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图书馆 法学文献与检索 政府信息公开 法律图书馆导航 法律法学网导航
法律信息资源
法律信息服务
数字信息检索
数字技术发展
专业网站建设
澳门法律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信息研究 > 法律信息服务
法律信息服务
暂无下载资料

 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调研报告:“互联网+法律”路在何方
            京都律师事务所 点击量:7092
    

  “互联网+法律”或许是个新鲜名词,但是互联网法律机构由来已久。早先的互联网法律服务机构一直做的不温不火,最后都沦为了客户在平台上提问,律师回复“请到所内详谈”的模式。这样的服务意义虽不大,但这也是“互联网+法律”最原始的形态。

  就这样一个“互联网+法律”的雏形,在2015年开始蓬勃发展。2015年腾讯领投赢了网,融资总计达数千万元。2015年12月,支付宝城市服务开通法律服务窗口,可以从支付宝接入律师服务。2016年4月,百度部落格发布律师直达号。至此BAT均已开始布局“互联网+法律”领域。

  于此同时,律所也纷纷“下海”。2014年开始打造“无讼”品牌的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已浅尝甜头。2015年,北京市汉坤律师事务所上线了名为“简法帮”的法律电商,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推出了“理脉”法律大数据平台。2016年7月,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推出了“律携”这一律师社交平台。

  在资本介入、律所参与、民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时代,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想探一探“互联网+法律”是什么?了解一下或可有哪些实现方式?创想一下未来会走向何方?

  (一)互联网法律机构基本情况介绍

  1.样本统计

  我们将依托于信息技术,区别于传统律所,但依然在法律范畴内提供服务的机构,称为“互联网法律机构”。

  为了解互联网法律机构的现状,我们选取了自1999年以来,目前仍在运营的136家互联网法律机构,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经数据收集和整理,其概要情况如下(备注:名称排序以数字优先,按首个拼音字母排序次之,不以成立先后为序):

 

  2.基本数据统计

  (1)成立时间

  从上图可以看出,“互联网+法律”机构的成长经历了两个过程。

  首先是在2000年左右开始,在互联网大潮下,“互联网+法律”机构逐渐开始成立。虽然当时还没有“互联网+”的概念,但是当时运营的法律检索网站、律师库网站等已经有了当前检索类和电商类互联网法律机构的雏形。提醒注意的是,由于我们只选取了目前还在运营的机构,有更多的机构在这十多年中已经“死亡”,所以本图并不能完整地反映早期互联网法律机构成立的全貌。

  其次从2012年起,也就是“互联网+”概念提出初始,互联网法律机构开始呈现了爆炸性地增长,仅2014年、2015年就分别有33、44家品牌推出。2016年起截止至7月,我们发现已有17家机构成立。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法律”仍然在高速发展之中。

  (2)城市分布

  以上136个“互联网+法律”品牌,共计由125家互联网法律机构成立。其中7家公司旗下有两个“互联网+法律”品牌。因此我们统计了129家公司的所在地。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北上广牢牢占据头三把交椅。这与北上广的法制建设与经济发展情况息息相关。

  其中北京有59家互联网法律机构,比上海与广州的总和还多,这或与北京法制化水平和政府对创业的鼓励举措息息相关。

  (3)媒体平台

  当前互联网企业可以使用的媒介基本上有PC端的网站和移动端的APP和微信公众号。根据上图可以看出“互联网+法律机构”对这三种媒介的使用情况。传统PC端的网站依然是最主要的互联网媒介,在136家机构中有123家机构有网站,其中57家机构仅有网站。在移动端,互联网机构更倾向于制作自己的APP的形式,有49家机构有自己的APP,而只有41家机构有微信公众平台。

  (4)融资情况

 

  在这129家机构中有23家企业获得融资,即17.8%的比例。除2004年成立的中顾网和2008年成立的安存以外,获得融资的企业都是2012年以后成立的新企业。其中有7家企业已经获得A轮融资,其中赢了网和快法务获得B轮融资,易法通已经于新三板上市,其余企业都还在种子轮和天使轮阶段。在融资规模上,各个机构之间千差万别,易法客需要通过众筹获得150万元的融资,而“安存”已经获得过亿的A轮融资。

