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进入 21 世纪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传统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 空间受到了挤压和限制,使得曾经处于信息交流中心位置的图书馆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公益性机构的传统图书馆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数字电子科技、网络媒介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 图书馆的功能和角色被逐渐淡化,日益 向着数字图书馆方向转变,这就在文献 管理、数据库维护与管理、咨询互动服 务等方面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法律图书馆作为提供专门性知识的图书馆,更要认清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 政治、经济、科技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内部因素) ,真正做到提高电子资源管理水平、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以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更好的提供法律信息支撑服务。而构建法律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作为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基础,可谓是在严峻环境中探索 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策略和途径。
2.文献信息资源需求分析
2. 1 资源需求
2. 1. 1 非法学类专业文献资源需求。增加当前应用型、交叉型的众多新兴学 科日益兴起,而法律触角又遍布日常生 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各行各业的时政、 新闻、信息背后都有着法律专业知识的 支撑,鉴于法律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与实 践性,其文献所涉及的社会领域覆盖面 积庞大。但现今不少法律图书馆的文献都存在老化、弱化、种类单一的问题, 文献资源过分强调专业性,类别局限, 导致非法学类专业书籍文献出现空白, 同时缺乏其他专业学科数据库的购置, 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2. 1. 2 外文文献资源需求增加 近年来,法律人员的学历水平逐渐提高,科研项目的深度和层次也日益上 升至国际水平,因此对国外学术期刊的 需求便大大增加。
2. 1. 3 数字化资源需求增加。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信息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人们能够通 过互联网获取海量的信息,包括阅读网 络新闻、数字报刊、电子图书、博客、 邮件等内容,并实现及时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数字化书籍和期刊由于具有检索快捷方便、信息丰富、能够在线互动交流等优点,故其需求量激增。
2. 2 用户需求 法律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用户依据 查找资源用途不同可大致分为三类,即 专业型、娱乐型和目的型。
2. 2. 1 专业型用户。专业型用户一般都是法学领域的专 业人 士,他们时刻关注业内的新观点, 及时把握大案要案、法律法规、理论发展的动向,是法律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对 象。该群体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具有鲜明 特点: 对信息平台操作熟悉、查找文献/ 书目信息目的明确、对文献更新非常敏 感。据此,法律图书馆的通用服务流程 已无法满足此类用户的需求,而应该提 供更高层次的个性化服务,如建立用户 档案、跟踪科研进展、推送行业动态信 息等。
2. 2. 2 娱乐型用户。娱乐型用户也是图书馆常客,他们 追求的是精神愉悦,往往没有明确的阅 读方向和目标,而是徜徉于漫漫书海中 自主浏览各类报刊杂志,以略读、泛读 为主,因此同样熟悉图书馆的软件硬件 资源,不需要工作人员从旁协助。
2. 2. 3 目的型用户。与上述两类用户相反,目的型用户 很少光临图书馆,他们只有在急需某类 资料时才到图书馆查找,因此具有鲜明 的阅读时段特点。如媒体报道某一社会 热点期间,他们会受传媒影响而查阅相 关文献书籍; 又如时值节假日,学生读 者会骤增。此类用户对图书馆流程不熟 悉,且阅读兴趣不同、类别各异,常常 需要工作人员的引导。
3.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构想
3. 1 平台建设原则
3. 1. 1 合理布局。基于文献资源宏观理论,有赖于行 政机关的支持,在科学化的引导下,于 法律专业图书馆整体层面上对平台建设 进行统一布局和规划,利用现代技术手 段进行联网,最终形成能够服务全社会 各行各业的文献支撑体系。
3. 1. 2 由藏变用、文献保障、文献信息资源以实用为主、以收藏为辅,资源服务切勿以盈利为目的; 考虑到文献的保障与信息效益的发挥是今 后充实与完善中国法制建设体系中的一 个重要环节,因此,平台建设要切实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3. 1. 3 协同合作。任意单一图书馆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都很难满足法学、法学分支学科和其他新兴学科的文献需求,特别是在灰色文献、边缘学科文献方面能力更加有限,因此需要通过宏观资源建设事业的发展,跳出各部门体制、各系统格局的限制,切实加强各机构法律图书馆之间的横向紧密协作,集中优势整合法律特色资源,使纵向分布的文献资源和 专业信息通过学术交流机制或网络平台而被合理利用与开发,发挥出整体效益。
3. 1. 4 简洁实用。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构建重在简明、 实用,提供多层次且具有时效性的信息 服务,为用户提供互动交流平台。
3. 2 平台建设内容。 随着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逐步被认 识,传统的图书馆发生了性质上的变革, 单一藏书格局逐渐过渡到文献信息中心 组成的网络格局,加之我国处于数字信息 网络时代,泛泛购置纸质书籍、出入图书 馆借阅的模式已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要 构建法律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其目的除了为广大用户提供传统资源 服务外,也使法律专业人士能够及时跟踪 国际最新的法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动态,把 握研究方向,开辟潜在性、超前性专业信息研究,以期为我国整体法学文献事业发展创造条件,达到预期目的。
3. 2. 1 人才管理与开发 人才是图书馆体现核心能力的根本, 是决定图书馆成败的关键。作为文献信 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构建 法律图书馆自身发展特色的核心价值观, 树立服务理念,倡导管理者及员工身体 力行; ②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用战略眼光对人才的引进、培养进 行规划; ③引进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理念,改革落后体质,建立激励机制、考核制度、薪酬奖惩制度,强化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④加强继续教育与培 训,建立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切实提升知识服务能力; ⑤构建法律图书馆文化,注重营造和培育有特色的 “团队文化”氛围,把图书馆各种技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既发挥各部分力量,又相互协调,整体协作。
