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图书馆 法学文献与检索 政府信息公开 法律图书馆导航 法律法学网导航
馆藏特色研究
法律图书馆业务
法律图书馆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外法律图书馆 > 法律图书馆业务
法律图书馆业务
暂无下载资料

 我国移动图书馆五种主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江波 等 点击量:3913
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
【摘要】
文章从系统架构、读者覆盖率、服务主动性、服务多样性、读者交互性、建设维护成本日常服务成本等方面对我国移动图书馆五种主要服务模式。包括短信、彩信、网站、App客户端和微信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各有优点和缺点,移动图书馆建设需要根据不同服务内容选择运用,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字】
短信;彩信;网站;客户端应用;微信;移动图书馆
    

    导言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和移动设备技术的进步,我国移动图书馆发展迅速。据统计,全国108家211工程大学图书馆中,67%提供移动信息服务,其中51家图书馆提供SMS短信息服务,1家图书馆提供MMS彩信服务,66家图书馆提供移动网站服务,61家图书馆提供App客户端服务。南京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10多家图书馆在苹果AppStore中发布自己的移动图书馆、App应用[1]。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提供微信服务。书生超星、汇文、乐致安等商业公司均推出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2]。

    1.五种服务模式:

    1.1 短信服务模式

    短信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简称SMS)模式是指图书馆通过手机短信息方式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的模式。其用户覆盖广,技术门槛低,性能稳定,但信息容量小,内容形式单一,交互性较差。

    1.2 彩信服务模式

    彩信服务(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简称MMS)模式是指图书馆通过电信运营商的彩信通道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模式。其用户覆盖较广,内容形式丰富,但是用户发送成本较高,难以用于交互操作。

    1.3 网站服务模式

    网站服务模式是指通过构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能够访问的网站来提供移动图书馆相关信息服务的模式,主要包括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网站和移动优化(Mobile-optimized)的Web网站。其功能丰富,交互便捷,是运用最广泛的服务模式。

    1.4 App服务模式

    App(Application)指第三方应用程序,需要图书馆发布App客户端,供读者在移动设备中安装,而后图书馆通过该App提供信息服务。

    1.5 微信服务模式

    微信是腾讯公司的一款即时通讯工具,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基于微信构建移动图书馆App服务系统,可以集合短信、彩信、网站的多种优点,同时具有灵活开放、功能强大、多语种支持、多平台支持建设成本低等优点[3].

    2. 五种模式的比较

    2.1 系统架构的比较

    从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的整体架构看,短信、彩信、网站、App和微信都是读者与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不同方式,是整个系统的表现层,类似MVC中的视图(View),与移动图书馆服务内容和具体业务逻辑无关。例如,新书通报服务既可以通过短信服务,也可以通过彩信、网站、App和微信服务,如:

    图1移动图书馆系统架构图

    2.2 读者覆盖率的比较

    影响读者覆盖率的主要因素是移动服务对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的要求。当前几乎所有手机和移动运营商均支持短信功能。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为11亿户,其中短信业务用户达到7.6亿户,渗透率高达68.8%;在高校中,97%的读者经常使用手机短信业务[4]。

    彩信也是当前手机的标准配置功能在GPRSCDMA1X3GEDGE等数据网络下,彩信功能均能正常使用。

    移动网站服务需要手机具有浏览器。传统键盘适用的WAP网站对网络的要求较低,在当前所有类型的网络下(GPRS3GEDGEGSM)都能正常使用。而触屏版的3G网站由于数据流量较大,对网络要求更高。

    App和微信只能运行于iOS Windows Phone Blackberry Android等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3.8亿人,约占手机用户总数的34.5%[5]。

    综上所述,短信和彩信服务读者覆盖率较高,移动网站居中,而App和微信偏低。

    2.3 服务主动性的比较

    服务主动性是指移动图书馆是否能将服务主动Push推送给读者,而不是被动地等着读者来查阅和使用。

    短信和彩信的服务主动性最好。我国各个图书馆短信服务开展得最早,运用广泛,效果良好。但普遍对彩信服务不够重视,极少运用实际上,彩信每条容量高达100-300K,相当于5万-15万个汉字,除基本的文字信息外,还可以配有丰富的彩色图片、声音、动画、震动等多媒体内容,在简报和定题服务方面极有优势。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彩信服务就推送了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powersources等132种电子期刊的最新文章信。

    App和微信服务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但其效果受平台技术制约。一般来说,iOS系统的APNS(Apple PushNotification Service)消息推送服务机制优于Android系统,移动网站服务的主动性最差。

    2.4 服务多样性的比较

    移动网站App和微信的服务多样性最好,大多数图书馆Web服务内容均可以通过其实现移动化。特别是App的功能十分强大,除可以提供与短信、彩信、网站等类似的服务内容外,还可以提供新技术服务,如拍照、语音、ISBN/ISSN条码读取、QR二维码读取、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服务等。

