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法学院读书是风光还是风景?
今年年初,在一番激烈竞争后我终于拿到了富布莱特奖学金。今年八月,我来到美国大学法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美国大学坐落于美国首府华盛顿,与特区其他大学比,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这里的法学院短短三个月的学习,让我坚定了以前对美国法学教育一部分的印象,也破除了一部分的印象。
对于美国司法制度的各种感受,本人还会利用其他小文章进行分享。其实,在法律界工作多年之后回到学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然而,要回到学堂做一名美国法学院的学生,却似乎很艰难。艰难也好,容易也罢,几个月的学习生活总算是开始进入了正轨。
来到美国法学院这几个月,我的体验告诉我,要学会学习和生活,学会安排时间,学会明确目标,学会人生取舍。
一、游戏般的迎新介绍
在美国的大学正式开学之前,都会有各个院系的instructor 组织新报到学生做各种orientation,通常会请二年级的学生或部分教员(faculty)参与。
Orientation的目的在于让新同学熟悉校园各个角落、设施功能,本专业大致结构,以及认识你的小伙伴(同学),有点类似国内的迎新。因为这里是学分制,在orientation中认识的同学可能会和你选不同的课程,所以可能不会和你是真正的同班同学。Orientation一般一天只有1-2个项目,进行的非常缓慢。
在这个过程中,你经常可以看到的场景是:一个拿着海报的同学带着十几二十个新生,在校园里到处晃荡,嘴里一直不停的呱啦呱啦,说着学校的各个建筑。临近开学的季节是一年中气候颇为适宜的时候,阳光温和,草木繁盛。漫步于校园,可以看到教员站在学生们中间,各个同学就在学校的草地上或坐或卧,热烈的讨论,时而松鼠也从树上窜下来,似乎也被这些讲解吸引了。校园里,处处可以感觉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繁忙的开学季
法学院的选课系统在开学的前一个月就开放在学校内网上了。每个正式注册的学生都在开学前收到学校发来的邮件,里面有专用的账户和密码,学生需要到邮件内链接的学校主页网站上进行注册、修改密码。由此,可以进入所在院系的主页,并进入选课系统。
法学院的学生无论年级,没有统一的课程表,是按照自己身份需要的修满的学分来决定每个学生自己的课程表。比如JD,学制3-4年,共计86个学分;LLM,学制1年,24个学分。所以法学院不论是JD还是LLM,都适用同样的可选课程列表。JD 有几门必修课,但是学生可以选择在四年中的任意一年上。国际学生,也会有一门legal writing必修,计入学分。今年法学院的秋季课程提供200多门,从基础课程比如民法、刑法、宪法等,到各种小的seminar, clinic研讨班课程都有。但是每一学期的课程一般不能超过四门,因为功课很重,超过这个限制会被自动认为是无法完成的。但是如果想节省时间拿到毕业所需学分,可以向学校进行申请,递交学术能力的材料,经学院评定,可以多修一至两门课。在这个前提下,所有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选课,所以JD和LLM的学生混在一起上课是很正常的事情,同一个班上有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很热门的课程,或者因为重要,或者因为教授很受欢迎,在选课的时候不得不被排在等待的名单上,而且你并不知道你排在等候名单的第几位。
开学第一周属于试听周,同学可以尽可能的多参加想修课程的旁听,无论注册与否。所以可以见到一天上四节课的同学在教学楼里繁忙辗转教室的场景。
但是,一周后的周末,就是学生们决定drop或正式注册课程的最后期限。这个期限一过,你就不可能进行更改了。在这期间,你可能收到学校系统发来的邮件,提醒你在等候名单上的课程,因为有人放弃或者退出,你有机会注册了。经过一周的试听,在开学一周后的周末,往往是选课、放弃、注册的繁忙周末,同学们为了成功选上想学的课程,不得不坐在电脑前刷屏,既动脑力,也动体力。
三、满负荷的课程安排
超级忙的法学院学生学习生活每天是这样开始的: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到达健身房,跑步20分钟、游泳半小时、洗澡,自助餐厅吃完早餐,再转至法学院图书馆,已经九点,基本与国内工作时间相同。此时的图书馆已经有一部分没课的同学在此读书了。