  (5)律所参与情况

  传统的互联网法律机构通常只需要律师入驻即可,不需要律所的参与。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律所作为一个组织参与,并成立了互联网法律机构。在这136家互联网法律机构中,有28家有律所背景,占到全部的20.6%,并且全部都是2012年之后成立的机构。

  律所参与有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是以律所的名义参与构建互联网法律机构,有20家,如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成立的“理脉”、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的“律携”、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律云”等。另一种则是有律所合伙人等背景的律师运用其律所资源参与到互联网法律机构的构建,有7家,如原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一凡创立的法海网,目标定位高端创业企业的法律顾问。

  (二)互联网+法律机构的分类版图

  1.法律电商

  我们注意到就数量上讲,法律电商目前仍是互联网法律机构的主力。目前法律电商主要的经营方式是在网上出售法律服务,如合同草拟、合同修改、律师咨询及常年法律服务等业务。在136家机构中,有97家都是提供此类服务,占到了71.3%。法律电商以互联网为渠道,网罗案源,通过自营或者签约律师入驻该平台,提供服务,试图解决律师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帮律师找到客户,同时也帮客户找到律师。

  a.法律电商1.0:律师库+在线咨询

  法律电商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产物。从互联网大潮初始,互联网法律机构中首先诞生的就是法律电商。2003年成立的找法网、2004年的法律快车和中顾网等老牌互联网法律机构从上线伊始,所经营的律师库+在线咨询就是法律电商的雏形。 然而,至今这样的模式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律师库仅依据律师从业的年限、专业领域等作为依据推荐律师,无法真实地反映律师执业的水平,而在部分法律电商采用所谓“律师竞价”来取得推荐的情况下,不言自明。在线咨询绝大部分解答水平极低,律师存在“刷单”的情况。彼时我们看到法律电商仅以律师本月回答问题的数量作为评判律师水平的依据。我们甚至看到了某网站第一名的律师该月回答了上千个问题。

  于律师而言,最大的疑问是律师库+在线咨询的方式为何不能转化为现实的收益。律师获得收入的唯一方式就是获得客户委托,客户与律师建立委托关系对律师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事情。然而,律师是一项人身依赖性极强的职业,律师与客户之间的信任是促成合作的关键。于法律电商1.0阶段,客户很难信赖从网上搜索来的律师,或仅仅根据一个在线咨询决定委托律师。

  b.法律电商2.0:法律服务“淘宝化”

  2012年“互联网+”的概念产生以来,在法律电商中也产生了更新迭代,我们姑且将其称为法律电商2.0.法律电商不再寻求诉讼案件的委托,转而开始做非诉文件的写作或专项事务的处理。他们或许有感帮客户写一份合同兴许不需要客户对律师有过高的信任。或许更重要的是合同或可出售,从而达到变现的目的。此时,2.0的法律电商“淘宝化”了,变成了一个零售商铺,把里面的“锅、碗、瓢、盆”变成了一件件法律服务。

  “橱窗里的不再是律师,而是法律服务”这或许就是法律电商1.0与2.0最大的区别。法律电商1.0停留在传统律师的领域,律师依靠个人资料以及咨询的效果获得客户的委托,却忽略了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客户却因为缺乏对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律师的信任,所以很难在互联网上将律师包装成产品推销。 而将法律服务包装为产品,最大的变化就是客户更在乎法律服务平台的信誉,而不再关注办理案件的律师。在法律电商2.0阶段,大部分互联网法律机构不再提供律师库或推荐律师,有些甚至不告诉客户负责其工作的具体律师及其履历。但是客户并不在意。他们对于一份合同修改、一件工商注册等的服务要求不高,而这些服务往往是低水平、重复的工作,因此客户也可放心将事情交给这些互联网法律机构。

  c.法律电商3.0 走向何方?

