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图书馆 法学文献与检索 政府信息公开 法律图书馆导航 法律法学网导航
馆藏特色研究
法律图书馆业务
法律图书馆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外法律图书馆 > 法律图书馆研究
法律图书馆研究
暂无下载资料

 两岸大学法学院法学图书资料交流研讨会参访报告
            陈志红 点击量:5164
北京大学法学院[1]
    
     2010年7月22日至7月29日,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大陆六所高校法学院(校)图书馆10位馆员组成的代表团,赴台湾参访交流。期间,大陆代表不仅得以与台湾图书馆界同行进行业务交流和经验学习,也亲身感受到台湾地方文化和当地风土人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本文记述此次参访的有关内容,并将笔者的一点个人体会与法律图书馆同行分享。
 
一、       缘起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法学科研和教学事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大陆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行业的繁荣。全国性的法律图书馆界组织与地区性的法律信息组织机构积极举办各类专业性的研讨会,国内交流活动频繁。伴随全球化发展,大陆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行业与美国等国同行之间的对话研讨、往来交流等活动也日益活跃。然而,海峡两岸法律信息领域的沟通却相对落后于时代需求。法律图书馆是传播法律文献信息、促进法学教育与学术发展的重要渠道,但是大陆法律图书馆界与台湾地区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对话或互访机会。共同文化背景下的台湾地区法律图书馆的行业状况,一直以来都是大陆同行所非常希望了解的。
 
     为促进海峡两岸在法律图书资料、法律信息服务方面的交流,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与台湾公益信托法治斌教授学术基金会,专门邀请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大陆六所高校法学院(校)图书馆的十位代表,于2010年7月22日—29日赴台湾参访交流。受邀参访人员中有7位是北京市法学会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的成员。这次活动同时还得到了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和台湾元照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公益信托法治斌教授学术基金会简介
    法治斌教授(1951--2003),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教授,美国维吉尼亚大学法学博士,台湾知名宪法、行政法学者,并且一直兼任台湾政府机关与学术机构有关法制、法学行政的重要职务。2003年法教授获台湾第七届“司法院”大法官提名,旬月后因突发心脏病离世。法教授生前致力于促进两岸公法学术交流,是早期两岸宪法学、行政法学学术交流活动的发起者,为海峡两岸法学学术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法治斌教授学术基金于2003年设立,支持法学研究、法学学术交流等活动,以纪念法治斌教授。
 
二、       交流活动内容
 
      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主办了“两岸大学法学院法学图书资料交流研讨会”。除大陆代表外,还有来自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大学、世新大学的图书馆馆员及法学教授、台湾地区各出版商代表等,共计30余人参会。
 
     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吉轩教授就政治大学图书馆资源与读者服务做了报告。刘馆长将政治大学图书馆的任务概括为:提供多元学习资源、建置数位化图书馆、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和设备、发展特色馆藏、创新服务内容、典藏校内学术产出、传承人文社会科学核心价值。刘馆长还着重介绍了政治大学图书馆法学资源的构成、经费来源以及台湾对德文、日文、法文等非常用语言法律数据库的建设情况。
 
     大陆代表均做了发言报告。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副馆长于丽英介绍了内地法律图书馆的定位以及法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法律信息服务的现状,探讨法律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保持开放性、国际性的视野应对竞争和挑战。北京大学法学院图书馆馆长陈志红介绍了当今大陆法律教育在结构和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新发展和新变化,探讨了法律图书馆在法律教育新环境下的作用,重新审视法律图书馆以及法律图书馆馆员的角色和使命。南京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曹明通过比较四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对法学学术期刊的评价结果,剖析大陆目前四种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指出评价体系不足之处,尝试构建更加符合法学学术期刊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乔占学、北京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尹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李岸曰等代表,则分别以各自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大陆高校法学院(校)图书馆组织结构、馆藏资源等方面的特点,强调高校图书馆建设专业化、坚持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
 
     通过此次研讨会,大陆法律图书馆的地区行业组织建设发展、以及大陆法律图书馆馆员的研究能力都给台湾同行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作为整个学术交流活动的组成部分,大陆代表参观了台湾“国家图书馆”、政治大学图书馆、政治大学综合分馆、国关中心图书馆、台湾大学法学院法社分馆、东海大学图书馆、东海大学法学院图书馆、中正大学图书馆、中正大学法学院图书馆。
     通过本次参访,大陆代表不仅得以与台湾同行进行业务交流和经验学习,也亲身感受到台湾地方文化和当地风土人情,收获很大,感触很深。
 
三、台湾专业图书馆概览
 
(一)台湾高校专业图书馆设置状况
 
     台湾高校内专业图书馆在设置体系上与内地有较明显不同。多数都没有设置独立性较强的法律专业图书馆。如政治大学,除校总馆外,校内分馆仅有商学院图书馆、传播学院图书馆、由法律、政治、哲学文献构成的综合院馆图书分馆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图书馆。
 