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满满的时间表,在课程之间,还会安排很多的和教授的会面,问问题或者谈课题,而通常这种会面会控制在30分钟之内,所以如果某个半天没有课的话,预约的会面按每小时码在日程表上。我这个学期每周的周一是最忙的一天,10:30-11:50一节课,12点小班研讨课至下午2点10分,晚上6:30-9:50再一节课。本学期有三门主修,加上两门选修,所以几乎每天都至少有三个小时的课程。周一上完七个小时的课后已经精疲力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可以说,想要修完所有的学分,并且拿高分的话,不仅要拼脑力,而且还要拼体力。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图书馆及教室是可以随时在里面吃东西的。因为所有法学院的学生时间表都很满,比如我周一上午和中午的两节课之间只有10分钟,只够电梯到顶楼,买份午餐进教室,否则就要等到下午2点之后,而经历了一个上午,你是不愿意这么做的。我觉得大家说起买午餐的动词在这里用的特别好,叫grab,“抓”一份午餐,多形象!而且所有的教授也很理解,他们自己有时候也会抱着零食在课间十分钟的时候吃一口。而带着午餐一边吃一边上课,在这里叫做Brown bag lunch。几乎每个同学都会带一个这样的lunch bag, 一是因为经常会来不及吃饭,二是因为自己带会比在学校买便宜的多。
四、高大上的图书馆
就我读过两所美国的大学及参观过的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来看,不得不说每个法学院的图书馆都是学校最好的图书馆。
法学院图书馆里的桌子宽大,座椅舒服,有圆桌、方桌、带电脑桌、独立格子间,木椅、沙发、电脑椅可选;自习地点有公共区域、安静区域及四人至六人间可选;还有专门的咖啡室、顶楼自助餐厅、打印室、电脑问题咨询室、图书管理员咨询室随时提供帮助。当然这些都只是硬件,重要的是除了所有馆藏的法律书籍外,学校给学生们免费提供两个法律数据库使用:Westlaw及LexisNexis,从这两个数据下载的资料打印是免费、免费的!并且会有经营数据库的公司在开学初提供使用数据库的培训,学期中会有专员随时提供在线帮助。怎么说呢,第一次使用时,我完全被吓住了,面对无数多的信息量,深有无从下手之感。比如通常在搜索关键词输入以后,点开每一篇的相关案例或者资源,都会有更多的链接等着你去查阅。所以知道如何Narrow你的关键词非常重要,否则会被陷入海量案例里。我只能说在我用过这些支持系统后,觉得简直太棒了!无论电脑还是查资料遇到什么问题,抓起电脑就往Help Desk跑,总有人会帮你解决,不能解决也会帮你打电话约人来处理。
在美国大学,这里的法学院图书馆是7天24小时开放的,图书管理员会从早上8点呆到午夜12点,其余时间段你仍然是可以使用图书馆内的一切资源的,只是没有管理员为你解决问题。通常在没有课的晚上,为了完成接下来课程的预习,我基本上会在图书馆呆到晚上11点再走,但是,你仍然可以看到有无数的同学那个时候还在图书馆内,案头都是Paper和厚厚的书。这个时候,你会觉得无比受打击,你真的没有你想象中的努力。本地的学生并没有语言上的障碍,但是他们还是那么努力。这里的学期很短,但是要完成各种essay、作业、考试,微博、微信、Facebook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刷。
图书馆的空气中时常发出一种很诡异的压力,不仅是因为课程任务重,而且对于JD 的学生来说,第一年的学习尤为重要,他们拼的是GPA(Grade Point Average),即平均成绩点数,因为第一学期的GPA决定了你在第一学期结束后的夏季实习在哪里,会不会进到排名TOP的律所,而这夏季的实习又决定了你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法学院除了一小部分的LLM外,大部分为JD学生,可想而知,这种职业教育框架内的学生都很拼。
五、不可能完成的阅读量
对中国学生来讲,开学后每门课的阅读非常重要,也非常难。
在国内读书时,老师推荐的书可以随便翻一翻作为参考,但是这里老师布置的阅读,是要在每节课上课前读完的,因为上课的时候,教授不会帮你读一遍,只会直接讨论。如果不看,不知道上课要讨论的部分讲了些什么,你是听不懂课的。而且这里是案例法,每本Case Book都以法官判决为基础编排,加上判决书里还有援引之前的案例,所以每本课本都很厚,可以拍死人的那种。因为书太重,在法学院也会经常看到没有申请到柜子的同学带着行李箱来上课,里面都是书。
