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图书馆 法学文献与检索 政府信息公开 法律图书馆导航 法律法学网导航
馆藏特色研究
法律图书馆业务
法律图书馆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外法律图书馆 > 法律图书馆研究
法律图书馆研究
暂无下载资料

 谈国家检察官学院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徐莹 点击量:2557
国家检察官学院图书馆
【摘要】
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浪潮正在世界展开,将现有图书馆馆藏资料数字化是其主要方式。国家检察官学院图书数字化建设的四个步骤:(一)建立机读目录;(二)建立电子阅览室;(三)建立局域网;(四)实现馆际资源共享。
【关键字】
数字化;数字图书馆;共享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迅速进入千家万户,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特征的革命正在席卷全球。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面临着处理不断增添的新型文献载体及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双重压力。数字化成为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所谓数字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介质的图像、文字和声音进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贮存,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播、接收。[1]

    它使图书馆改变了信息收集和服务方式,大大提高了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的能力。目前以图书馆的数字化为主要方式的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建设浪潮正在世界展开。美国于1991年率先开始研究数字图书馆,其后,英国、法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也相继开始投入巨资开发本国的数字图书馆。本文试从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现状谈一谈国家检察官学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构想。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

    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同时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等。[1]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为读者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服务机制。虽然被称之为“馆”,但它并不占用空间,很大程度上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因为它的存在方式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数字化,并通过国际互联网传输,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全球共享。它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贮自由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

    作为数字图书馆这样一个数字资料库,应把包括历史资料在内的所有资料数字化后放进去,即原有资料的录入;另外,还有其他资料的整理入库,包括在线网上资料、广播及媒体资料、数字资源等的整理入库。同时数字图书馆还必须提供方便、准确的检索工具以提供给用户其最需要的信息。公众将可以从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或终端上无限制地访问和获取数字图书馆中的各种信息,图书馆员将成为“信息导航员”,为读者提供有效、便捷、迅速的信息服务。

    二、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

    在我国,电子阅览室被认为是数字图书馆的雏形,这类电子阅览室一般包括多媒体阅览室和光盘检索室等,目前全国各大中型图书馆已普遍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在教育部资助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于1995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电子图书馆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具体目标是跟踪图书馆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开展有关数字图书馆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以求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树立一个典范。清华大学与IBM公司合作推出的“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计划,总体目标为: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馆藏资源数字化存贮和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向分布广泛的用户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从总体上提升图书馆各方面的功能。目前已建成了具有中文全文检索功能的、收有我国15所高校万余篇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的“全国高校学位论文联机服务系统”。1997年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和辽宁图书馆联合开展“中国试验数字图书馆”项目的试点工作,在数字信息资源库设计、专用软件工具和检索标准化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为实施全国范围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奠定了基础。1998年8月由文化部牵头,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电信总公司、中国科学院、航天工业总公司、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联手合作,诸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宏大文化工程-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开始启动,其目的是建立起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巨大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使之成为我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收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新闻出版机构、音像影视、体育等单位的文化资源信息,将其中的精品内容进行数字化与深加工,建设起一批以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影视中心等为代表的资源库;最终实现全国各类图书馆的资源共享。[2]

    2000年,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开始了世界上第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实验。以国家图书馆丰富馆藏为依托的数图公司经过近1年的运行,其中文数字图书资源储备已达到5300万页,同时,还在以每天20万页的速度不断增加。现在,这座图书馆已与国内80多个单位建立了联盟,全面展开了数字资源的共享。中国数字图书馆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信息数字资源内容的提供商。[3]

    由于数字化信息可以大量存储、自然流动、随意检索,而以英文互联网为中心的数字信息资源凭借这一优势增强了欧美的文化霸权。据统计,在国际互联网上,中文信息仅占1%左右,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而建立中国数字图书馆实际上就是建立中文互联网,它可以使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扩大中文信息资源的影响,对抗欧美文化霸权。在这股数字化潮流中,作为中国检察机关的最高学府,国家检察官学院的图书馆(以下简称学院图书馆)也必须加快数字化进程以实现成为全国检察机关的检察信息中心的目标。

    三、国家检察官学院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急于求成。从国内外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进程来看,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图书馆自动化初级阶段,以建立图书馆藏书机读目录为标志,实现了计算机检索书目、借阅管理自动化。第二是网络化阶段,以CD-ROM光盘和局域网在图书馆的应用为标志。实现了部分图书资料的全文检索及区域网络化检索,但此检索仅限于该图书馆所藏图书及所有之光盘内容。第三是数字化阶段,是目前国内外图书馆竞相发展的目标。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测览本地图书馆以及联机查找互联网上的所有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

    从学院图书馆的现状来看,数字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学院图书馆仍然属于传统的图书馆模式,自动化进程尚未开始。因此,要立足现有条件,合理规划建设步骤,以尽快开始现代化进程:

    (一)进行本馆藏书目录回溯工作,实现借阅管理自动化。目录回溯是指图书馆藏书目录由人工卡片式转为标准机读目录格式,便于管理和检索。这是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的第一步。基于此,可以实现读者借阅的自动化管理,便于图书馆工作人员了解图书借阅情况,及时调整图书的采、编计划以及馆藏图书的合理配置、剔旧等工作。

    (二)建立电子阅览室,实现多媒体信息的光盘检索。现在越来越多的文献有了电子出版物形式,因其便于保藏和检索,而且可以以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形式出现,更为形象生动。建立电子阅览室可以实现多媒体阅览和光盘检索,为学院图书馆的服务开辟一条新路。

    (三)建立局域网,为读者提供上网查询的机读目录、光盘数据库和简便有效的检索系统。可先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内建立的校园网上开展网上检索服务,再扩展到全国检察系统,为全国的检察干警提供服务,以真正实现成为检察系统信息中心的目的。

    (四)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横向联系,建立馆际间的文献资源共享关系,包括文献资源合作购藏、用户服务、馆际互借、合作开发数据库等内容,并相互开放网络资源,实现网上资源共享。

    依国家检察官学院图书馆的现有人员、物质条件,上述第(一)、(二)步可同时进行。由于第(一)步如由本馆人员自己进行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并需要闭馆至少半年以上,不符合学院的工作安排,因此此项工作可以委托专业化书目制作公司进行。另外,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离不开专业软件的支持,目前国内已经有多种成熟的图书馆管理软件问世;我们可以选择最适合本馆实际的软件以节省自行开发软件所需时间及避免由于格式不符而无法应用的问题。第(二)项建立电子阅览室是比较容易完成的工作,应注意的是光盘资料的选择,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至于第(三)、(四)项工作都要在第(一)、(二)项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因此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要把图书馆的软、硬件都配备起来,并对馆内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适应建立现代化图书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文伯.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开创中华文化光辉的未来[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5).
[2]王纯.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数字信息资源开发及网络建设的现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4).
[3]杨威.“数字图书馆”每日增书20万页[N].北京晚报,2001-03-22.
        
        
      首都法学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
      国家图书馆       美国法律图书馆学会(AALL)       国家检察官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       国际法律图书馆协会(IALL)       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电话:010-82668266-152 传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页 | 联系我们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