    短信的服务多样性较好,除催还通知、预约通知外,部分图书馆还通过短信提供OPAC检索、预约、续借、个人借阅情况查询等。彩信的服务多样性较差,主要适合信息简报推送。

    2.5 读者交互性的比较

    移动网站App和微信均具有良好的读者交互性和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据调查,App客户端服务在读者希望的图书馆手机服务方式中认可率高达75.95%,超过读者对手机短信和网站服务的认可度[6]。但并非所有移动网站App和微信服务的用户体验都好。各种移动设备运算能力和屏幕大小的差异、移动网站和App的设计和开发水平、网络速度和稳定性等。对用户体验均具有较大的影响。

    短信服务模式采用格式指令,用户交互性较差。例如读者查询图书,需要按照某一特定格式发送短信指令到服务系统,如TS*关键词,服务系统才能识别该指令,并以短信方式回复相应的结果。彩信受自身技术特点和使用成本的制约,不便于读者交互操作。

    2.6 建设维护成本的比较

    短信和彩信服务模式的依托于电信运营商成熟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接口和开发框架,建设维护成本较低。移动网站的建设维护成本受建设规模、功能需求和技术架构等影响较大,可高可低,总体而言高于短信和彩信服务模式。

    App服务是当前移动互联网主流服务方式,但建设维护成本极高。因为App客户端需要使用大量与操作系统相关的API,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分别进行开发,开发工作量大。同时,App客户端需要跟随移动操作系统的升级进行版本更新,需要持续的经费投入。最近汇文软件、书生公司、超星公司等推出通用型的移动图书馆App应用,用户通过在同一个App应用中设置自己所属的图书馆来获取该图书馆对应的移动服务,这是低成本实现App服务的新尝试。另一个解决办法是利用微信作为移动图书馆App客户端,图书馆只需要调用接口来实现用户交互,大幅减少用户界面(UI)的开发量,从而大大节省App服务系统建设总体成本。本质上微信App服务是一种全新的特殊形式的App服务模式。

    2.7 日常服务成本的比较

    如果不考虑人工、服务器折旧、网络租用等成本,移动网站App和微信模式的日常服务成本几乎为零,短信和彩信服务成本则较高。图书馆在向读者发送下行短信和彩信时,电信运营商会按发送数量收取费用。据调查,目前SMS短信最低的价格约为0.01元/条,MMS彩信最低的价格约为0.20元/条。

    2.8 小结

    汇总以上各方面的比较内容,可以得到总的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3.移动服务的选择

    目前我国图书馆Web网站提供的服务大致可分为四类:(1)告知类服务,包括新闻通告、本馆概况、数据库通知、预约通知、催还通知、新书通报等;(2)事务类服务,包括读者证激活、读者证挂失、图书预约、图书续借个人借阅查询、参考咨询、图书荐购、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论文提交等;(3)检索类服务,包括OPAC检索、各种数据库检索、发现系统检索等;(4)全文类服务,包括电子图书(期刊报纸等)全文阅读、视频音频点播、随书光盘服务等[7-8]。在这些服务中,读者需求最迫切的移动服务依次是OPAC检索、个人借阅服务、电子资源(下载)挂失图书证、公告讲座信息、参考咨询、文献传递[9]。另外,有少量服务不适合移动图书馆的技术特点,且读者需求极小,如学位论文提交、随书光盘服务等,以下暂不考虑。

    综合考虑读者覆盖率、服务主动性、读者交互性、建设维护成本、日常服务成本等因素,笔者针对不同移动图书馆的不同服务内容给出了建议选择的服务模式,如表2所示

    结语

    受到移动互联网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发展的影响,移动图书馆各种服务模式的特点地位、价值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本文的比较研究具有阶段性的参考价值。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和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格局必然会持续变化,会有更多更好的服务模式不断产生。

    (注:本文系西南政法大学重点项目《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标准规范研究》和资助项目《图书馆流通策略与服务评价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文彦,张瑞贤.美中WAP手机图书馆发展现状比较[J].图书馆杂志,2009(7).
[2]江波,覃燕梅.掌上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与移动图书馆比较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2(1).
[3]腾讯.微信FAQ[EB/OL].[2013-06-07].http://weixin.qq.com/.
[4]陶宇.华南理工大学掌上图书馆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1(8).
[5]艾媒咨询.201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年度研究报告[EB/OL].[2013-06-07].http://www.iimedia.cn/
36504.html.
[6]李睿.高校图书馆手机服务系统的建设以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2(4).
[7]胡滨.智能手机组建移动图书馆平台[J].图书馆论坛,2007(1).
[8]姜海峰.移动图书馆的兴起和解决方案[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
[9]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
        
        
      首都法学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
      国家图书馆       美国法律图书馆学会(AALL)       国家检察官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       国际法律图书馆协会(IALL)       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电话:010-82668266-152 传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页 | 联系我们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