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办学实力的三大支柱之一。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好坏,馆藏体系的结构是否完善,馆藏图书是否满足需要,建立符合办学特色、服务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对高校总体办学水平有重要影响。其中纸质文献在图书馆馆藏体系中占据重要作用,本文对2009年至2013年馆藏纸质图书的借阅和采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有馆藏存在的问题,提出馆藏建设的对策和相应建设方案。
一、馆藏体系分析
我院是警察职业院校,学院开设专业均为公安各专业,属于法学大类下的公安学一级学科。学院有央财支持的治安和交通管理两个重点专业,有省级特色专业刑事技术和刑事侦查两个,开设课程以所属类别分主要是A-K。通过对馆藏文献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来分析馆藏体系,利用统计数据来揭示和刻画馆藏文献与满足读者需要和满足科研、满足学科建设的契合程度。
馆藏数据来自图书馆文献集成管理系统中中文纸质图书的典藏系统,借阅数据来自于流通系统的读者的借阅情况,为了动态反映馆藏变化和使用情况,对2009年到2013年5年的数据进行了统计,通过对比和分析,为馆藏建设提供过科学合理的建议。馆藏量按照中图法的22个类目分别进行统计,并统计分析各类馆藏总量在总体馆藏中的比率,间接反映馆藏体系的特点,以及在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的文献保障能力。对读者借阅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每个大类的借阅总量,以及在总借阅总量中所占的比率,以此间接反映馆藏文献对科研、教学、和学生学习、研究的实际保障作用,及馆藏保障的目标与实际保障之间存在的差距,为搞好馆藏体系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一)馆藏分析
馆藏总量是反映的是一个图书馆纸质图书绝对数量,在办学水平评估工作中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指标。根据表1,学院馆藏体系比较完备,中图法22各大类的图书均有入藏,学科类目覆盖率占100%,类目间收藏比率相差较大,在馆藏量中占比排在前7位的分别是I文学,D政治法律,K历史地理,B哲学宗教,G文教体育,T工业技术和C社科总论。以上7大类占总藏书量的86.32%。
1.I文学类,图书收藏占比和借阅量占比均为第一。作为公安类院校,文学书籍的作用相比其他普通院校,有着更深一层的作用。一方面,读者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通过文学作品来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同时开拓文学视野,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公安专业课程和法律课程中讨论的是抽象的法律关系和社会生活,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把抽象的法律行为和法律关系同具体的社会关系联系起来,同时公安类侦破类文学作品本身就类似于侦查学的教学参考书。
2.D政治法律,图书收藏占比与借阅量占比均为第二。该大类图书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国家行政管理和法律,公安工作属于国家行政管理下的类目。在2009年至2013年学院现有的专业均为公安类专业,包括侦查、经济犯罪侦查、刑事技术、治安、交通管理、禁毒,主要课程均属于该大类,对于公安类图书凡是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部入藏,法律类图书选择主要法律类出版社以理论性与实用性的法律类图书兼收,在考虑学术性的同时注重通俗性和教学辅助型,兼顾教师教学科研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
3.k历史地理,图书收藏占比与借阅量占比均为第三。该大类图书中的人物传记比较受读者欢迎,尤其是反映历史、政治、成功、财富或励志的人物传记书籍,通俗类解读历史书籍等迎合读者的兴趣,同时地理类书籍中内容详实、图片精美的旅游类书籍也广受读者青睐。
4.B哲学宗教,图书收藏占比与借阅量占比均为第四。该大类包括的一级类目除了哲学和宗教外,还有思维科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和心理学,这也是读者阅读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学科。逻辑学与心理学(主要是应用心理学中的犯罪心理学等)是各专业的专业课程,而心理干预、心理辅导、心理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图书馆成为心理疏导和自我调节的重要场所,而学生对照藏书进行自我治疗疏导心理问题的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
5.G文教体育,图书收藏占比排在第五,而借阅量占比排在第六。该大类包括一级类目文化和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科学及其研究,教育,体育。公安类院校体育课程是课时量较大的必修课,特别是警务体育、散打格斗等书籍都是学生的参考书和辅导书,学生借阅量较大,在体育类里文体活动类图书也颇受欢迎。相比较而言,其他类图书借阅量不高。