  法律电商2.0基本解决了法律电商收不到费的问题,然而更大的问题突现,“收费低廉、客户黏性差、品牌价值低”这恐怕是法律电商3.0阶段该着重解决的问题。我们当前看到了或为有益的以下尝试:

  知果果是一家在线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注于知识产权代理服务,以低价高效闻名。这是对法律业务进行“乘法”处理的典型案例,专注一件流程性强、重复性高的服务,低价换取巨大的业务量。以根据其官网显示,其企业用户注册量目前超过50000家,月案件数量10000多件。

  牛法网是在法律电商领域不多见的做高端法律电商的平台,自称由原世界500强企业法务高管创设。定位为企业服务,主要面向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以及企业高管提供高端法律服务,不提供面向普通个人的业务,其收费也是法律电商中单价最高。

  在增加收入方面,知果果和牛法网走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我们不认为有孰优孰劣之分,法律服务中本身就有比较低端的部分,能以低价给更广大的客户提供可靠的服务也是值得尊敬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法律电商已是一片“红海”,对于尚在营业的机构来说存活当然不易,甚至连被记住都很难。如何在90多家法律电商中打出自己的特色,打响自己的品牌,面向目标客户进行推广是法律电商3.0中的另一个难题。

  2.法律自媒体

  传统媒体上网电子化的一瞬间就是互联网法律媒体的诞生。而自媒体,正是因互联网降低了媒体的准入门槛而从事媒体行业传播咨询的公司、组织、个人。2014年来,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自媒体的蓬勃。如今可以说每个律所、法律业组织机构,甚至不少律师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的自媒体,用于与外界沟通,宣传自我。

  法律自媒体确实改变了法律机构宣传的方式,特别是通过朋友圈,在同类人士的范围内集中传播的针对性大大提升,比起传统媒体更能让文章直达到目标对象手中。

  在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及名声在外的“无讼阅读”这款产品,无讼阅读于2014年11月上线,依托于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的资源,着力于法律人阅读,分享法律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弥补了当时市场上该类产品的缺失。

  又如“如是娱乐法”这一微信公众号,它是娱乐法律的垂直领域公众号,面向娱乐业的从业者,用轻松易懂的口吻来讲述当前最热娱乐新闻背后的法律故事,借助于其最初客户的主动分享,该公众号很快在初始创立的前三个月就聚集了上万名娱乐业从业者的关注。

  以上两个自媒体均是在2014年开始推送,可以说借助了当时微信公众号和自媒体本身高速发展的红利。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在资讯爆炸的年代,内容为王。以法律人士为目标的无讼,依靠其法律领域和法律从业中的议题吸引读者;以娱乐业从业者为目标的如是娱乐法,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讲解最热娱乐新闻吸引关注。但最为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准确定位和有趣选题。 反观,目前绝大多数律师事务所的微信公众号,定位不清,目标读者究竟是同行业的法律从业者?还是潜在客户?公众号内推送的文章,常常对前者而言太浅,对后者而言又太深,想借热门话题的东风却又错过了热门话题的时效性。更甚者,部分律所天天推送自己成功业绩,着实让普通读者觉得无趣,又有谁会天天关注一个不生产内容的广告号呢?

  我们认为,法律自媒体与其说是“互联网+法律”的产物,不如说是“互联网+媒体”的结晶。法律自媒体是介绍法律、传播法律行业信息的媒体而已,它能改变法律界宣传的方式,却对法律业的生存方式未必有太多的影响。

  有个需要引起注意的现象,在互联网浪潮下,媒体从线下走向线上,而与此相反的是近两年来自媒体开始“回流”,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从线上走向了线下,或者开拓其他业务,实现功能转型。如高杉legal,一个法律界最早拥有过十万订阅量的微信公众号之一,专注于分享民商法实务研究经验。高杉legal从出版书籍开始了其线下之路, 建立各按地域、专业、工作、兴趣爱好等不同方式区分的微信群,为分别进行线下交流提供基础,举办律盐沙龙、研讨会、读书会等线下活动,为律师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又如智合法律新媒体,提供的是法律业从业的相关资讯,逐步转型做线上沙龙、线上讲堂直播等业务。

