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G网络的覆盖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掀起了移动App应用潮,各地电视台作为新闻媒介的主导方自然也被卷入了这个热潮中。怎样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浪潮中更好地发挥传递新闻、宣传节目的作用,成为各地电视台面临的首要课题。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大数据挖掘以及电视台节目App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以地方法制节目为例,讲述如何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提高自身节目的影响力。
一、移动终端用户成为主体
根据国家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手机用户注册数量已经突破13亿,同比2013年上涨了7.98%,在中国超过9成的公民都在使用手机。技术和终端软硬件的飞速发展、资费下调,加之用户对伴随式内容消费的强烈需求,都将推动移动终端开发在未来几年进入爆发式发展①。各级电视机构面对如此众多的移动终端用户群体,必须建立云服务,建立优质App来吸引用户的眼球。要让移动终端用户依赖电视机构的移动云服务和优质App,达到每天不使用这类服务和App就像生活少了一部分一样。抓住了用户群体,就把握了主动权,而建立一张能够网住移动终端用户的“大网”就成为了主要问题。
二、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大会于2014年1月在北京举行,该会发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蓝皮书,根据报告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全民时代。截至2014年6月,移动应用商店的App数量已经达百万量级规模。各级电视台要更好地生存发展,必须跟上移动互联网的步伐,不断变革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人们热议的互联网思维,或许要升级为2.0版,变为移动互联网思维。”②有线互联网是人随网走,哪里有网线,就到哪里上网;而移动互联网是网随人动,人到哪儿,网络就到哪儿,就能在哪儿上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说:“移动终端具有高度的便携性,是‘带着体温的媒体’,它可以24小时在线,这是传统互联网做不到的。”③图1显示了最近几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长情况,可为参考。

大数据在互联网行业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规模如此庞大,以至于不能用G或T来衡量。通过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这些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用户群体的偏好,继而通过App向用户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应用和消息。
三、移动平台在地方法制节目中的作用
目前各级电视台都实现了电视屏幕、电视台网站、微博、微信和客户端App的同步上线,从形式上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圈子,但是内容上却缺乏创新,相当于同一条新闻只是在不同平台上的展示,根本没有吸引移动用户的优势。以地方法制节目为例,用户在电视台提供的任意一个平台上观看了某一法制节目,那么当用户在使用其它平台的时候,肯定不会对相同的节目感兴趣,这样就失去了多平台的意义。怎样才能做到在不同的平台利用不同的节目内容来吸引用户成为关键点。首先电视台节目组应该成立法制节目数据中心,配备专业的计算机人员,通过网络爬虫和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内外的法制新闻进行海量搜索,然后保存到本地的云服务中心。法制节目编辑可以把时间较长的法制新闻和法制节目放在电视媒体上进行展现,而互联网和移动平台则主要以短小的法制新闻和相关法制观点为主,然后再加入用户评论和留言功能。节目数据中心应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评论以及浏览新闻种类进行动力学分析,通过使用舆论动力学算法对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不同的用户推送不同的法制新闻和节目,而并不是千篇一律地采用同一种处理方法。这样做既能够实现法制内容在多个平台的新闻和节目里展示,而且不浪费资源,同时还能够吸引观众,达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多方向发展的目的。根据前述可知,移动客户端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很大的规模,因此各级电视台应该把发展重心偏向移动平台,移动平台也将成为吸引观众的主要渠道,移动互联必将成为未来的焦点。
四、结语
电视媒体必然在未来的融合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当前比较火热的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与地方法制节目相结合为例,从移动终端用户的数量和大数据的形成进行阐述,分析了目前地方法制节目形式和内容单一的缺点,并结合计算机领域的数据挖掘、舆论动力学和网络爬虫技术对用户兴趣进行分析,认为通过系统后台推送对口的新闻和消息给用户,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节目的推广问题。计算机技术在高速发展,各级电视台作为媒体主体必须紧跟科技的脚步,大力改革创新,才能走好长期而持久发展的道路。原载《电视研究》2015法制节目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