      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图书馆从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资料室发展而来,以支持中心内的研究人员研究为首要目的。该图书馆负责人本身就是该中心的科研人员。自90年代后也对全校开放,属于校总馆统一系统。
 
     台湾大学有较具规模的法社分馆(法律暨社会科学院图书分馆),下又分为法社图书分馆、法政研究图书室、经济研究图书室,并在法学院内单设法律学院图书室。台大法律特藏文献在全台湾堪称最丰富完备,且多数已在进行数字化,建立起特藏资源库。
 
(二)职业资格
 
     了解台湾政治体制的人都知道,独立的考试权是台湾政治制度的特色之一。台湾地区“宪法”规定:公务人员任用资格与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应经“考试院”依法考选铨定之。考试院为台湾最高考试机关,考选部依组织法规定负责台湾考选行政事宜,办理公务人员考试与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考试,及监督受委托机关、团体办理各项考试。因此,台湾图书馆馆员与其他职业资格的取得一样,要参加专门的考试,取得公务人员身份。
另外,台湾图书馆内也有部分“约聘”制人员,即非公务人员身份,根据图书馆各自的工作需要而招募。
随着目前台湾各图书馆数字化工作的推进,图书馆在开发系统、自建资料库、开发网络方面需求增多,因而对于具有资讯技术背景的专业人员需求也较高。
 
(三)学科服务
 
     较强的学科馆员设置:就法律、医学等特定领域,特别重视学科馆员的角色和作用,在学科馆员设置和人员选择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比较好。对选聘人员专业背景、学识等有明确要求,因而学科馆员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能够真正参与到教研人员研究计划或课题之中。此外,多数校总馆在采访法律图书方面,每学期请法学院中专门的教授来担任指导任务,效果很好。
 
     支持力度方面:因有充足的馆藏资源,在借阅权限方面有足够的支持力度。例如,政治大学图书馆对专任教职员、研究生借阅册数为50册,借阅期限为8周。对大学部学生为30册,借期4周。
 
      政府的支持保障:台湾“行政院”下设的“国家科学委员会”(下简称“国科会”)每年对高校有经费项目。除研究人员外,图书馆也同样参与争取申请。台湾高校专业文献资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来自“国科会”的项目支持与保障,多数馆也非常下大精力投入到拿出完备的项目计划、申请报告上去,像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图书馆能够申请到十多个项目。以2009年政治大学执行“国科会人文处第二外语学术研究资源建置计划”为例,说明其在此方面的工作步骤:检查并收集法语、德语等方面的学术资源,相关院系传递试用讯息,建设计划执行网页,并进行台湾地区学者状况调查分析,撰写“学术资源分析报告”,最后通过本校咨询委员会、审查委员会等机构审查,拟定采购清单。政治大学针对此计划将2009年工作重点放在购置法语、德语类电子数据库资源共计17种,学科范围涵盖法学、哲学、文学、人文艺术及综合类。
 
      此外,各院系所教研人员也积极通过获得“国科会”研究计划,使研究需求文献资源得到保障,“国科会”审批通过的研究计划文献经费由校总馆采购落实。为研究计划而购置的图书非研究人员个人所有。研究人员使用完之后需要将书放入图书馆系统之中。这与大陆教研人员个人研究课题经费的支配情况形成鲜明对照。
 
例:政治大学2009年院系所获得“国科会”辅助研究购书计划表如下:
计划主持人
计划名称
核定经费(台币)
国研中心严震生研究员
欧美近现代史Ⅱ:近代欧美革命史与政治史
2,700,000
法律系黄源盛老师
中国法律史
2,700,000
心理系许文耀老师
药瘾、犯罪及社会问题与心理处置
2,750,000
新闻系林元辉老师
新媒体研究
4,000,000
历史系唐启华老师
中国近现代史Ⅱ:近代中外关系史
8,000,000
政治系寇健文老师
中国的转型与崛起
6,516,000
法律系方嘉麟老师
商事及金融法学
2,690,000
法律系郭明政老师
劳动及社会法学
2,739,000
新闻系臧国仁老师
传播与当代思潮
3,500,000
宗教所谢世维老师
近二十年的宗教理论与方法
2,500,000
哲学系张鼎国老师
现象学
3,000,000
台文所陈方明老师
日本与东亚近现代文化
3,000,000
 
    可以想见,正是通过这些多元化的、基于大量研究基础上所执行的项目方案,台湾高校文献保障体系,得以较健全的发展,形成完整而丰富的学术研究资源平台,提供相关各专业群体多元化的学术研究资源。
 
(四)与学生读者之间的活动
 
     台湾图书馆界在与学生读者之间的活动方面非常活跃。例如类似大陆勤工助学形式的“工读生”,为图书馆提供帮忙并领取适量工读金。政治大学还开设有一种服务学习课程,包括劳动服务、社区服务、图书馆服务管理课程等,0学分但是规定为必修课。此外还有二手书义卖活动、图书馆周等活动。
 