  这些法律自媒体发展的新方向,实际上就是在自己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流量的情况下,利用粉丝数量和阅读量来带动其他业务。而问题就在于自带“媒体”属性的这些机构,和哪些业务之间比较契合,能否将关注转化,这需要经营者的进一步尝试。

  3.法律工具

  提供法律辅助服务的互联网机构也是很早就有的,法条检索、案例检索等工具早已被律师认同和使用。而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近年来还出现了电子签名、电子证据保存、大数据等为律师和客户使用的法律工具。

  (1)法律检索

  法律检索服务早在1999年北大法宝推出时便有。在这个领域内北大法宝以其更新速度和收集范围始终领先于同行。近年来推出的法律检索的APP如“中国法律”、“法律宝”等,由于移动端的方便快捷,也成为了律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案例检索方面,最高人民法院主导推出的裁判文书网是尤为重要的。通常来说裁判文书网提供的判决书是更新最快、最为权威的。自裁判文书网改版以来,搜索方式、搜索速度、版面设计等得到了大幅度升级。

  (2)电子证据

  电子证据的保存、电子证据的真实性是否能被法庭所承认是律师在诉讼过程中比较困窘的难题,而现在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逐步出现了以电子证据业务为核心的机构。如杭州安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安存”提供的服务,包括:语音数据保全公证、邮件存管公证、数字作品备案及网络侵权取证、一站式互联网金融公证保全解决方案等。而与之相同类型的还有存证云等。

  (3)电子签名

  电子签名技术让原本跨地域、流程复杂的合同签署变得更为便捷、高效,节省了时间和资金成本。目前电子签名领域已经是个竞争较为激烈的领域,有契约锁、快签、上上签、法大大等多家进行竞争。 其中以法大大为例,法大大以电子签名技术为基础,提出电子合同业务,提供在线合同缔约、证据托管的法律服务,包括合同签约、实名认证、律师服务、法律保险四个部分。

  (4)诉讼保全

  诉讼保全业务帮助当事人办理诉讼保全,有“诉讼保全”、“诉讼保全担保”、“诉讼担保”等APP,几乎全是移动端的形式。这是一个极为新潮的领域。

  (5)大数据

  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律师,是律师提供咨询、作出判断是极为重要的依据。法狗狗是将大数据运用到具体领域内的典范。而湖南真泽律师事务所开发的运用大数据来判断刑事案件刑期的标准,通过填写案件内容、情节等情况,竟可以获得刑期预测。理脉则是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推出的法律大数据平台,帮助客户查找律所、律师、法院、法官、公司诉讼信息,并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具对于律所、法院、律师等情况的数据报告。

  总体而言,做法律工具的互联网法律机构实际上是把目标定位从客户改成了法律人。从服务客户到服务律师的视角的改变为其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 而法律工具类机构面临的问题在于获取稳定的收入。国内人群对于电脑软件、搜索引擎、网站的使用是没有付费习惯的。如何改变其习惯,收到费用是摆在法律工具类机构面前的难题。

  北大法宝的一个数据库的每位律师的年费高达2-3千元,而律师通常通过律协提供或者购买代理、等方式获得账户,大大减少了北大法宝的收入。而国外同样的法律信息文献数据库LexisNexis和Westlaw都是律所为律师购买高价的账户权限,没有收入之忧。

  但意外的是,电子证据、电子签名类型的工具从一开始就是以收费服务的模式存在,却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所以如何将法律工具类网站的流量转化为收入值得好好研究。

