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不仅是工作场所,学习场所,同时还是聚会场所,是相关社区的公共领地,可以通过举办许多活动,将不同年龄和不同来历的人们凝聚在一起,是问题环境里的“文化之锚”。通过公民社会活动和图书馆馆员的社会责任,图书馆可以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加强做出贡献。这就是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性。图书馆涵盖了法律图书馆,而法律图书馆具有其明确的学术特点,更多的偏向于学习和工作的场所,削弱了作为聚会场所的定位。如果将图书馆的组织方式比喻成为是一个购物中心--(具有半公共性的空间,有明确的规则,保护访问者免受干扰),那么法律图书馆就是这个偌大购物中心的一个特有部门。
1.传统意义的图书馆
1.1中国古代图书馆又可称为藏书楼,源于保存和记事的习惯,当人们认识到需要对已产生的文献进行连续不断的收集时,就会将具有一定数量的文献有序地存放在一起,便于长久保存和利用。其显著特征是注重封闭性收藏,即只供皇帝、王公贵族以及士大夫等阶层的少数人所享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图书馆则逐渐以公共藏书为主,公开、公用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向社会公众开放,成为藏书楼向图书馆转变的前提。在读者服务方式上,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架借阅。虽然还是以图书收藏为主,但已经开始为大多数人服务了。[2]
1.2在西方,图书馆起源于19世纪到20世纪之交的变革中。自从公民的公共领域诞生以来,阅读、交流和沟通就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图书馆想要把工人们从街上和酒馆里拉过来,阅览室常常和咖啡屋合并。开放时间是晚上和周末!1950年后,在职业经历了专业化和学术化的阶段后,随着读者居住条件的改善,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就被“送回了家”--可以外借图书。阅读成为提高“修养”和“心灵慰藉”的一种生活。此时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图书馆,图书馆来访者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女人和孩子,公共图书馆因此变得拥挤,而且开放时间改在白天而不再是晚上和周末。
咨询和借阅的方法得到细化,然后就出现了信息图书馆,与此同时对图书馆的工作进行了技术化和自动化的改进。借助于电子信息处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目录分编和借阅流程进行了细化。
随着外借图书馆走到了前台:即在家中阅读。读者只借书,而不在馆内阅读等一系列变化,必须承认的是,图书馆看起来越来越相似,而图书馆的房间也不再是“能激发灵感”的场所了。
2.现代图书馆的形式分析
当今的信息是无形、无界限、无处不在的。没有清晰的时空结构,没有领土权,可存在于任何智能设备中。书店出现了专门为读者提供的阅览区,到处可见的书吧、咖啡吧,甚至在酒店大堂的一角,也会设有颇有规模的图书阅览架……无处不在的信息和简单易行的信息技术使得组织良好的场所(图书馆)显得多余--我们还需要图书馆吗?随着各种类型的出版社、专业数据库、自动化系统等图书馆上流行业服务商的崛起,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和整合等服务的细化[3]--我们还需要图书馆员吗?
2.1现代图书馆的布局
我们提出一个理念:“阅读、学习、生活”。图书馆是一个学习场所,促进读书的场所,让人从读书中得到快乐,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媒体资料。因此,“阅读”和“学习”的意思是很清楚的,但什么是“生活”?阅读和学习,是为了能够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社会是由交流构成的,如:面对面交流,通过符号交流,通过媒体交流、会面,走到一起,沟通等等。公共平台或公共地方,最好还是传统的集会场所。随着“第三空间”概念的出现,现代图书馆的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原则,希望能将习惯了在家阅读的读者重新请回到图书馆。
那么,人们到图书馆里来寻找什么?一个来自学术图书馆的回答:“在图书馆聚精会神”;“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其他人作为榜样可以鼓舞你”;“工作中休息时可以把图书馆作为‘漫步的大厅’”;“看和被看见”;“独自但并不孤独”;“公共场所的隐私性”和“经过规划的空间”。等等。[4]决定性的一点是共同使用一个空间,这是它的社会交往质量,是可能的面对面的交流。
图书馆有可能成为“第三空间”吗?
