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图书馆 法学文献与检索 政府信息公开 法律图书馆导航 法律法学网导航
馆藏特色研究
法律图书馆业务
法律图书馆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外法律图书馆 > 法律图书馆业务
法律图书馆业务
暂无下载资料

 略论公安院校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李昊青 点击量:3013
中国人民武警学院图书馆
    

    为了适应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与科研的知识需求,公安院校图书馆在践行与创新现代图书馆理念与服务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各教学部系及科研部门的实际情况,实施“学科馆员制度”,推行多样性、专业化的学科服务,为学院教学、科研提供主动的、深层次的信息/知识服务与智力支持。本文从学科馆员的价值定位的角度,在界定学科馆员的服务对象与职能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公安院校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策略与途径。

    1.学科馆员的价值定位

    “学科馆员”是一种服务理念/模式、一项图书馆制度设置,更是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具体化与制度化的现实体证。作为高校图书馆理念延伸与服务机制深化的时代产物,学科馆员的价值定位主要表现在文化建设和制度选择两个方面。申言之,“学科馆员”作为一种服务理念/模式,它表征着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由文献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向,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延伸、服务范围的拓展以及服务层次的深化。作为一种制度设置,它反映了高校用户对文献信息需求层次的提升和对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制度化诉求,同时也显示出高校图书馆员专业素质和人才知识结构的大幅提升,并且为知识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知识与文化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学科馆员的服务职能效度决定了该项制度的价值合理性,即只有服务职能最大效度地发挥--用户的信息/知识需求得到满足之时,才能深刻地反映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继而彰显现代图书馆理念与文化精神。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价值定位与制度建设依托于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创新与发展。由学校文化与现实知识需求所决定的学科馆员制度的确立与实施,展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多元化、深层化走向,同时也昭示着现代图书馆理念的现实回归。学科馆员制度是现代图书馆员的知识能力与知识结构、图书馆理念与图书馆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图书馆作为信息与知识文献中心开展学科化、个性化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有效的学科馆员制度预示高校图书馆服务价值的升位,这将有助于高校图书馆职能角色从“教辅单位”向“教研单位”的转变,并且在一定程度凸显了现代高校图书馆“教辅建馆--文化兴馆--知识立馆”的渐进式服务与教学的战略办馆理念。

    2.学科馆员的服务对象与职能

    结合我馆的实际情况,学科服务对象主要是对口部系的科研人员、教师以及研究生群体。其服务职能主要包括学科服务链接、学科资源建设、学科资源宣传以及学科信息服务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2.1 学科服务链接

    在图书馆与对口院系、科研部门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并和学科顾问保持定期联系。深入了解对口院系与科研部门的教学科研情况和发展动态,及时获知用户的信息需求与建议反馈。

    2.2 学科资源建设

    联系学科发展态势,结合用户反馈信息,对本馆所藏相关学科资源以及网络专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组织、整理、发掘,并连通其他图书馆资源及文献信息中心与之合作共建共享,形成动态开放化的专业学科资源库。

    2.3 学科资源宣传

    熟知图书馆的学科资源样态,以多种方式向用户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如建立学科服务导航、学科资源使用指南等。

    2.4 学科信息服务

    提供专业资源的定题检索、主题追踪、信息推送、以及构建学科信息空间等深层学科知识服务。承担对用户的专业信息素养的指导与培训,并开办相关图书馆讲座。

    3.学科馆员制度的内容设置

    根据我馆学科馆员的服务对象与职能目标,该制度实施内容主要有:实施原则、组织模式、人员配置与培养、技术平台支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以及服务质效评估等。它具体包括:

    3.1 实施原则

    (1)立足现实,着眼未来

    该原则是指图书馆创立学科馆员制度是否具备充分条件,它究竟服务哪类读者,能提供怎样的图书馆服务。设立学科馆员成为一种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的同时,也是一种制度选择的结果。因此,就制度生长而言,既要从现实出发,又要立足发展。