  4.律师培训

  除了为律师提供法律工具外,还有互联网法律机构为律师提供培训,主要有以下几家:

  a.万法通学院是国内最早的律师在线培训机构,主要培训法律英语和高端法务技巧。icourt则是万法通法学院创始人胡清平的第二代产品,提供12门律师实务课程,包括可视化等课程,并提供短期赴美交流项目,访问美国律所。目前其声称已经有5000学员参与过icourt的课程。

  b.无讼学院则是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推出的律师培训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其课程的特点是“通过法官的思维”来办理案件,邀请了大量法官进行授课。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律师团体中最为著名的两个互联网律师培训机构icourt和无讼学院的课程均是在线下提供,其“互联网”部分仅限于线上宣传推广。相比之下,万法通学院的“互联网基因”更明显一些,它提供的在线课程可以让学生坐在家里自由安排时间听课。

  另外,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虽然不是互联网法律机构,但是它运用互联网手段提供的讲座、论坛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如每周一次的尚权学习和每月一次的尚权刑辩沙龙都是提供在线直播,并事后有录像提供。“燕山星雨”沙龙则是在微信群中进行。另外,还有公益培训和年度论坛,使得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作为一家律所在刑事辩护领域的培训上也小有声名。

  当前,绝大多数的律师培训的目标均是年轻律师或初级律师,一方面有年轻律师缺乏经验、时间充裕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培训机构的师资不足。

  而在资深律师培训上,各个高校的律师学院、训练营等课程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高校以其充分的师资资源招揽律师进行培训,提供律师相互认识的机会,自有律师慕名而来。

  在资深律师的培训上,我们认为不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线上提供课程直播和往期课程视频,配以线下沙龙与学员面对面交流,如果能邀请来可以与高校相媲美的律师、学者、法官等师资的话或可有所为。线上课程的方式既解决了资深律师时间紧张的问题,又扩大了课程的影响力,却被现有的律师培训机构所弃,着实可惜。

  5法律人社区

  法律人社区可以提供法律人之间相互交流、信息分享、合作的平台。法律人社区平台如果真能建立成功,未来无论是广告或是收入分成,投资回报会很有保证。

  目前国内在试图打造法律人社区的有无讼、律携、法言等机构。可以说无讼现在推出的无讼阅读、无讼案例、无讼名片、无讼办法等无法保证投资收益的产品,就是为了让律师对其产品产生黏性,帮助无讼社区的建设。无讼合作走出了律师之间联系沟通的第一步,通过异地律师之间调档等事宜的互助,可以增强律师社区的群众基础。可惜的是无讼始终没有推出一个论坛类的产品,使得这个社区如空中楼阁,只能空想。

  法言简单地来说,就是律师界的“知乎”。通过提问和回答构建一个法律人的社区,但受限于创建者自身的资源和推广的力度,上线以来始终没有做大。

  律携则是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7月刚推出的律师平台,有沟通平台、互助平台以及律师库等功能,并预期未来组织线下活动和线上直播。由于刚刚推出,尚不完善,我们无法过多评论。但律携这个产品仅仅提供了APP这点始终令我们耿耿于怀。作为一个在各类论坛、社区、BBS、社交网络里长大的年轻一辈,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网页端是社区类产品的活力所在。只有在电脑前,才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地“泡”在社区里,对社区产生依赖性。而移动端更多地是提供碎片信息的阅读,在未对这个社区的他人或社区产生依赖性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像刷朋友圈或刷微博一样沉浸于这个社区。

  就目前而言,国内还没能有一个成熟的法律人社区,而最终成果会花落谁家,还是杀出黑马,还得等时间来告诉我们。

  以上就是目前“互联网+法律”领域内的五种类型,法律电商、法律自媒体、法律工具、律师培训和法律人社区。其中法律电商以毫无争议的优势占据了主流、其他类型也在“互联网+”的大旗下奋勇前行。

  (三)互联网+法律,路在何方?