6.T工业技术,图书收藏占比排在第六,而借阅量占比排在第十二。该大类包括工业技术各专业,涉及公安类专业的有TB一般工业技术类目下的TB8摄影技术,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TU建筑科学类目下的TU998.1消防工程,这部分书籍属于工学大类下公安技术一级学科,是公安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安学这个一级学科共同组成公安学科体系。计算机课程是公共课程,计算机类图书借阅量较大,但其他类图书借阅量较少,特别是摄影技术类图书与J艺术类关于摄影方面的图书有交叉,读者较少从该类获取图书,借阅量较低并且图书利用率也较低。
7.C社科总论,图书收藏占比排在第七,而借阅量占比排在第五。该大类包括社科理论、统计学、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民族学、人才学、劳动科学,社会学、管理学是公安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读者对这两类图书的借阅量较高,同时其他类有交叉的办公软硬件的操作如打印机、复印机使用、office软件使用、统计软件应用也列入该类,增加了该类图书的借阅量。
表格1.2009---2013年馆藏图书综合统计表
(二)馆藏入藏率与借阅率分析
入藏比率变化的反映着馆藏的成熟程度。如果各年度之间某类图书的增长比例之差很小,说明该类书的馆藏比较平稳,增长模式比较成熟,这基本也有两种情形:一是,非本馆的重点收藏范围,但又是馆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本校的重点学科,长时间以来都是本馆的收藏重点,馆藏相对稳定。而馆藏入藏变化显著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原有馆藏量小;二是新增专业。
1.入藏变化情况
2009年至2013年馆藏入藏量前七名分别是:D政治法律、I文学、K历史地理、B哲学宗教、G文教体育、F经济和C社科总论,上述七个大类入藏图书占总入藏图书的88.72%,与上表相比,总馆藏量排名第六的是T类,而馆藏入藏量排在第六的是F类。
F类图书入藏率增加,来自于经济犯罪侦查专业的设立,经济犯罪侦查专业涉及课程经济管理、会计实务等内容,收藏内容包括经济学基本体系结构,如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等。这部分内容增加了馆藏入藏量。
2.入藏率与借阅率对比
在图表2至6,D政治法律和I文学二者入藏率和借阅率曲线对比比较明显:D类图书入藏曲线高于借阅曲线,入藏率较高,而借阅量不高;I类图书入藏率曲线低于借阅率曲线,入藏率较高,同时借阅率更高。
图表2显示在其他5个入藏量较高的类中,2009年入藏率均低于借阅率,图表3和图表4显示,2010和2011年入藏率和借阅率曲线大致相符,图表5显示,B、F、G三个大类的入藏率超过借阅率,图表6显示B类入藏率低于借阅率。
K类与C类大体相当。
3.其他大类图书
其他类图书入藏率仅占11.28%,借阅率仅占6.35%。不做细分的整体观察,这部分图书入藏率高于借阅率。
二、现有馆藏体系建设主要问题
通过图书馆馆藏结构和利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研究学院开设专业与课程,并探析读者的借阅规律、需求特点、阅读倾向,制作入藏率与借阅率对比,从中了解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差距,发现现有馆藏资源建设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保障学科专业建设服务能力不足
学科专业建设离不开文献资源的保障。文献资源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保障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选择该学科、专业前沿、热点和符合本校研究方向和重点的书籍作为收藏重点,强调的是“新”与“专”,服务对象主要是参与学科和专业建设的老师;另一方面满足学生学习和研究需要,既要覆盖该学科各个类目,使学生通过图书馆藏书了解这个学科,又要提供该学科必需的教学辅导书和教学参考书,习题集等。教学系部同图书馆缺乏长期稳定的学术联系和业务需求交流机制,尽管图书采访时,图书馆主动向教学系部提供订单,也在现场采购图书时邀请专业课教师参与,在保障学科、专业建设时发挥了一定作用,保证了采购图书的质量和品种,但机制不畅的问题却无法避免,在教学系部申报课题、新开专业、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等方面,图书馆处在几乎无所作为的地位,无法发挥作为资源保障系统的作用。
(二)纸质馆藏资源建设精细化程度不高
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体利用率总体不平衡。一方面,部分图书因频繁借阅破损严重,更增加了读者需求与馆藏缺乏的矛盾,造成拒借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许多图书无人问津,既占据书架空间,又浪费资金。
在采购纸质图书时,对馆藏资源的评价仅停留在新书入藏分类比例和借阅量统计等一些简单的层面,然后笼统的给出社科比例和自然科学类书在藏书中的比例,社科类中给出D类和I类图书比例,其他类目调整也仅仅是宏观的比例调整变化。通过这些简单的图书馆统计分析数据制定出的采购策略缺乏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使馆藏资源建设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导致藏书结构的不稳定。