    (2)扎实理论,务实创新

    任何一项制度措置,都依托于一定的理论支持。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的前提之一就是在理论基础上,结合本馆工作实际,进行可行性论证。并且在制度开展过程中,还应不断完善其理论基础,为实际的工作需要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向。此外,着眼未来要求制度本身要务实创新,即理论要紧密联系实践,服务现实。

    (3)服务实践,稳步推进

    服务实践是学科馆员制度的内在属性和价值基础。学科服务的质效是学科馆员的价值体证,也是该制度建设的重要评估依据。事实表明在该制度践行过程中,即深入开展学科服务的同时,图书馆要及时收集、获取与制度建设相关的反馈信息,并加以重视与利用,稳步建设,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学科馆员制度。

    3.2 组织模式

    学科馆员工作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使得该制度的组织模式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样态。这里来系统介绍一下目前较为典型的“组织集中--人员分散”模式。

    3.2.1 组织定位

    图书馆要建立“学科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优选各部门的人力资源作为学科馆员,实行以参考咨询制度为依托的集中组织,建构一支组织高效、“跨部门、虚拟的学科服务团队”。其主要举措有:一是明确中心与部门间的“调度”关系,强化部门与部门间的“协同”关系,以发挥图书馆内学科服务管理职能的最大效度。二是在优化管理成本的前提下,“中心”要有效地调度与整合馆内的技术、信息以及人力资源,最大程度地为学科服务提供资源保障与智力支持。

    3.2.2 机构设置

    依据学科服务具体职能与分工,“中心”下设“文档与评估组”、“学科资源建设组”、“检索与培训组”以及“学科服务组”(见图1)。

    (1)文档与评估组

    建立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信息库,“负责学科服务工作的文件归档、计量统计”,跟踪、监管受理课题、问题的服务进展情况,并对学科服务流程及学科馆员进行绩效评估。

    (2)学科资源建设组

    对本馆所藏有关学科资源以及网络专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组织、整理、发掘,形成动态序化的专业学科资源库,提升馆藏资源“知识浓度”;根据反馈有关馆藏建设的数据信息,连通其他图书馆资源及文献信息中心与之合作共建共享,调节相关学科资源建设方向,满足用户的专业化、高层次需求。

    (3)检索与培训组

    该组职能是建立在参考咨询业务基础上,提供专业资源的定题检索、主题追踪、信息推送以及专业信息检索培训等深层学科信息服务,以保障教学科研的信息/知识诉求。

    (4)学科服务组

    该组是专业学科对口院系联络人员的集合,主要负责对院系的学科需求进行调研与整理,建立专门的用户库,有针对性将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前沿信息以及馆藏专业资源更新状况、特色数据库等推送至用户。此外,还负责及时收集图情教授反馈的关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信息,提交至“中心”的文档与评估组,以指导学科服务建设的内容与方向。

    对口院系

    学科服务组

    文档与评估组

    学科资源建设组

    检索与培训组

    ①

    ②

    ③

    ③

    ④

    ④

    ⑤

    ⑤

    注:①信息需求/意见反馈;②信息/知识推送;③信息交互;④信息反馈;⑤指导与评估。

    ⑤

    “学科服务中心”

    图1 学科馆员制度组织模式的机构设置

    3.2.3 关联制度

    客观上,学科馆员并不是作为一项独立的制度而存在,它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关联性制度的辅助与支撑。这些关联性制度,既包括图书馆内部相关配套的规程,又涉及各院系对口学科专业的制度措置。正是由于这种关联性的存在,才为学科馆员的实施创造了必要的制度环境和基础性交流平台,如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教师顾问制度、南开大学的信息教授制度等。学科馆员关联性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①加强馆藏资源科学化与合理化建设;②参与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发展;③形成学科化服务的制度对接与信息交互;④建立各院系的信息专家库,深化服务质效,等。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本馆采用“学科馆员--部系信息专员”制度。

    4.学科馆员的工作制度

    学科馆员的工作制度主要包括学科服务的人员选拔规程、资质评定制度、学科馆员培养制度、以及学科服务考核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它具体包括:

