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图书馆 法学文献与检索 政府信息公开 法律图书馆导航 法律法学网导航
法律史料文献
中外法学文献
法学文献整理与利用
文献检索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文献与检索 > 中外法学文献
中外法学文献
暂无下载资料

 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机制比较研究论纲
            尹玉吉 点击量:3616
    
      我国的学术期刊事业,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由几百种发展到今天的近6000种。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机制在我国的引入,许多大众性“消费类”期刊纷纷涉足商海,学术期刊也面临这样或者那样的窘境,例如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作为学术期刊生力军的高等学校学报,就存在着很多的疑虑和困惑:“高校学报面对发行范围小,发行量低,经济效益差,基本是‘靠吃皇粮’维持生存的运行状态,高校学报急需探求一条生存发展之路。因此,创建特色学报,突显学报个性,是高校学报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报的生命力所在”,[1]“我国高校学报缺乏个性和特色已成通病”,[2]“大学学报是个‘另类’,既没有经济效益,也谈不上社会效益,读者也是最少的。其主要表现为:学校浪费资源,几无收效;作者缺乏竞争,难出佳品;读者阅读不便,少有问津。” [3]大学学报“散、乱、差”,“学报是各学科文章的拼盘或杂烩”,[4]等等,责难之声不绝于耳。这些是真实存在的问题还是杞人忧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认为,进行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机制方面的比较研究,应该是解开这些谜团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捷径。现仅就进行“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机制的比较研究”,作一构思。
         
一、进行“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已成当务之急
 
     我们认为,学术及其载体——学术期刊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学术期刊前途迷茫问题,尤其是学术腐败问题,急需医治它的良方来指点迷津。为此,2007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指南》将“公益性出版单位的管理与运营模式问题研究”纳入其中,说明“公益性出版单位的管理与运营模式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并且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认为,要研究“公益性出版单位的管理与运营模式问题”,首先面对的应该是“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机制”问题,“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运行机制比较研究”应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因为我国的经济体制、学术机制都应该与国际社会接轨,应用国际通行的做法往往能事半功倍。“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运行机制比较研究”牵涉到:中西方学术传统、学术机制、学刊属性、经费来源机制、审稿机制、政府与学术期刊关系、出版法律机制、学术期刊与市场关系、发行机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我国传播学界还没人有意识地去专门研究这些问题。而这既是学术期刊出版研究的当务之急,更是我国传播学理论的空白。学术的迷茫和学术腐败更使得这一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公益性出版单位的管理与运营模式问题”,必须首先研究“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运行机制比较”问题。
 
二、国内外的理论研究现状没有能解决和消除我们面临的问题和疑虑
  
     目前,国内学者们的这种“关注”还仅仅局限在一般性的介绍阶段,[5]并且这种介绍自然科学传播学界多于社会科学传播学界,已有的成果也远远没有到达真正进行中西比较的程度。国内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刘培一、刘远颖、王英雪、刘延华等的“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的研究工作,即“科技文献资源——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陆续发表了《美国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英国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荷兰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以上均载《图书情报工作》2006-03)、《日本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研究》(《编辑学报》2006-01)、《日本科技期刊宏观发展与趋势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7-07)等;(2)教育部赴美国、加拿大高校科技期刊考察团考察回国后发表了《美国、加拿大高校学术出版考察印象及启示》(《中国教育报》2006-12-11);(3)刘丽斌的《中外学术期刊管理模式的特点与借鉴》(《现代技能开发》2002-07);(4)《出版经济》编辑部的《英国政府对出版业的资助》(《出版经济》1999-02);(5)山东理工大学尹玉吉的《学术期刊商品论质疑》(《河南大学学报》2005-04)、《论发达国家学术期刊发展趋势》(《科技与出版》2006-04)、《大学学报特色与使命关系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7-06);(6)南京大学张志强的《海外中国出版史研究概述》(《中国出版》2006-12);浙江工商大学江翠平的《中外科技出版比较研究》(《编辑之友》2007-05)。但是这些成果对于“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机制比较研究”来说,还处在很初级的阶段,还远远不够,应当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关于“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运行机制比较”,在西方传播学界也没有人去专门研究,即使是最接近的也仅是一些零星的、单方面的成果,例如美国的麦卡伯(McCabe,2006)等研究了“期刊的定价问题”;格里卡(Greco,2001)等对“1981-2000年学术期刊出版现状”进行研究;英国的奔斯(Bence.V,2004)研究了“学刊出版在英国科研评估中的作用”;美国的瑟林特(Thornton1,2004)研究了“学术出版市场检验”问题;美国考斯托福(Kostoff)研究了“中国科技的基础与结构”问题,等等。
 
      显然,对于“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运行机制比较研究”来说,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首先,目前的研究远没有达到系统的地步;其次,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有纰漏,例如在关键性的学刊属性问题的认识上,不少论者,尤其是自然科学界的传播学者,往往不加分析地认为“学术期刊是商品”,这种观点缺乏基本的理论依据;再次,由于对“学术期刊属性”理解的偏颇,许多研究者,甚至包括上述研究者,往往把学术期刊当作商品来对待,动辄就不假思索地去讨论所谓的学术期刊的价值和价格,没有进行认真的、理性的研究;最后,国内从事自然科学出版的传播人员的研究成果多于从事社会科学出版的传播人员的研究成果,而这个问题的研究更应该是社会科学出版传播研究人员的义务和特长。可见,国内外的理论研究现状还没有解决“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运行机制比较研究”问题。
                    