通常每节课之前的阅读量少则50页,一般为上百页。遇到要做作业的那几周,阅读量就更大了。按照美国当地同学的阅读速度,20页可能可以利用中午吃饭的一个钟头就翻完,但是中国学生基本要花二三倍的时间逐句去读,才能理解。我刚开始的时候,非常不适应这个阅读节奏,所有的案例我得先从英文字面意思上理解一遍,再从法律层面上理解一遍。我的心得是坚持啃半个学期,抓住法官写判决书的主线,理解哪部分是事实,哪部分是说理,哪些部分可以不用深究,哪些部分应当重点理解,阅读速度才开始有飞跃的提升,再看案例就亲切了很多。
然而,到现在我还是觉得如果想完成所有教授布置的阅读,那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很重要,是想拿学分,还是学你想学。只有适当的放弃一些内容,才可以将精力投入到更专业的领域。
六、激烈的课堂讨论
美国法学院的课程授课方式各色各样,既有一位教授教课的,也有两位教授同时搭档授课的。比如我选修的刑事程序法就是一对法官夫妻来授课,分为上下场,非常有趣。
课堂讨论是授课的最主要方式,无论什么法,均以案例为基础,教授会不停的改变事实细节进行假设性设问,然后问学生怎么样建立你的论点进行辩论。这里是Case Law, 对于律师来说,代表客户利益建立的Argument 尤为重要,如果能找到合理的论点进行辩论,很有可能成为法官最后定论的依据。往往在同学们往一个角度进行积极思考、找寻理由进行Support时,教授突然会话锋一转,问,有没有同学可以从反方面进行辩论,什么理由?这样下来每堂课都是一场头脑风暴。
不过,常常是同学们说的多,其实实质有道理的内容并不多,但是大家都很积极表现,激烈讨论,因为课堂表现计入考试评分指标。如果只是呆在这里一年的国际学生,在这个环节,其实内心是很崩溃的,因为你的思维跟他们不一样,还没学会那么绕的说话,经常一堂课下来,只有聊聊数语,或者零星提问。另一个很崩溃的是,你根本无法像本地学生那样记笔记!尽管我打字很快,但是你在要听完教授讲解之后,立马进行Summarize或Paraphrase,然后再Take Notes,基本上和阅读任务一样,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在我遇到所有本土同学都很好,我会厚着脸皮心安理得的寻求他们帮助,请他们将笔记发邮件给我。
几乎每门课的教授在学期中都会请该门课领域的专家、实务律师、检察官或者法官来授课或者做讲座。在我的家庭法中,教授请来两位家庭法实务律师,以为请求离婚的客户代写诉讼请求、双方协商的练习为内容上了一节实务课。从案例基本事实开始,律师会教学生从哪些角度考虑,尽多的了解客户需求及案件事实,并告诉学生法院的立案要求,然后拟写诉状;又将班级分为两组,了解更多的事实细节,分别代表双方客户进行谈判,再写协议。在我的收养法的课程中,教授请来州政府部门的资深工作人员,和我们分享实务经验,这样的实务工作者讲出来的案例,非常生动。同学们在感受实务经验的同时,也可以随时发问,加深对理论介绍和实务操作异同的体会。在少年司法的课程上,教授会安排我们去未成年人转处中心参观,或提供庭审信息,让我们自己去旁听然后写感受,或者请别州的专家通过Skype在线进行讲座。这些不拘于形式的授课都让我印象深刻。
七、庞大的就业信息
法学院有自己的就业指导及职业发展中心,有专门的教员负责给与学生各种职业上的帮助。这个中心会不定期的往每个学生邮箱里发邮件,即有各种internship、externship的链接,也有各种networking及职业辅导信息。
我每天至少要查三遍邮箱,平均每天会收到20封左右的邮件,每封邮件都有无数个链接等着你告诉你学校或者哪里组织的各种活动,希望你能参加,目的是多认识下这个领域的人,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好在我只需要专心读书,所以很多邮件只看个大概进行浏览就删除了。每个学生还可以在线注册与职业辅导老师的面谈时间,请求他们帮助修改简历及得到更进一步的就业信息。学校还有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Happy hour、Workshop和就业经验分享会,每一次教员都会催促学生赶紧发简历,写电邮,约人面谈,给学生们一种很直接、很紧迫的感觉,好像明天你就应该要找到实习公司似的。
在美国要拿到法学学位,需要先拿到一个别的本科学位,加上美国法学院学费昂贵(一学年5万美金的学费,加上生活费要7万多美金),尽管就读期间学生有打工,但是远不及学费,所以很多学生读完七八年出来,已经欠了很高的贷款,学生们也都很想能早点找到工作。
近年来,美国的法律职业市场竞争激烈,而且尤其是在华盛顿这个地方,有70%左右的人从事与法律、政府有关的工作,如果想在这个市场找到合适的位置,确实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转自《中国法学会刘桂明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