(三)非纸质图书资源利用情况缺乏有效统计
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资源互相补充,共同服务于文献保障系统。图书馆信息系统只能对纸质图书的借还进行统计,对于不外借的纸本期刊阅览量无法统计,电子图书下载、数据库下载等还没有集成到图书馆信息系统中,数据无法整合,无法分析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和互补关系,特别是对于借阅率畸高的具体馆藏图书和借阅率为零的类型图书采用互补的电子图书替代方式还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甚至连纸质图书的宏观的定量分析都做不到,在完善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
三、优化馆藏提高利用率的对策
针对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创新思维,挖掘潜力,使有限的购置经费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建立一个支撑教学和科研的牢固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一)改进采访模式
图书馆与教学系部建立固定采访协作机制,充分利用各系部资料建设的契机,把系部负责资料建设的老师发展为兼职馆员,负责本学科的资源采购意见征询,收集各专业骨干教师提供的专业文献购置思路和推选本专业教学及科研用书的建议,做好图书、数据库的宣传推广和使用培训等服务,另外还应关注学校高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比如学科带头人、教授的信息反馈。做好馆系共建文献信息资源,部分专业图书可以直接分配给相关系部,保障教学科研使用需要。定期对分配的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更新和完善。建立一套定位清晰、权责分明且执行得力的保障机制,使得新的采访模式顺利开展,并呈良性循环。
图书馆应定期、定时、定责、定人开展用户需求调研,开发能够及时、科学、便捷地获取用户需求信息分析的技术方法,为文献采访、组织提供现时的用户需求信息。利用图书馆信息系统中产生的流通数据,及时统计学生、教师不同类别用户的专业、主题、语种、文献类型等行为特征,挖掘现实用户及潜在用户的信息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或现场访问的方式,评价和检验图书馆馆藏结构的合理性;利用各种互动交流工具,如论坛、博客、微博、QQ等,直接接收用户对馆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利用不同途径广泛收集用户需求信息,为图书馆馆藏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
(二)细化馆藏规则
在决定下年度购书是首先要考虑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购置各类图书的比例是多少,二是各类图书的复本率应该是多少,三是高借阅率的图书增购原则。
1.建立以馆藏利用率为评价体系的制度
馆藏利用率是指在一个时间周期里馆藏某类图书被读者借阅图书的册(次)数占某类图书总册数的百分比。一般来说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越高,馆藏结构越科学,图书馆的总体馆藏利用率就越高,为读者提供的服务就可能越全面。虽然影响馆藏利用率的因素很多,但是馆藏结构对馆藏利用率的影响最为关键。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周期里,对馆藏利用率接近0的图书建议不增购;对馆藏利用率远低于平均馆藏利用率的图书建议暂时不增加购买;对于馆藏利用率远高于平均馆藏利用率的图书建议增加购买;对于馆藏最大利用率接近100%的图书建议及时增购1.定期根据馆藏利用率做各种统计分析(如采访量和借阅量曲线图),可以为文献采访指明方向。
2.复本数的确定方式
基于馆藏利用率指标也可以进行个性化图书复本数确定:定期统计出利用率较高和为0的图书,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率高的图书,分析它们所属学科的读者比例,将其复本数适当调整高出平均复本数水平,同时对利用率较低或为0的图书进行分析,对专业教参教辅类图书利用率较低或为0的部分,保持正常订购但将其复本数调整为1,以保障该类图书所属学科在需要时作参考,对非教参教辅类图书则取消订购2。此外,采用扫描成电子书的形式也可以解决高利用率图书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和低利用率图书占用馆藏资源的矛盾。
3.高利用率图书采购应注意的问题
文学、公务员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军事等类图书利用率较高,需求量大,这些类图书的出版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为保证图书质量,应对这些出版量特别大的类,加核心出版社、核心作者控制。另外应减少各种过级、考试类图书数量,因为这种图书的特点是时效性强,不具有收藏价值,可以引导读者使用图书馆购买的相关数据库和电子资源。(原载《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