 三、在学刊出版实践方面,我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从实践方面看,西方学术期刊已有400多年学术期刊出版实践与悠久的学术、法律环境以及200多年市场经济环境,即使如此,当前他们的出版模式仍处在转型中,两种范式——传统和开放存取(Open-Access)并存、传统印刷和数字化并存,期刊价格飙升所引发的“期刊危机”、传统学刊出版机制缺陷以及新的科技互联网的兴盛,使得新的出版范式开始萌芽并发展。与此同时,看似矛盾的现象也在盛行,如ALPSP(The Association of Learned and Professional Society  Publishers),即“全球非赢利出版商同业协会”也异军突起,它是英国学术及专业出版界活跃着的两大协会之一,目前有277个会员出版社,遍布世界30个国家,且有蔓延之势。这些学术出版社与Swets公司合作,把他们出版的学刊集成在Swetswise平台上,建立ALJC(The  ALPSP Learned Journals  Collection)数据库。而在我国期刊仅有200年的历史和几十年的市场经济历史,我国远远缺乏西方发达国家的创办学术期刊的经验与悠久的学术、法律以及市场环境历史。
        
四、关于学术期刊属性问题
                    
      在我国,学刊的主办者往往是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并且都有承办学刊的积极性。另外,国家考察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的重要指标就是学术成果的多寡和优劣,而学刊又是这些成果的最有效的发布载体。承办学刊也是国家赋予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的重要使命,我国教育部在历次《关于办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意见》中都明文规定:“高等学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中共中央两次《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都特别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要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方面,仅仅强调要“加强经济核算”。因此,在我国学刊作为非商品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西方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学刊的出版经费还是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各种基金会等以事业费或者捐助等方式来支付的。北京林业大学的颜帅等同行通过考察美国、加拿大大学期刊后,深有感触,“对于中国的科技期刊,有些国家的编辑是很羡慕的:国家提供了办刊经费、办刊人员、办公场所”。[6]所以,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丢掉,去盲从市场;而是应当冷静思考、理智分析,明确认识到即使是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其学术期刊也不完全是商品。这些都是由学术期刊的历史使命决定的。由此可见,开始提到的某些人的责难,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是真正的杞人忧天。
 
      在西方,学术性期刊的出版经费主要由政府贴补出版社支付已成为惯例,例如在美国,政府每年用于补贴学术、科技出版物的经费就高达64亿美元之多。英法等国家都对学术期刊倾注了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它们的学刊实行的是按照实际成本定价的做法,这些行为当然不是市场经济行为。我国的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于2007年4月联合出台了“高等学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高等学校学报、学术性期刊和校报实行事业体制”。[7]同样,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学术事业资金支持:从200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对部分重点学刊进行资助”;国务院在2000年6月批复组建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达到了经费合理、资源共享;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在经费上,也得到了国家的保障。在我国也没有对学术期刊实行高定价,实际情况往往是众多学刊的定价远低于它的实际成本。
                    
 五、“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运行机制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我们认为,“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运行机制比较研究”涉及诸多很有意义的问题:(1) 学术传统比较;(2)学术机制比较;(3)学刊属性研究;(4)经费来源机制比较;(5)审稿机制比较;(6)政府与学术期刊关系比较;(7)法律环境比较;(8)学术期刊与市场关系研究;(9)数字期刊发展程度比较;(10)发行机制比较;(11)我国学刊出版机制再造研究。这11个方面的研究,都是比较新的领域,研究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都需要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研究好了这些问题,就能够明确学术机制、学刊属性、经费来源机制、审稿机制、政府与学术期刊关系、法律机制、学术期刊与市场关系、发行机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我国学刊与西方学刊接轨的路径,从而科学界定我国学刊的属性,恰当地建立起我国科学、高效的学术期刊出版运行机制。这必将促使我国众多学刊真正早日跻身世界名刊之列;这同时也必将有力地遏制我国目前学术腐败的现象,改善我国的学术生态环境,提高我国科学及其载体——学刊的整体水平。
                    
六、“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运行机制比较研究”的方法
 
      运用“传播学”和“经济学”的原理,遵循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零散到系统的原则,按照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典型性研究与普遍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去调研国内外学刊出版机制的具体情况,包括: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机制本身的优势和缺陷等,然后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比较,审视我国学刊出版现行机制的优缺点,进而提出我国通过优化选择后应该采纳的机制。
                 
【注释】
本文转自: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网
【参考文献】
  [1]陈佳琳.论高校学报特色的构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章礼强.办出高校学报的特色[J].中国出版,1999,(6).
  [3]顾坤华.试论大学学报的功能定位和个性特色[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4]杨丽君.论高校学报特色的实现[J].编辑学报,2003,(4).
  [5]刘培一,赵新.美国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J].图书情报工作,2006,(3);刘培一,赵新.英国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J]. 图书情报工作,2006,(3);林贵忠,肖光明.国外科技期刊的几种用稿决策机制[J].编辑之友,1999,(3):51-52.
  [6]颜帅.国际科学编辑研究的部分热点问题[EB/OL].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网站.(http://www.cessp.org.cn/xhdt/),2007-07-15.
  [7]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高等学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网http:\\www.jyb.com.cn/xwzx/gdjy/sxkd/t20070621_92840.htm).发表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05
        
        
      首都法学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
      国家图书馆       美国法律图书馆学会(AALL)       国家检察官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       国际法律图书馆协会(IALL)       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电话:010-82668266-152 传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页 | 联系我们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