  在“互联网+法律”的领域内,新的参与者层出不穷,而在这些互联网法律机构的不断试错和开拓中,逐渐有些企业开始站住了脚跟,打响了品牌,甚至被其他机构所模仿,成为一种趋势。从这些较为成功的互联网法律机构中,我们总结了以下互联网法律机构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或可为尝试。

  1.细分领域

  一开始的法律电商都想着做大做强,做到法律界的“淘宝”,通过丰富的产品链,无所不能的法律服务来吸引客户。

  然而,法律电商与淘宝相比的劣势在于供应商不足,淘宝天然的有全国的公司、店铺甚至个人作为淘宝卖家。但能提供法律服务的只有29.7万人的律师,而律师中又有相当大部分的人并不从事线上法律服务。律师资源的稀缺决定了法律电商很难走和淘宝一样“百货商店”的道路。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绿狗网,绿狗网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电商,经过了收缩产品链的过程,从提供无所不包的法律服务,到安于为小微创业企业提供工厂注册、知识产权等业务。

  做不了法律电商类的“航空母舰”,那么集中精力在某一专业领域精耕细作,提供更为专业、优质服务的可能性也越大。然而细分领域需要注意另一个问题,即这个领域是否有足够的需求和过多的竞争者。挑选所在的细分领域,能控制所在领域的参与者,保证自己的收益是这条路上的难题。

  目前,法律电商内领域细分开始崭露头角,有小微创投企业类、知识产权类、债权回收类和离婚类等。

  (1)小微创投企业类

  在“万众创业”的今天,为小微创投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是法律电商内细分领域的首选。在97家法律电商中,有21家打出了为小微企业、创投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口号,占到了法律电商中的21.6%。首先是因为小微创投企业提供的服务比较容易打磨成产品并且标准化,如企业注册、股东股权、劳动人事、规章制度、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产品容易规范。其次,小微创投企业数量大,是一个适合法律电商服务的群体定位。大型企业往往已经有了专属的法务部门或者自己的常年法律顾问,而个人用户需求太杂、收费过低、没有黏性。小微创投企业数量大、未来发展前景好、法律需求大,是一个很好的客户群体。最后,小微创投企业愿意为法律服务支付的报酬相比大型企业少,却正好和法律电商的收费定位相吻合。而问题就在于如何在这个竞争者众多的细分领域脱颖而出?目前在该领域内做的比较好的互联网法律机构有绿狗网、小微律政、快法务等。

  绿狗网自转型以来,从全面的法律电商开始专做创业企业的法律服务,为创业企业提供公司注册、知识产权、财税社保和法律服务四块服务,截止至2016年3月,绿狗网自称累计用户数量突破20万。

  小微律政从一开始就瞄准中小微企业的法律电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企业法律、财税服务,如公司注册、公司变更、商标注册、代理记账、报税、发票管理、许可证申请等服务。

  快法务提供一站式创业法律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包括公司注册、变更、资质审批、财税、商标、社保、著作、专利等服务,产品及服务扩充至173个,服务覆盖全国13大城市,注册企业客户自称近10万。

  (2)知识产权类

  97家法律电商中,有11家机构专于做知识产权类的法律服务,占到总数的11.3%。知识产权类的服务应是便于产品化、标准化、流水化,而客户和市场的数量庞大,对应的收费较为低廉,因此也是非常热门的细分领域之一。

  知果果当前在知识产权类法律电商中不论是知名度、客户数量、市场份额来讲都是有所建树。其很早就已经开始标准化其产品,以低价的途径获取了市场的认同。

  中细软早在2002年就成立,从中华商标超市网逐步改版到现在,拥有专业知识产权服务人员1200余人,作为大型综合性知识产权科技服务云平台,其定位是为中国创新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与信息服务。

  安盾网同样做知识产权,却以“打击侵权假冒产品”为切入点,在全国建立律师及调查员网络,同时建立面向公众的有奖举报平台以扩大信息来源。根据官网显示,其客户已包含华为、海尔、腾讯、小米等知名公司。

  其他主要做知识产权的机构还有权大师、法律猴、知呱呱、猪标局等机构。

  (3)债权回收类

  我们原本没有预想到有债权回收类电商的存在,却发现这类型的电商意外的红火。债权回收类的电商的收费标准往往是和标的额挂钩,风险较高,收益却很大。与其他服务的收费标准相差很大。该类服务的“热”应该与其高收费息息相关。