家庭/家作为“第一空间”,工作/学习为“第二空间”,“第三空间”作为“中立方”,没有必须到场的义务,平衡在“家”的放松与“工作”的紧张之间的氛围,重点放在气氛轻松的谈话、交流上。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社交空间和场所,就会发现,它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连接效果,会将人与空间连接在一起,也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同时我们确定,以前具有这种连接功能的团体,如社团、工会、宗教和政治党派,它们现在的连接功能已经减弱,图书馆虽然并不能完全取代这些团体,但杰西。谢拉(1903-1982)在《图书馆哲学》第二版中的专文指出:图书的集合不是图书馆,图书馆也并不仅仅是保存图书的组织机构。它是用来构建传播交流系统连接的社会工具,对任何社会或文化都是至关重要的。[5]我们必须在关注信息和工作质量之外,还要问一问我们的图书馆,哪些因素能够让读者在图书馆的停留时间变得更加舒适。
2.2现代图书馆的定位
经验表明:图书馆有着自己的阅读群体,图书馆作为非商业场所,交流和互动以及大家能走到一起的场所,我们需要提供新的服务,但为什么?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就是用于阅读研究的图书收藏,或者是指保存上述收藏的建筑或房间。[6]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图书馆的传统概念正被重新定位,从一个收藏图书的房间,演变为收藏包括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在内,并将之传播和学习的场所,具有社会连接功能以及公民社会的功能,而公民社会这个理念的指导性原则就是在国家、经济和大型组织之外的自我决定。
我们需要把现代数字化交流的观点联系起来,这些观点是我们作为图书馆馆员所必须发展的。长期以来,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都是以馆藏为主,图书馆的一切业务流程都围绕藏书展开,工作重心大都放在对图书文献的收集、整理、加工等内部基础性工作上,图书文献外借、阅览等服务也只是针对读者的需求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具体的文献资料。[7]
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社会里,认知的获取并不取决于缓慢的科学界和其评估程序的运作,而是在这个社会里任何一个发明都会在全球竞争的条件下发展成可用于经济发展的创新。[8]
现代图书馆员正逐渐将传统职责与飞速变化的技术结合为一体,除上述传统职责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帮助读者发现信息并帮助人们为个人和专业目的高效利用信息。这需要我们馆员拥有广泛多样的学术和公共信息资源的知识储备,具有跟踪出版、网络和电子资源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倾听来访者的研究领域,帮助他们查找和使用电子或纸本资源。图书馆馆员还需要指导读者如何使用图书馆的资源,以便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这包括他们熟悉使用的纸本文献以及网络或数据库等电子资源。
除此之外,图书馆馆员还需要具备编制特定学科主题的纸本文献以及电子资源目录,分析馆藏,制作文献索引,组织参考书目以及具备分析特殊关联领域报告的能力,以便向来访者推荐资源,提供更多具有高质量的信息资源的服务。
当然,图书馆馆员工作在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工作职责。例如高校法律图书馆,馆员不仅需要指导本院师生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也需要协助教师发展课程计划和收藏课堂教学资料。同时还需要帮助律师、法官等法律界专业人士对法律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定位。[9]
3.现代高校图书馆
不同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资料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机构,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是一种专业性的、学术性的服务,这既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也是其存在的价值所在。高校图书馆根据馆藏文献的范围又分为综合性图书馆(以下简称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
3.1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和任务
为了满足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必须保证质量,以学校专业设置、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科研计划等为依据,坚持以专业文献为主,适当照顾全面的原则,即对于专业文献全面系统的收藏,与专业有关的文献重点收藏,一般文献适当收藏。结合数字化文献馆藏的建设,建立具有高校综合类图书馆特色的文献体系。
高校图书馆所担负的任务有以下几方面:
(1)根据学校的性质和任务,采用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用于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编目和管理。
(2)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
(3)根据教学、科研和课外阅读的需要,开展流通阅览和读者辅导工作。
(4)开展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工作。
(5)开展查阅文献方法和光盘信息、网络信息获取方法的教育和辅导工作。
(6)统筹、协调全校的文献资料信息工作。