    4.1 学科馆员的选拔与资质评定

    (1)学科馆员的选拔

    学科馆员制度的职能目标要求,学科馆员要由有相应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资深馆员来担任。结合国内外高校先进的成功的学科服务经验,学科馆员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a. 具备较好的政治思想条件,拥有良好的学习品性与职业道德;

    b. 熟练掌握图书情报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具备专业程度的信息技能,并熟悉某一对口专业的学科知识;

    c. 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与公关能力,以及服务持续力;

    d. 具有一定的专业科研能力或研究生学历,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

    e. 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并能够独立检索与甄别外文文献;

    f. 具有一定的科研管理与科研能力,并能为相关学科服务项目提供智力支持;

    g. 能够开展相关的学科服务培训,以及信息素养课教学工作;

    h. 具有较强的信息资源管理能力,以及学科信息库架构经验。

    上述各要素互有关联、相互耦合。根据《武警学院图书馆学科服务章程》中的服务职责,对于我馆的学科馆员选拔或职业资格准入要求,至少应该具备上述要素中三项条件,方能成为一名学科馆员。

    (2)学科馆员的资质评定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科服务的良性的、高品质的可持续发展,联系本馆实施学科服务的状况及现有条件,并参照学科服务的内容与层次、学科馆员的工作资历与经验、专业条件以及绩效考核等情况,我馆将学科馆员由初级到高级划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4级、3级、2级和1级。各级别学科馆员的资质评定和要求,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各级别学科馆员的资质认定条件及评价机构

    4.2 学科馆员的培养

    对学科馆员培养是该项制度得以有效、可持续运作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在实施学科服务之时,应确立一系列配套的学科馆员培养制度。本馆主要采用内、外结合的双向培养模式,具有操作包括:

    (1)基于知识共享与交流的内部培养模式。如:①定期开展内部专项业务主题培训,使其全面了解馆内各项业务工作;②不定期举办学科馆员内部学术研讨会,来交流学科服务的经验,以提升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③鼓励学科馆员通过小组会与广泛调研,进行探讨并努力形成团队工作模式,等等。

    (2)基于信息开放与交互的外部培养模式。如:①提供到对口院系听课的机会,补充其学科知识储备;②鼓励学科馆员参与对口院系的各种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等,使其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③适时组织学科馆员到外地考察与调研,参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等等。

    4.3 学科馆员的考核机制

    一般而言,学科馆员主要采用图书馆和对口院系或科研机构的双重考核,主要考核与评价内容包括:学科馆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对口院系或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人员对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情况;对口院系及科研机构的用户的综合评价,等等。考核每学年进行一次,与学年度岗位考核相结合。

    5 学科馆员制度的质效评估

    该要素是指通过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及程序,对学科馆员制度所关涉的制度环境、资源配置、人员素质以及服务效能等结构要素进行的价值判断,以引导学科馆员制度的良性与可持续发展。其现实意义在于:①衡量学科馆员的信息服务工作,深化服务层次;②规范服务行为,明确服务目标;③保证制度有效展开与深化发展;④拓宽服务领域,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影响力,等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引入“全面质量管理”(TOM)、“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尝试对学科馆员制度进行质量评估。基于此,本馆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学科馆员制度进行综合质量评价。

    6 结语

    诚然,公安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价值定位与制度建设依托于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创新与发展。由学校文化与现实知识需求所决定的学科馆员制度的确立与实施,展现了公安院校图书馆服务多元化、深层化走向,同时也昭示着现代图书馆理念的现实回归。学科馆员制度是现代图书馆员的知识能力与知识结构、图书馆理念与图书馆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图书馆作为信息与知识文献中心开展学科化、个性化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有效的学科馆员制度预示高校图书馆服务价值的升位,这将有助于高校图书馆职能角色从“教辅单位”向“教研单位”的转变,并且在一定程度凸显了现代高校图书馆“教辅建馆--文化兴馆--知识立馆”的渐进式服务与教学的战略办馆理念[1]。

【注释】
[1]李昊青,赵民志,王英.基于现代图书馆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价值定位与制度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9):40-44
        
        
      首都法学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
      国家图书馆       美国法律图书馆学会(AALL)       国家检察官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       国际法律图书馆协会(IALL)       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电话:010-82668266-152 传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页 | 联系我们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