  维安法律金融是国内首家诉讼融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平台发布契约型众筹项目,律师提供前期法律服务,债权人、处置律师、投资人共担风险,收购盘活不良资产,实现资金回流,按比例共享回流资金。

  债全网,可悬赏为财产提供线索、在线购买债权,由中恩信律师事务所提供债权托管、债权催收、债权交易、债权融资、债权咨询等服务。但提供服务的收费模式依然是低价的计件电商形式。

  专做债权回收类型服务的机构还有华债网、汇法网、点击律等。

  (4)离婚类

  目前离婚类电商比较少,恐怕是因为离婚协议书的内容容易获取,定制化的要求不高,无法直接获取收益,同时需要法律服务的离婚又往往需要经过诉讼手段,而这都不是便于在互联网上进行。目前我们仅看到一家做离婚的互联网法律机构:

  法大师是一个专门提供离婚服务的平台,用人工智能提问和回答判断婚姻情况并自动生成离婚协议,同时提供律师、家庭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等咨询服务。

  细分领域这一前进方向不只可以应用于电商领域,同样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在法律自媒体中,有做刑事的“刑事实务”、娱乐法的“如是娱乐法”、企业合规的“合规评论”等。在律师社区中,有执业律师互助交流的平台“律携”,也有侧重于求职猎头的社区“绿舟”、实务经验交流的社区“法言”等。未来在互联网法律机构中又将出现什么细分领域,充满期待。

  2.模式创新

  防止自己的创意被巨头模仿而失去市场份额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最好地执行自己的创意。在创业领域,有创意不难,难的是在执行。“找律师网”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律师异地互助的概念,而无讼、律携却将这一业务做大。

  所谓运营模式就是在一个企业定位、核心创意之外,在运行过程中为吸引目标客户、提高客户服务感受而采取的方式方法。如之前所统计过的互联网法律机构的媒介选择,是采用PC端的网站?还是移动端的APP?还是微信公众平台?答案是采用PC端的网站的最多。不仅是因为网站是最传统的媒介,而是因为客户会选择在路上通过移动端提出要解决的事务恐怕对其自身而言也无关紧要。对自身重要的事,客户会花出时间坐下挑选一个法律服务网站来解决。通过一个媒介的选择,互联网法律机构进行了客户的筛选,选择符合自己定位的客户。而法律媒体更倾向于使用APP或者微信公众号是为了方便客户接受碎片信息。

  在法律电商领域内,同样都是将法律服务产品化出售的主意,却有以下几家通过模式的与众不同在法律电商领域独树一帜:

  赢了网是法律电商中极少数做诉讼业务的一家。其在国内首创律师竞标服务模式,即想要接单的律师出具方案和报价,由赢了网结合数据算法进行综合评分,最后给到用户供参考选择。

  法律电商中做常年法律顾问的不少,彩虹律师却为每家企业提供“律秘”一名,由一位专门的律秘对企业联络负责,弥补了很多电商将一位客户的工作分给不同律师后水平的参差不齐、客户无法及时收到反馈信息等问题。通过律秘,客户可以及时跟踪服务进程,进行反馈,并对目前使用过的法律服务进行整理。

  东方法信使用悬赏和抢单的方式进行法律咨询、合同文书、律师出勤和诉讼仲裁服务。法律咨询等其他业务,客户可以直接报价进行悬赏,而对应的律师可以用抢单的方式获得案源。

  法象网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业务。法象网为创投企业提供法律文书、法律咨询、专项服务等服务的同时,“法象网?法务总监”已经同北京和外地超过40家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建立合作关系,是“车库咖啡”、“飞马旅”、“贝壳菁汇”等知名孵化器的独家法律服务合作方。通过线上线下向结合的方式,法象网省去了法律电商初期推广费用大、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很早就斩获了自己的案源。