3. 2. 2 增加馆藏特色资源、加强法律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法律文献信息资源由于涉及部门庞杂、系统众多,文献资源内容丰富、分 布 广 泛,而极具专业性特色,是法律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基本保障。法律图书馆应根据用户需求,加强法律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①对现有文献资源进行整合是文献 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基础和核心。要顺应代变迁,不断调整藏书采购方案,剔除多余复本和年代久远的纸质图书, 优化馆藏结构,减少收藏中的重复和遗漏; 扩充高质量纸质书刊购置; 加大外文法律文献、数字信息资源的收藏比例, 如馆藏资源数字化、增加自建数据库及 引进数据库数量等,把握国内外法律信息发展的动向和规律。 ②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图书馆现代化程度 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要适应网络时代要求,加强创新意识和主动推送服务 的意识,加强对网上法律信息资源的重 组与整合能力,尤其是对数字资源的转换、开发,按照专业文献固有的规律主 动调整资源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具有法律特色的 “虚拟馆藏”,如当前新 兴的图书馆管理软件,除了满足图书馆自动化基本需求外,还能作为数字图书 馆建设平台,打破割据藩篱,整合多个机构间的文献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合理配置和馆际间的联合服务。 ③随着数字传播技术尤其是网络传 播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存储 领域布局将逐步转向以 “指导读者存取 信息”为核心的存贮体系。 ④在资讯时代多元媒体环境下,庞大的网上信息需要按照学科体系或载体方式分类,提供检索窗口等,使图书馆信息资源表现的丰富而有序。制定文献资源整合标准及规范,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统一加工、检索、导航、传递服务; 建立科学的文献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结合各自图书馆具有突出优势的重点领域, 组织二次文献加工、集成和专业数据库建设,形成具有法律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献资源。
3. 2. 3 强化服务创新。以往图书馆管理战略是以馆藏为中心、以保存为目的,尽管图书馆馆藏种类丰富,但阅读的自主性仍然是相对受控的,用户在阅读方式及阅读时空中的选择余地狭窄。而与之相较,如今工作重心则转移至用户和服务上。法律图书馆应提供服务创新,以保证图书馆的可 持续发展: ①开拓读者市场,由来馆借 阅的读者延伸至馆外、网上的潜在读者, 由一般民众延伸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 及企事业单位等; ②开展多层次、多样 化、专业化、个性化的优质特色信息服 务,如法律学科化服务、法律信息编译 报道或推送、课题及案例跟踪服务、网 上虚拟参考咨询与模拟法庭等,建立起 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资源、服务 模式与服务质量的有机结合; ③开展一 站式检索服务,用户进入该平台,只需从初始的主页开始,通过前后链接即可 检索到图书馆的所有文献资源信息,包 括纸质馆藏、中外文电子图书及期刊等, 此外,在特定区域输入查询的关键字还 可快速在杂乱堆陈的信息中找到所需信 息,以实现完整意义上的 “聚合阅读” 和 “延伸阅读”; ④强化图书馆面向市场 的信息服务功能。从图书馆 “社会竞争 力”角度出发,可进一步提供有关科研 基金项目、情报研究的完全面向市场的 社会化咨询服务。
3. 2. 4 构建科学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是经营理念、激励机制、 组织文化氛围的有机结合体,科学的管 理体系是服务平台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 法律图书馆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通过实证研究,定量分析用户的需求特 点,并对馆藏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设 备和服务能力等进行优化配置,推行切 实可行的服务内容,以培育核心竞争力: ①实行责、权、利统一的管理格局,发 挥管理机制的激励功能; 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调动员工积极性,充分发挥中青年业务骨干的作用,合理配置 人力资源,使图书馆充满活力; ③组建核心技术团队,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 为馆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④大 型公共图书馆增设法律分馆,专门机构的法律图书馆则可考虑寻求部门间的合作,如政府部门的法律图书馆可为国家立法机构、政府决策部门等提供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法律 图书馆可以学科带头人、科研人员为主, 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把基于文本的 检索、咨询服务提升到基于内容的知识服务; ⑤积极采取图书馆联盟战略,基于 “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 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如联机编目、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以及技 术、管理工作的沟通与学习等,避免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4. 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加强对法律图书馆的建设,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丰富的法律文献推动了中国法学的教育与研究; 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使文献管理、整序及检索日益便利; 各种馆际 合作的顺利开展有效促进了资源共建共享,无论是理论研究抑或实践探索均有助于协调规划法学特色文献资源建设。 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机遇,顺应时代变革,延续性的、科学的对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形成具有完善的全国性系统网络的自动化、数字化的法律图书馆。同时,更要客观的认识自身优势及不足,正确制定相关可持续发展政策,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最终拓宽法律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和组织管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保持在新环境中的良性发展。本文原载于《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3 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