(五)其他业务方面
 
     台湾图书馆界与大陆面临许多同样的问题。比如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的平衡、比如编目外包等问题。目前台湾有台大、师大在做原始编目,其他多数馆都是采用编目外包的模式。另外,据政治大学图书馆刘馆长介绍,台湾各高校在读者阅览证交流方面(类似大陆馆际之间互相开放对外来读者的借阅权限)也是因为会增加各自图书馆负担,而意愿度、积极性不高,实际开展情况不太令人满意。此外,联盟采购使各高校有限经费,发挥最大的资讯效能,如台湾大学图书馆主办的“数位论文典藏联盟”、台湾“教育部”辅助各大学进行的“台湾学术电子书联盟”、台湾“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中心”筹办的“学术电子资讯资源共享联盟”等。通过发展联合采购洽商机制,节约有限经费,充实各校研究资源,使教学与研究品质得到提升。
 
四、几点感受
 
(一)图书馆充满人文关怀,人性化的细节之处随处可见。
 
     在以人为本、贴近读者方面,此次所参访的台湾各图书馆都做得非常到位,处处充满人文关怀,时时给人以亲切感,参访成员感触颇深。如馆舍布置上文化精神的彰显、馆内设施在使用上的舒适度、各种提示宣传的充满童趣的表达方式等,自然而温暖。例如政治大学图书馆简介,一改以往较为正式、传统的循例介绍,而是将吸引入学新生作为主要考虑,制作了贴近学生的《就是要Library,就是要赖着你》的宣传手册,搭配上丰富图片、设计代表人物(类似大陆吉祥物?),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文字中,就可了解图书馆的各项功能及服务。
 
(二)专业服务“软环境”的作用。
 
     如前所述,政治大学没有专门的法律图书馆。东海大学、中正大学等法学院资料室,仅是一百平米左右的一个房间,有一些重要期刊与专著。可以说,除台湾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外,台湾地区的大学多数在实体空间上没有专门的“法律图书馆”这种存在感,尤其无法与大陆法律专业图书馆的空间场所规模相比,但实际中无论是学科馆员的专业服务,还是对院系科研与教学需求支持、经费等方面都有充分充足的保障。这一点是应当引起大陆同行深思的。
 
(三)师资、教职人员结构。
 
     参访人员了解到,台湾各法学院教授,基本上都具有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外法学院博士头衔。如政治大学法学院40位教职人员中,有38名具有海外博士学位;台湾大学法学院24位教职人员,全部具有海外博士学位;东海大学法学院18位教职人员中,有17位具有海外博士学位;中正大学法律学系21名专任教职人员,全部都具有海外博士学位背景。参访成员认为,这些教育背景的学者身处国外较先进图书馆服务的环境中所养成的研究习惯、对外文图书文献资源的需求与重视,对于台湾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发展构成了强有力的需求支撑,也形成良性的氛围与环境影响。通过此次访问可以深切感受到,台湾法学者对图书馆的态度均非常重视。
 
     政治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郭明政教授在回顾政治大学法学院发展时指出,一个重要共识就是充分尊重图书资料在法学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政治大学法学院把会议室主席台专门布置成教师著作陈列墙,以警醒法学院的师生:不唯权,不唯上,面对历史,传承文化。
 
     促成本次访问成行的政治大学法学院教授、法治斌教授基金会执行董事董保城教授,谈起由一件小事使他产生支持举办首届“两岸大学法学院法学图书资料交流研讨会”的想法。董教授曾与在台湾的大陆交换生谈及图书资料,大陆学生普遍地认为在大陆读到台湾学者的著作还是比较困难的。此事对董教授触动很大,也引发了支持海峡两岸法律图书馆界交流的构想,希望通过图书资料的交流,惠及教员,惠及图书馆馆员和惠及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惠及学生,实现“三赢”,藉此进一步推动两岸法学学术交流和发展。
 
     这些因素,使台湾学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工作的参与程度与积极性较高,从而可形成良性互动。
 
(四)馆员素质齐整,给参访成员留下深刻印象。
 
     以政治大学图书馆为例,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馆员占60%。参访人员所到之处能深刻体会到馆员充满职业热情,普通馆员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馆员素质齐整,是台湾地区图书馆行业在人力资源上的优势,是读者服务品质的根本保证。
 
      此次参访交流活动,使海峡两岸法律图书馆界同行之间对彼此图书馆组织体系、功能、作用、特色、资源、服务等方面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对两岸图书馆馆员为促进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提供了亲身感受的机会;为两岸法律信息服务行业的交流奠定了基础,拓宽了空间。
 
(本文为2010年全国政法院校图书馆协作会议暨研讨会提交论文)
 
【注释】
[1] 陈志红,女,馆员,北京大学法律图书馆馆长。chenzhihongpku@yahoo.com.cn
        
        
      首都法学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
      国家图书馆       美国法律图书馆学会(AALL)       国家检察官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       国际法律图书馆协会(IALL)       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电话:010-82668266-152 传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页 | 联系我们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