(7)开展馆际协作活动,如联合编目、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协作等。
(8)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
(9)进行图书馆学、目录学和信息理论、技术方法及现代化应用的研究。[10]
3.2高校专业图书馆的特点和任务
在高校中,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全校教职人员和学生,而高校专业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以各专业院系的教职人员与学生为主。文献信息专业化,一体化是其特点之一。本文以高校法学院图书馆为例(以下简称为法律图书馆)。
法律图书馆主要是为现在或将来的教师、学生提供教学和研究支持。其次是为学校其他院系,地区律师群体乃至全世界的法律学者提供法律研究和学术服务。作为法学院图书馆所承担的任务,本文引用耶鲁大学法学院馆藏发展策略来加以说明:
“LillianGoldman法学院图书馆致力于追求:
(1)继续收集对我院教职人员和学生具有重要价值的电子法律/学资源,除非该资源过分昂贵;
(2)继续全面收集美国法和国际公法相关的英文学术著作;
(3)继续保持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法律史料的馆藏。这意味着我们将广泛收集稀有的法律书籍,保护我馆旧有馆藏材料,收集副本,并大力收集关于法律史的现有二级资源;
(4)为满足我院教员和学生的现存和未来研究需要,继续广泛收集外国法的资料,也可使得全国范围内可以利用这些材料;
(5)在预算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我院教员和学生的需求,收集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以及其他综合性专著。”[11]
4.高校法律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法律图书馆的发展策略需要体现出法学院的理论定位。其馆藏主要是为支持法学院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研究,而教师和学生发表的专著、论文等科研成果又成为法律图书馆把握法学前言动态的特色之一。因此,法律图书馆的沿革与法学院的发展同步。
4.1法律图书馆的使命
高校法律图书馆主要服务于法学院,因此,法律图书馆需要参照法学院的定位,从而来反映其对法学院的支持。法律图书馆的主要使命在于,明确图书馆发展方向,为法学院师生提供有成效的法律信息服务,为法学教育课程提供直接支持。最终体现出其存在的价值。哈佛大学法学院图书馆的使命为:“通过提供最高水平的服务来支持教师和学生在研究和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法律资料。在某种程度上,图书馆需要支持更多的来自哈佛大学其他院系以及海外学者们的研究,需要获得其独一无二的馆藏,这一点与哈佛大学的使命一致。”[12]法律图书馆的使命很重要,除了反映出对该法学院的使命外,对其自身的行为、目标以及存在的价值观也要体现出来。[13]
4.2法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独一无二的馆藏资源是每一个法律图书馆的基础。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冲击,作为专业图书馆,法律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种类必须是精而全的,例如:法学评论和法学期刊、国内国外政府文件、专著文献、学生论文、判例文献、法学院出版物、教师著作、定期法律汇编、各国法典以及课程参考资料等。其馆藏资源的类型除纸本文献外,还应该具有多样性,例如:数据库、DVD和多媒体、缩微胶片、CD-ROMs等。在馆藏发策略上需要充分利用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纸本文献是人类发展的结晶,是不可替代的。但当我们环顾四周,伴随着iPad、iPhone的潮流,我们的青少年已经不再捧着书本长大,阅读习惯也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改变。因此我们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增加包括数据库、软件、电子形式的文件、报告和法庭资料以及一次性获取文章和其他资源的网络接入在内的文献资源,来扩大法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确保其馆藏的全面性和独特性。
4.3法律图书馆的服务
“阅读、学习、生活”的理念同样适用于法律图书馆,从布局上提高空间质量,在空间内和书架间划分开座位和工作台,从而起到屏蔽作用。规划出用于学习和研讨等相对私密的空间,利用年轻人喜好交谈的特点,最终真正将阅读、学习融入到生活中来。
参考咨询是最能体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工作,主动接待来访者是包括法律图书馆在内的一条行业准则。我们需要主动与教师交流,主动与学生沟通,将图书馆与读者间紧密链接起来,在发挥法律图书馆学术特点的同时,也使其不再仅仅是一座冷冰冰的建筑物,而是一个充满浓厚学术气息的学习、休闲场所。
无论从建筑规模、馆藏资源以及预算资金,法律图书馆都无法与公共图书馆或高校综合图书馆向齐并论。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渐渐地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光线更为明亮,空间布局更为舒适的现代图书馆。但无论哪种形式的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必须具备社会连接功能。作为现代法律图书馆,虽然所面对读者群体不同于公共图书馆,但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一致的。我们需要取其精华,明确法律图书馆的使命,制定发展策略,体现其自身的核心价值,最终展现出高校法律图书馆不可替代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