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关于我们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 法律信息研究 中外法律图书馆 法学文献与检索 政府信息公开 法律图书馆导航 法律法学网导航
法律信息资源
法律信息服务
数字信息检索
数字技术发展
专业网站建设
澳门法律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信息研究 > 数字技术发展
数字技术发展
暂无下载资料

 法律人工智能的四大前景与三大挑战
            领络 点击量:3891
律师事务所
    

  虽然法律服务一贯具有较强的技术免疫力,但是倚重信息检索、文件整理和逻辑推理的法律事务确实是 AI 发挥“聪明才智”的绝佳领域。1987年,关于法律与人工智能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在波士顿举行,此时,万维网尚未发明,当然就更谈不上普及了。但是现在,AI 的发展和进步已经开始对法律服务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Jomati 在一项研究《文明2030:不久将来的律所》中提出,经过长期的孵化和实验,“技术突然可以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行进了”;在15年内,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会主导法律实践,也许将给律所带来“结构性坍塌”(structural collapse),法律服务市场的面貌将大为改观。

  领络律师认为人工智能在未来可能会涉及法律服务的四大领域,也会对法律服务带来三大潜在影响。

  律师的新助手和替代者:

  一是法律检索(legal research)。各种法律数据库已经在帮助律师更好地进行法律检索,但这很多时候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往往由律师助理或者助理律师来承担。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可以进行法律检索的 AI 产品,如 ROSS。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律师,ROSS 部分受到 IBM 的认知计算机 Watson 支撑,它可以理解自然语言,并提供特定的、分析性的回答,这接近于和人类律师一起工作的体验。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0家主流律所“雇佣了” ROSS。类似 ROSS 的法律类“数字助理”(digital associate)越来越多,其在律所中的身份类似于准雇员。

  二是文件审阅(document review)。文件审阅可谓量大,价值低。在这方面,AI 正好可以最大化其用。预测性编程(predictive coding)和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的软件可以帮助为相关法律文件检索电子信息。案件相关文件的整理、证据和法律发现等任务日益被交给了机器。AI 律师在调查、法律风控、合规相关工作、文件整理甚至尽职调查等法律事务中,都可以扮演重要作用。也许10年前,律师在准备大型并购案件的时候,需要雇员上百个高薪律师来检索成千上万份文件。然而,硅谷的一家电子取证(e-discovery)公司 Blackstone Discovery 却可以以不超过10万美元的代价在几天之内分析150万份法律文件。此外,AI 在合同审核上正在发挥作用。比如,类似 Beagle 的智能合同服务可以提供人工智能合同分析,帮助用户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管理合同,防范法律风险。因此,对于类似文件审阅、合同管理等法律服务,技术可以提供更好、更快、更便宜的服务。在企业端的法律市场,对于创业公司,这可以削减风险,提高效率,同时极大减少时间、人力成本等投入。

  三是案件预测(case prediction)。伦敦律所 Hodge Jones & Allen 早已在利用一个“案件结果的预测模型”来评估人身伤害案件的胜诉可能性。这直接导致了2013年的 Jackson 民事诉讼改革,使得人身伤害案件的诉讼成本大大降低了。[7]理论上,AI 能够预测法律纠纷和程序的结果。对过去案件的自动化分析,外加数据挖掘和预测性分析技术,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果。这种工具对律师而言意义重大。在这一方面,Lex Machina 公司提供的服务,通过对成千上万份法院判决进行自然语言处理,来预测案件结果。比如,其软件可以确定哪位法官倾向于支持原告,基于对方律师过去处理的案件来形成相应的诉讼策略,针对某个特定法院形成最有效的法律论证,等等。迈阿密一家名为 Premonition 的公司甚至宣称可以基于类似案件判决的统计性分析,在起诉前就预测案件的胜诉方。2016年,英国法院对预测性编程持支持态度。

  四是咨询服务(advisory service)。AI法律咨询以 DoNotPay 最为典型,它在线帮助用户挑战交通罚单。用户只需要访问其网站,同其发消息进行交流,它就可以利用用户提供的信息形成一份文件,用于挑战罚单。它在纽约、伦敦和西雅图,已经成功挑战了超过20万个罚单,成功率是60%。DoNotPay 还在不断扩大其法律服务类型,已经涵盖到了航班延误补偿金请求、政府住房申请等。在国内,号称中国第一个机器人律师的“小梨”目前可以提供签证、离婚咨询等服务。咨询服务可谓是 AI 法律服务的一大热门。

  法律服务三大潜在影响:结构性变革、正义可得性和无讼社会

  AI法律服务带来的三大挑战:

  1.监督、保密义务和未经授权执业

  对于诸如 DoNotPay 等可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协助准备法律文件的 AI 律师,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用户和它们之间存在律师-当事人的委托关系吗? 很显然,这一委托关系只存在于人类律师和自然人或者法人客户之间。当人工智能律师开始为用户提供法律服务,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委托关系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此外,基于算法的 AI 法律服务是否能够符合法律职业的价值、观念等,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但在 AI 律师不是替代人类律师,而是成为其帮手的情况下,也存在一些挑战。

  第一,在法律上,类似法律检索、文件审阅、案件预测等 AI 律师并非真正的律师,那么与其一道工作的人类律师是否有义务监督其行为?按理,律师需要对参与法律服务提供的人类非律师进行监督,确保其行为符合律师的职业义务。那么,当 AI 律师履行的工作或者做出的决策在性质上就是提供法律服务时,比如准备法律文件、做出是否提交特定文件的决定,或者从事类似的行为,律师是否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当前的诸多 AI 系统都是一个“黑箱”,提供法律服务的 AI 系统也不例外,律师可能根本无从知晓其如何作出决策,将律师的监督义务延伸到 AI 系统是否必要或者可行?这值得探讨。

  第二,保密义务。很多法律类的 AI 应用都是由第三方提供的,而非律所本身,律所只是以服务的形式购买过来。基于机器学习,样本和数据越大,AI分析的质量就越高,而且会不断提高和优化。因此,AI 技术提供者可能将各个客户的数据汇总到一个数据库供系统学习。因此,从保密义务的角度出发,律师必须考虑什么数据提供给了AI 提供者,以及如何保护、存储这些数据。如果诉讼双方使用同一个 AI 法律服务,是不是有可能双方的数据都被用来训练这一 AI 系统?在这些情况下,律师的保密义务将值得关注。

  第三,未经授权的执业问题。对于较为成熟、能力更强的 AI 律师,当其向用户提供法律服务,是否需要具有职业资格?就市场中所谓的机器人律师而言,它们是否需要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抑或需要其他形式的考核以确定其具有职业能力?当然,随着AI法律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都法学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论坛(CAFLL)
      国家图书馆       美国法律图书馆学会(AALL)       国家检察官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       国际法律图书馆协会(IALL)       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 技术支持: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电话:010-82668266-152 传真:010-82668268
加入收藏 | 本站首页 | 联系我们
go