人员在进行人工分析和决策时的主观随意性;通过分析用户的推荐文献信息、用户间的分享和交流的频次等,评价某信息和资源的价值,为高校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统计相关的专业访问记录,可以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其推送相关信息资源和服务,提高了工作的科学性。

    4.打造属于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品牌,提供本地化、移动化、社交化的信息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完美体现。移动图书馆更容易与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更容易实现图书馆2.0甚或图书馆3.0的服务,真正为用户提供7×24小时的信息服务,并随时与用户进行信息分享。

    移动信息咨询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手段,是在已有的信息服务方式基础上,融入了移动通讯技术的一种咨询。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图书馆平台与图书馆员进行实时的沟通、咨询,如利用QQ或MSN等工具,必要时还可以转为通话咨询,使咨询工作更加快捷、直接和方便;可以利用短信、飞信实现参考咨询服务,用户可以短信或飞信的形式发送咨询问题,馆员同样给予及时的解答,依靠3G技术甚至可以进行可视化的参考咨询服务。

    信息推送与个性化定制服务。利用短信和飞信也可以向用户推送图书馆的资源和信息服务,用户向移动平台系统提出自己的信息需求,然后由系统或后台人工进行识别或预测用户的兴趣、爱好,从而更有针对性、及时地向用户主动推送相关知识和信息,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书目自助短信推送服务,读者在馆藏目录上检索到所需图书后,每个馆藏项后会出现一个“发送短信”的链接,点击该链接,自助填写接收手机的号码,就能将该馆藏的题名、馆藏地、索书号等信息发送到手机上;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图书馆公告信息、新书信息、预约到馆信息、讲座信息等,还可以定制全媒体数据库、定制检索工具、个性化的界面,可以实现信息咨询跟踪服务。

    移动技术的交互性使得移动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服务具有很强的双向互动性,图书馆既可以主动推送自己的服务,也可以由用户主动上传信息资源,共同建立图书馆的专题信息资源;同时,移动图书馆还可以实现期刊导航、电子图书导航、论文导航的服务。

    近年来,随着WiKi、SNS社区、Blog、微博、个性化网页等诸多web2.0乃至web3.0技术的面世,这些技术逐步与图书馆服务和移动技术相结合,在移动图书馆服务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移动图书馆平台可以注册图书馆的官方博客和微博,分享图书馆提供及推送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同时积极与用户交流互动,了解用户需求,完善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措施。移动图书馆的服务也进入了SNS,通过社交网络建立用户的分享频道,了解用户正在阅读什么样的作品或者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作品,了解用户更多的信息需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谁动了我的书”系统是一个手机社区系统,用户在该系统上发布自己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信息,并了解其他社区成员借阅信息以及已出借图书的下落。

    5.移动图书馆可以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增加服务的附加值

    手机支付、手机卡与读者卡合并。在未来的移动发展中,将手机卡与读者卡绑定,读者的手机不仅仅具有电话,短信,上网等基本功能,还可以通过手机卡进行读者卡的身份认证。此外,用户在图书馆借书逾期欠费或自助复印、打印、扫描等消费行为,可以通过手机卡进行支付。

    手机APP的应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的信息需求呈专业化和个性化趋势,图书馆应与第三方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图书馆移动应用。例如,OCLC移动应用中的RedLaser,是由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的Occipital公司针对iPhone所开发的条形码扫描应用程序,它将iPhone相机变成条形码扫描仪。此应用程序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使用WorldCat应用程序接口生成本地化的美国图书馆结果,为用户提供图书馆馆藏、图书馆位置、联系方式和地图信息[11]。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发了基于Andriod系统的手机应用程序,读者登录之后,可以进行馆藏目录、SCI、中国知网等电子资源数据库检索,个人借阅记录查询等[12]。

    二维码技术的应用。二维码具有信息量大、易纠错、抗损毁等特点,在图书馆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用二维码发布手机小视频,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用二维码发布的国内首部由图书馆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图书馆主题营销视频系列短剧“爱上图书馆”系列短剧,用户利用安装了二维码识别软件且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机,用手机扫描该剧的二维码,直接连接至“爱上图书馆”系列短剧的手机视频网页。手机二维码还可以控制密集书库,用户从OPAC获得书籍的二维码信息,并以此来控制密集书架的开启。

    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是靠虚无缥缈的幻想及理论上的空谈,需要政策支持、资金支持、资源基础、技术力量以及工作人员素质及能力的提升来实现。移动图书馆的出现与发展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图书馆的管理,是革命性的变化。移动图书馆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与用户的需求变化,在信息资源的建设、利用和服务上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本文原为2014年全国政法院校图书作委员会馆协年会论文.
[1] Pahalad C K,Hamel G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5/6):79-91.
[2]王敏.核心价值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
[3]刘兹恒.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看法[J]. 图书馆,2003( 4) : 3.
[4]王铁.特色资源建设的实践:谈山西票号与晋商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J].晋图学刊,2008(5).
[5]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2-10-17].
[6]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5).
[7][2012-10-17].http://www.worldcat.org/m.
[8]梁欣.移动数字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J].现代情报,2012(1).
[9]姜海峰.移动图书馆的兴起和解决方案[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
[10]朱俊卿.从移动图书馆的兴起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情报,2011(11).
[11]OCLC WorldCat[EB/OL].[2012-10-17].http://www.oclc.org/us/en/news/releases/2010/20101.htm.
[12] [2012-01-10].http://lib.tsinghua.edu.cn/m/client.html.
        
        
      首都法学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
      国家图书馆       美国法律图书馆学会(AALL)       国家检察官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       国际法律图书馆协会(IALL)       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电话:010-82668266-152 传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页 | 联系我们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