  3.业务开拓

  目前“互联网+法律”的发展还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近年来许多原本没有想到过的新型业务陆续出现,令人大开眼界。而这些新业务的发展也令人瞩目。

  比如杭州安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无忧存证”服务,提供通过技术手段保存可被法院认可的电子证据的服务,A轮已经获得了1亿元的融资。

  维安法律金融众筹法律服务来盘活不良资产,按回收资产数额的比例收费,在天使轮已获得1000万融资。

  无讼新推出的无讼办法,是将“在行”的模式复制在了法律行业,为客户提供付费与律师当面咨询聊天的机会,与律师行业本身的服务方式特别吻合。

  找律师网的异地互助业务,经过1号律师、无讼合作、律携的一再发展,已经是当前律师界非常令人瞩目的新业务了。

  在之前提过的“互联网+法律”的五种类型中,除了法律电商、自媒体和工具中法条检索外,其余的业务都是近年来拓展的新业务。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种多样的服务出现,拓展“互联网+法律”的版图,或许能出现其他类型的服务也未可知。

  4.技术驱动

  在“互联网+法律”的创新过程中,电子科技的进步和运用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除了之前提及的电子证据保全、电子签名和大数据等服务本身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推动的以外,还有以下一些技术在互联网法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爱合同的线上智能审核合同,客户上传一份合同到该网站,网站即可自动智能审核合同,给一份修改报告。从体验来说,给出的建议相对于很多低价的电商的修改意见还更全面靠谱。缺点是该技术尚且还不成熟,对于合同各部分的识别的程度不够。

  律品的线上智能法律意见,该网站会像网上的调查问卷一样,问客户一系列问题,并根据回答给出法律意见。该问题清单全面,给出的法律意见已经相当可靠。该功能只能运用于较为简单的案件,如劳动、离婚等领域。

  简法帮的线上合同文本组装,该网站会根据需要提供同个条文的不同版本,客户可自主根据需要组装合同。

  易法客的合同组装系统,易法客通过调查问卷式的问题和选项了解案情,并自动组装出合同给客户。

  这些企业不是在经营模式等领域进行挖掘,而是通过技术的开发运用走出了不一样的道路。而在这些道路上国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例子。和律品的线上智能法律意见一样的原理,19岁的Joshua Browder开发的DoNotPay应用通过聊天机器人向用户提出关键问题,但是更进了一步,引导客户完成停车罚单的上诉流程,已经帮助纽约和伦敦两地的民众推翻16万张停车罚单,节省400多万美金的罚款。

  在大数据方面,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南德克萨斯法学院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统计模型,可以分析过去的案例和当前案例的情况,知道靠什么法律论据最可能赢得官司,甚至能总结每位法官的裁决特点,预测裁决结果。即时是最为复杂和不可测的美国最高法院案件的裁决结果,准确率也高达71%。相比而言,国内的律狗狗预测刑期还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合同文本组装的技术,1999年成立的legalzoom已经有了超过10年的服务经验,其文本的数据库之大、之全面远远超过国内机构。今年5月,美国著名律所Baker & Hostetler雇佣了采用IBM人工智能程序Waston的机器人律师Ross,帮助处理破产案件中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

  或可未来技术达到了可以用人工智能取代低级人工劳动的程度,未来律所对于初期律师的需求就会大幅下降,同时互联网法律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完成,大大节约了成本而且服务质量稳定。

  结语

  “互联网+法律”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大浪淘沙,依靠传统模式运营的企业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不倒,但是放之长远必定被淘汰。幸运的是,我们看到近年来涌现出的互联网法律机构中大多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不同维度上试验自己的想法。

  现在预言哪种服务会获得市场的认同或者“互联网+法律”领域的领头羊会是谁还为时过早。我们只能期待局中人的努力能带来创新产品,为我国互联网法律领域的前进起到一点助力。

        
        
      首都法学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
      国家图书馆       美国法律图书馆学会(AALL)       国家检察官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       国际法律图书馆协会(IALL)       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电话:010-82668266-152 传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页 | 联系我们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